張紅霞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南陽 473003)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貫徹落實,休閑農業產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成為了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為此,各地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把該產業作為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創新和城市支持鄉村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目前各個地區都在發展休閑農業經濟,加大了對于農業資源的開發力度和利用力度。通過深入挖掘本地區存在的特色文化內涵,并投入足夠的資金支持,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為當地人民群眾帶來幸福生活。
為積極響應城鄉統籌發展要求,實現城市和農村緊密結合、協調發展,就需要借助休閑農業產業當下的發展趨勢,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腳步,成為優化升級農業產業結構的重壓契機,從而轉變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賦予新的活力。特別是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消費能力得到了提升,人們的傳統消費思維模式正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消費傾向已經開始從物質消費逐漸往精神消費方向轉變,休閑農業(包括鄉村旅游和農家樂等)都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結合鄉村旅游的一種消費行為,逐漸受到了大眾的關注和歡迎。休閑農業擁有十分獨特的產業定位和產業優勢,更加適應當下農村經濟資源形態的升級,滿足大眾消費需求。因此農村地區要緊抓發展機遇,不斷地優化升級當地的農業資源形態,借助于當地特有的產業定位和發展優勢,利用新的方式和新的思維,把產業資源充分整合在一起,把休閑和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引導社會大眾對于休閑農業產生更加全新的認知。借助于現代化社會產業融合的發展機遇,滿足社會大眾的休閑旅游消費需求。
積極促進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也是社會產業不斷融合發展的重要階段,屬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發展路線,是大眾消費需求和社會發展不斷推行的最終結果。因此,定制出科學合理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策略,創新發展模式和發展思路,把當地的農業資源充分整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把休閑和生態的優勢發揮出來,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能夠認可休閑農業的作用和價值。雖然積極發展休閑農業能夠有效滿足大眾消費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休閑農業屬于新生產業,正處于摸索階段,不管是產業的內容、發展形態還是具體的產業開發模式,都不成完善和成熟,尤其是部分地區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較為雷同,同質化競爭嚴重,很難科學合理地優化當地農業優質資源的配置。因此想要真正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就需要積極推動農業和休閑旅游的產業融合,了解產業發展規律,并結合現有的資源和資金,探索出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休閑農業模式,真正實現“農民富”“農民強”的發展目標。
通過深入調查當前社會休閑農業發展趨勢可知,不管是社會對于該產業的認可度還是該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態,都處于十分優勢的狀態。尤其是一部分農村利用自己的近郊交通優勢和位置優勢,積極拓展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進步。在取得顯著效果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到部分地區受到經驗、資金和運營的影響,導致休閑農業產業的當下發展還存在較多問題,導致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
一部分地區在發展休閑農業產業時,受到了資金和資源短缺問題的影響,展現出來的內容相對單一,承載的內容信息有限,無法支撐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發展休閑農業產業的時候,需要積極優化當地農業區域資源的形態和資源配置,促進該產業的良性化發展。作為休閑農業的開發者,對于產業要素以及產業定位認知不準確,會對整個產業的開發效益產生直接影響。例如,一部分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跟其他區域內容相似、定位相近的案例,這不僅使得休閑農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而且還容易陷入到同質化的惡性競爭中。所以,準確把握好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形態,才能夠為接下來的產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以助力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是休閑農業開發者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正是因為一部分區域缺少了足夠的開發運營經驗,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容易遇到各種難以克服的問題,再加上受到了資金不足和運營能力有限的因素影響,阻礙了未來休閑農業產業的創新發展。目前在該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運營能力有限、項目建設比較盲目的問題,究其原因,還在于建設之前沒有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盲目建設休閑農業產業,導致資金投入沒有獲得足夠的收效,無法達到富民興村的預期效果,甚至出現了資金虧損、生態污染等問題。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展休閑農業產業,都是以興起合作、農民自主開發進行的,并不具備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大部分景點設置的項目比較單一,功能性并不全面,檔次不高,整體規劃布局不夠合理。并且這些地區的休閑景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沒有做好精確的市場定位,缺少了科學合理的制度管理,無法很好地與市場接軌。由于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還會引起衛生和安全問題,在項目開發建設中也存在混亂性特點,影響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休閑農業產業形成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健全,經常會出現農業部門和旅游部門職能混亂的情況,工作細節分工不夠協調統一。尤其是在旅游區道路建設、園林綠化、風險防控、管理服務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缺少了統一的標準和制度管理,無法保障游客的衛生和安全問題,影響了產業的發展。在休閑農業產業當中,從事管理和服務的工作人員都屬于本地勞動生產相關人員,這部分人員高學歷人數較少,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并不具備專業的旅游、農業專業知識點,無法滿足旅客的要求,導致景區整體服務水平不高,影響該地區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
基于上述幾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發現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休閑農業還處于探索和發展的起步階段。因此,需要對現存問題進行調查,并且制定出富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相比其他的產業來說休閑農業產業更加具備多元化特點,在其中是各項產業融合在一起共同打通發展的道路。因此通過積極研究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模式,能夠實現傳統農業和現代化休閑旅游行業的結合,打破傳統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發展障礙。近些年來各個地區都主動利用自身的農業資源開始發展休閑農業產業,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并實現了農業產業的加之眼神。該產業的發展目前處于摸索階段,積累的發展經驗不足。想要真正促進農業休閑產業的進步,要進入到成功區域當中學習經驗和技術,分析該地區的資源狀況和交通運輸等客觀因素,結合自身發展情況發展項目。
休閑農業產業的開發利用大部分是取材于本地,素材本身具有休閑性和親民性特點。跟傳統的旅游產業形態不同,很多旅游產業都是千篇一律的建設風格,難以體現出本地區域的產業特色。因此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積極走出適合自身發展特色的道路,正確識別不同產業的發展特點,探索出自己的發展形態,能夠優化休閑農業產業的運營質量。各地區可以強化鄉村旅游和休閑旅游等項目的開展,帶領更多的當地人民參與到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中,為項目的開發和貫徹落實提供重要基礎,努力促進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創新升級。
當前鄉村旅游發展十分迅猛,正是發展休閑農業產業的好時機。需要在該產業發展中積極完善產業鏈條,并建立出屬于自己的高質量休閑農業品牌。品牌能夠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有特色的文化內涵和多元化的產業內容,樹立起良好的產業形象,帶動整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府部門需要積極發揮出自身統籌優勢,針對本地區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加強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科學合理地指導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只有真正找到適合本地區發展的休閑農業產業路線,才能夠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相關規劃工作部門和研究部門需要發揮出指導優勢確保當地區休閑農業建設找到合適的定位,具備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實現該產業的創新發展。
為了能夠解決在休閑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人才短缺問題,需要加強內部人力資源培養和外部人才引進的工作,為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化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首先需要創建出本區域休閑農業產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數據庫,通過更加系統和真實的數據,為各個部門工作決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要深入到基層做好調研工作,了解當前休閑農業產業人力資源需求,能夠為接下來人才培養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依據。要積極強化該地區內部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完善休閑農業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機制、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確保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具備大批量具有創造力和經營能力的專業人才。例如,海南地區在發展休閑農業產業時,就以本地區的中學、職高和高校等作為平臺,進行專業的休閑農業產業管理和運營人才培養,形成產學研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基地。該地區在高校和職校當中設置了與休閑農業產業相關的對口專業,讓學生在其中可以學習休閑農業產業的開發、生產管理、市場營銷和品牌打造等知識點,在當地形成了更加系統、層次鮮明的人才培養機制。除此之外需要形成外部人才吸引政策,比如外部人才專項補貼和兒童異地入學綠色通道等,加強對人才的吸引力。做好內部人才培養和外部人才引進工作,能夠為本地區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打造出更加高質量和高標準的工作團隊,確保產業發展具備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想要積極促進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做好科學合理的規劃才是關鍵的工作。工作人員需要遵守科學發展的理念,在重視發展的同時,也能夠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要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同結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規劃好景點的布局,打造出更加具有特色的當地休閑農業。要針對鄉村現有的文化資源進行重點開發,突出該地區的地域特點,能夠讓旅游產品更加富有內涵。要積極調查當地具備的資源優勢,綜合性分析區位條件、周邊環境和市場容量等因素,根據功能性來制定出農業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
要積極完善有關于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配合具備完善的規章制度,從休閑農業產業申報審批、人員上崗培訓、食品安全、衛生醫療保障、價格制定等多方面進行嚴格的規范要求。要針對現有的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加強培訓教育,具備較高的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在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中,還需要配備淘汰獎勵機制,定期針對于當地的休閑農業景點進行評估,引導政府部門把監督管理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不斷督促休閑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休閑農業產業需要具備更加多元化的投資形式。當地政府部門需要設立專項的資金,專門用于支持當地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重點扶持環境治理、供電、排水、景點,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拓寬投資渠道,積極引進社會金融機構參與到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中,例如農村信用社,可以提供各方面的信貸支持。政府還需要放寬當地的經濟政策,吸引更多外來企業進入到當地進行投資建設。
要積極加強營銷投入力度,在當地的電視、網絡、報紙和廣播當中積極宣傳休閑農業景點,通過多種媒介方式,吸引更多人群關注當地的休閑農業景點。
要在當地積極舉辦多樣性的活動,達到吸引人際交流的目的。例如采摘游活動、田園觀光游、農業科普培訓等。還需要和當地的旅行社和周邊景點共同合作,不斷拓展當地的旅游市場,吸引更多社會群眾到當地來進行參觀和休閑旅行,促進當地農業休閑產業的重新發展。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階段帶來了全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環境。想要發展休閑農業產業,就需要結合當前產業融合發展趨勢,在農業產業的開發中具體落實休閑理念,實現產業鏈條的全面延伸,滿足社會大眾的消費需求。并且通過尋找科學合理的發展路徑,以此完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結構,帶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