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媛鯤,劉延冰,張小平,劉斯靜,何 禎
(1.河北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河北 石家莊 050017;2.河北醫科大學圖書館,河北 石家莊 050017)
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科技傳承和科學評價的主要的信息載體。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科技期刊也在不斷發展,發表的文章數量和質量也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醫藥科技的發展,醫藥衛生類期刊亦發展迅速,而作為醫藥衛生類重要分支的醫科大學學報期刊也得到了發展,其不僅起著高校學術窗口的作用,而且對我國基礎和臨床醫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的發展我國醫學學報雜志,提升學報雜志的影響力和辦刊水平,本研究選取全國16種科技核心醫科大學學報,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2和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SCTPCD)為評價基礎,以《河北醫科大學學報》為例,對16種科技類核心醫科大學學報的載文量、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地區分布數等指標進行比較,找出差距,提升辦刊水平,以吸引更多學者投稿,提高論文質量,增加期刊的社會關注度,凝聚期刊的競爭力[1]。
1.1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收錄的統計數據[2]。
1.2期刊評價指標 ①期刊主要來源指標包括來源文獻量、平均引文數、地區分布數、機構分布數、海外論文比及基金論文比。②主要被引指標包括核心總被引頻次、核心影響因子、核心即年指標、核心他引率、綜合評價總分及紅點指標等。
經濟的發展可以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某個地區的經濟實力也有助于本地區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從地域來看,既有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沿海發達地區,也包括中西部、華北、東北等地區均有覆蓋;出版周期是衡量期刊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來說出版周期短的,載文量相對較高,從刊期來看,《第三軍醫大學學報》是半月刊,雙月刊有4種,占25.00%,其余都是月刊,占比68.75%;從數據庫收錄情況來,有三種學報被雙核心、CSCD收錄:《重慶醫科大學學報》、《第二軍醫大學學報》及《南方醫科大學學報》,說明這三種期刊依托學校的資源優勢辦刊質量較好,影響較大(表1)。《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是河北省教育廳主管,河北醫科大學主辦的醫學綜合期刊,月刊,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在主管主辦單位的領導和編輯部的努力下,辦刊水平和學術質量日益增高,近年來影響力也日益增大。
3.1醫科大學學報主要來源指標分析 16種科技核心醫科大學學報平均載文量271.75篇,年載文量超過300篇以上的有《安徽醫科大學學報》、《昆明醫科大學學報》、《重慶醫科大學學報》、《新疆醫科大學學報》、《第三醫科大學學報》、《廣西醫科大學學報》及《河北醫科大學學報》,稍低于全部期刊的平均載文量。醫科大學學報平均引文數最高為32.1條,最低為14.1條,平均為19.6條,低于全部核心期刊平均引文值,說明學報的作者在撰寫論文時參考了一定質量的參考文獻,對文章的引文持有高度負責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地區分布數可以反映期刊論文覆蓋面和全國影響力,其均值與全部期刊均值相近;機構分布數是反映期刊作者覆蓋面指標,遠低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機構均數,可能受學報區域性及收錄文獻量的限制,較少發表其他地區和機構的文章,但是10種期刊機構分布數大于 100,顯示大部分學報收收錄文章機構的廣泛性。16種學報期刊中,海外收錄論文比值都比較低,側重收錄中文醫學論文。基金論文比均值達0.66,高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平均值0.62,其中《安徽醫科大學學報》基金論文比高達0.96,除了《大連醫科大學學報》和《福建醫科大學學報》外,其他學報的基金論文比均大于0.5,說明學報對基金資助文章的青睞,對文章質量的要求較高。《河北醫科大學學報》在來源指標中來源文獻量、地區分布數、機構分布數及海外論文比這四項高于16種醫科大學學報平均值,在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這二項低于平均值。見表2,圖1。
表1 16種醫科大學學報基本情況
圖1 主要來源指標比較
3.2醫科大學學報主要被引指標分析 16種醫科大學學報中,核心總被引頻次均值是1 219.75,遠低于全部期刊均值1 523,頻次最高是《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 226次),其次是《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 216次),再次是《河北醫科大學學報》1 673次),頻次最少的是《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38次),核心總被引頻次反映該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及科學交流中的絕對影響力,說明在醫科大學學報中,《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南方醫科大學學報》及《河北醫科大學學報》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影響因子指標中前三名的是《南方醫科大學學報》、《河北醫科大學學報》及《第二軍醫大學學報》,影響因子均值為0.64,低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0.87,核心影響因子用于測度期刊學術影響力,醫科大學學報須繼續努力,提高學術期刊影響力;核心即年指標均值為0.154, 低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均值0.188,其中高于核心期刊均值是《南方醫科大學學報》、《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及《第二軍醫大學學報》四種期刊,《南方醫科大學學報》的即年指標最高(0.558)。核心他引率是測度期刊學術的傳播能力,醫科大學學報的他引率普遍較高,除了《新疆醫科大學學報》低于全部科技核心前他引率均值,其他均高于全部核心期刊的均值。紅點指標反映出期刊論文與學科研究熱點的重合度,結果表明醫科大學學報期刊論文均大于50%,表現良好。綜合評價是結合各個指標的權重對指標進行了整合集成的一個指標,能比較客觀地反映該期刊的綜合學術質量和影響力水平。總體來說,醫科大學學報綜合評價分值較高,均值為55.93,遠高于全部核心期刊均值41,綜合評價分值最高的是《南方醫科大學學報》(94.1),說明其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其次是《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和《第二軍醫大學學報》,后三位是《大連醫科大學學報》、《福建醫科大學學報》及《新疆醫科大學學報》[3]。《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核心總被引頻次、核心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高于16種醫科大學指標的均值,也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核心即年指標均低于二者的均值,核心他引率及紅點指標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但低于16種醫科大學指標的均值。見表3,圖2。
表2 16種醫科大學學報2020年主要來源指標
表3 16種醫科大學學報2020年主要被引指標
圖2 16種醫科大學學報主要被引指標比較
從來源指標分析來看,16種醫科大學學報的平均載文量、平均引文數及機構分布數、海外論文比均低于全部科技核心均值,地區分布數與均值相近,基金論文比高于全部科技核心均值,說明部分學報由于出版周期長,刊期少,出現載文量較少。研究發現,我國的科研人員更傾向于把論文發表在出版周期短、接受稿件較快的雜志[4]。所以建議醫科大學學報在保證稿件質量的前提下,將雙月刊改為月刊或者半月刊,以增加載文量和加快出版周期,同時在保證稿件質量下適當增加引文數量。對于地區和機構,建議醫科大學學報既要收錄本區域和本單位科研人員論文外,還應加大跨區域及外單位人員的優秀文章,促進科學間交流與合作[5]。《河北醫科大學學報》近年來注重稿件區域的分配,來源文獻量、地區分布數、機構分布數及海外論文比這四項高于16種醫科大學學報平均值,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這二項低于平均值;指導今后多收錄優秀的文章及基金類論文。
從被引指標分析來看,16種醫科大學學報的平均總被引頻次、核心影響因子、核心即年指標低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均值,說明醫科大學學報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但是綜合評價分值遠高于全國均值,整體來看,學報期刊的綜合學術質量和影響力較高。核心他引率高于全國均值,而且紅點指標高于0.5,說明學報緊跟科研醫學熱點,追蹤科研前沿趨勢。《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核心總被引頻次、核心影響因子、綜合評價總分高于16種醫科大學指標的均值,也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核心即年指標均低于二者的均值,核心他引率及紅點指標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但低于16種醫科大學指標的均值。說明本刊可以在醫學熱點方面多下功夫,可以通過多參加學術會議,掌握學術前沿信息,約到高質量、高水平的稿件;中國高校學報類大多屬于省屬期刊,但是是全國公開發行刊物,需要走出地域限制,稿源面向全國,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這樣路才能越走越寬。
經中國知網學術指標綜合評定,《河北醫科大學學報》入選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據2022年中國知網公布的數據統計,學報影響力指數(CI)408.290(CI學科排名35/215),復合影響因子為1.222(全國影響因子學科排序38/215),Web下載量為12.13萬次,較去年提升了14.65%;數據表明,我校學報的整體學術質量穩中有升。綜合分析16種醫科類大學學報的主要計量指標,在分析數據發現不足的同時也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希望多向優秀的兄弟期刊學習,并攜手共進,使中國醫學學報類早日跨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