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跆拳道新規則提高了對于運動員基本體能及身體綜合素質的要求,這使一些力量型的、體力型的運動員更具優勢,而以技術型見長的運動員則面臨較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跆拳道運動員一方面要做好體能訓練;另一方面也要在技戰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規則變化要求,取得更好的運動效果及比賽成績。
首先,跆拳道運動員在參與運動時,應當以腿部技術為主,強調手與腳的共同使用。在比賽期間,出于公平、公正考慮,運動員需要遵守一定規則,受到一定章法限制。在規則限制之下,運動員應以腳部動作為主,以拳法動作為輔,腿部主要用于攻擊、拳法主要用于防守;其次,跆拳道運動員在參與運動時,應當注意保持協調呼吸,同時研究結果顯示:發聲在促進肌肉收縮速度、減小人體內部阻力、提升動作發出速度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所以運動員善于利用洪亮且具威懾力的聲音顯示自己的威力;再次,運動員應當保持動作的連貫性,以實打實、以招破招,既要使動作速度要夠快、夠大、夠連貫,從而讓攻擊效果處于最好狀態。又要用簡單干練的動作,形成直線連續攻擊的習慣,讓腳部動作配合身體其他部位連續、快速攻擊對手,形成以攻擊代替防守的能力;最后,運動員要在技術上有以禮待人的內涵,即無論在何種比賽場合,均需要保持以禮相待的態度和精神。應該說,這樣的體育精神,將體現出個人、團體,乃至民族或國家的文明禮儀。對于跆拳道練習者而言,需要在任何場合均以禮開始、以禮收束,不斷進行自身素質提升的錘煉。
若想在訓練中取得良好效果,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運動員不能只憑一身蠻力,而是要注意戰術這一重要影響因素。在跆拳道實踐過程中,戰術基本包括如下幾項原則。首先,要具有明顯的對抗性,也就是說,運動員在參與比賽時應當有對立抗衡的意識,有明確而且唯一的取勝目的。賽場上形勢瞬息萬變,參賽者需要打起精神、保持警惕,展現個人對抗及集體對抗的價值;其次,要保持戰術的客觀性與合理性,簡而言之,戰術是一種實用方法,它所反映的是個體在賽場上的靈活性,然而戰術并不完全統一,而是要因勢而定、因人而異,即按照參賽者個人身體素質、賽場客觀需要而進行客觀與合理的規劃;再次,要保持戰術的預見性與靈活性,戰術與參與目標需要保持統一,即應以取得勝利為宗旨。在賽場上比賽雙方狀態可能隨時發生變化,運動參與者需要牢固把握變化特征,在目標指引下,形成具有較強預見性的戰術策略;最后,跆拳道運動參與者應當共同使戰術受科學依據支配。由于戰術事關參與者個體技術有效發揮與比賽成功關鍵,所以一定要使之有科學的規劃,其中所涉及到戰術計劃、戰術指揮以及戰術實施等各層面內容,要保持緊密聯系與和諧統一,以避免某一環節出現不必要的錯誤而影響到整體戰術運用。
為了充分了解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應用特征,本次研究以本省部分跆拳道隊的高水平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之前,作者檢索了中國知網數據庫與萬方數據庫等,從中篩選出和跆拳道運動技戰術有關的內容,并對其進行整理分類和閱讀,試圖了解本項運動的技戰術現實情況與基本特點,為實際調查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在此之后,本次研究重點采取錄像分析法,對運動隊內多名高水平運動員進行觀察,觀察涉及到他們的平時模擬訓練以及對外比賽表現,兩種運動場景均做多次觀察(模擬訓練39場,正式比賽33場),從而力圖真實準確歸納總結技戰術使用特點。在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時,作者還應用了數理統計法等,以便更準確得到與技戰術應用有關的使用率、得分率等情況,并高效制成圖表。通過觀察分析可知,跆拳道運動員無論是在模擬訓練時,還是在正式比賽時,所用的技術基本包括前橫踢、后橫踢、推踢等各項內容,其中部分核心技術的表現亮眼。
按上表1所列,在隊內模擬訓練期間,跆拳道運動員最常使用的技術為前橫踢、推踢與后橫踢,使用率均占據較高比值,從而能夠發現:推踢與橫踢技術是跆拳道運動員較為擅長的技術。而對視頻進行認真觀察后能夠看出,運動員在進行隊內模擬訓練時,側重于前踢技術,而推踢技術則屬于控制距離最為有效的技術類型,且其同時能夠具有較為突出的阻礙對手進攻作用。對于橫踢技術而言,它是攻擊性特征突出的腿法技術,這一點在上表所示的得分率中可以看出,高達55.05%的得分率,顯現出了它的無可比擬優勢。

表1 跆拳道運動員模擬訓練時的技戰術應用情況
按照上表2所列,在正式比賽時跆拳道運動員的技術使用情況,依然以前橫踢、推踢以及后橫踢等最具典型性。這說明從技術使用情況來看,運動員在正式比賽與隊內模擬訓練時并無過大差異性。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旋轉技術之中,后踢則是使用率較高的類型,同時從對得分率的分析上能夠看到,當正式比賽時,里和技術的得分率較高,僅弱于后橫踢技術。類似的區別說明了兩種技戰術應用場景的區別,例如,在進行模擬訓練時,因為隊員之間彼此對于對方的技戰術比較熟悉,所以易于造成封堵,而當進行正式比賽時則可能存在部分對抗對手無法匹配同一級別競技能力水平的問題,由此導致了運動技戰術的應用變化。在作者所調查的運動隊中,教練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針對運動員的技戰術進行了更具針對性,更有可能有較好表現的訓練計劃設計與方法指導。

表2 跆拳道運動員正式比賽時的技戰術應用情況
上面所做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應用特征調查,重點從具體技術角度展開,而運動員在戰術方面的表現,則往往是和本項運動的規則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相統一的,也就是說,因為規則變化及訓練及比賽意識的調整,運動員將很快形成適應性更強的戰術。這樣的自覺變化意識,將使我們有機會看到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應用特征趨勢并對其加以總結。舉例而言,最近的新規則修改,給運動員提供了更多的得分機會,使原本的單一技術進攻與防守型結構被打破,此時運動員普遍明確了全面提升技術能力的必要性,并在組合技術方面做好相應的訓練與使用調整等。現對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應用特征趨勢展開具體分析。
在傳統運動與比賽觀念下,運動員的運動積極性與表現欲望是受到抑制的,這時運動員即使有志于進攻或得分,然而廣泛應用技術或進行技術調整的熱情不高,而是更樂于使用熟練的、成型的技術作為穩妥得分手段,越是正式的比賽,越能夠表現出這種傾向。而在新規則下則產生了新的意識與技術運用傾向,此時客觀上以規則為導向的運動員技術得分表現更受重視,此時運動員將會對技術動作做更主動的調整,使更復雜的或者與傳統有較大差異的技術動作成主流。例如,跆拳道運動員只靠唯一一種橫踢技術便能夠順利成為冠軍的情況越來越少見,單一技術結構已然無法適應競技比賽要求。實際上這一點通過平時訓練與正式比賽時前橫踢、后橫踢、推踢幾種技術形式的占比區別也可以驗證,即隨著跆拳道應用環境的變化,常規的做法將因為過于彼此的過于熟知而失去取勝的可能性。因此,在未來運動員必然會嘗試多種不同得分手段,對自己的進攻路線、進攻方法進行優化調整。
當跆拳道運動員對于基礎技術動作能夠嫻熟應用后,普遍可以過渡到對組合技術的使用探索上來。通過視頻觀察得知,組合技術可以有二次組合技術、三次組合技術、多次組合技術的區別。其中二次與三次組合技術在平時訓練與正式比賽時出現的頻率較高,此種類型組合形式簡單、費力較小,且易于取得得分的成功,特別是二次組合技術具有極高的穩定性,能夠在比賽中被廣泛應用,進攻+進攻、進攻+防守、防守+防守等類型的組合均可表現出不同的優勢,像進攻+進攻式的組合動作,可以突出自身連接速度更快的優勢,給對手以直接打擊,讓對手有措手不及、無法反應之感,防守+防守式的組合動作可在己方有優勢時繼續保持優勢,進攻+防守式的組合動作能夠展現出反向技術進攻長處,把橫踢接后踢、橫踢接后旋技術等發揮到極致等等。作者在觀察視頻并統計了百余種連擊組合動作后,了解到橫踢+后踢、左橫踢+右后旋踢之類的組合腿法使用情況,看到其所取得的不俗成績,同樣證明了跆拳道運動員組合技術的廣泛應用趨勢。
跆拳道技戰術中包括了技術與戰術兩個層面的內容,其中技術側重于技巧表現,戰術側重于實際應用。對于戰術使用而言,可以有效展現出技術價值,彌補技術不足,未來跆拳道運動員提高戰術的使用能力將成為普遍趨勢。具體講,戰術發展側重于對技擊力度、運動精度、高難度動作的協同使用,將技術融入于戰術之中,會使跆拳道運動員的所有斗智周旋、伺機而動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效完成。對于成熟的跆拳道運動員而言,需要在戰術活動期間合理把握技術動作并采取果斷行動。考慮到跆拳道運動尤其是正式比賽時的跆拳道運動,運動雙方將在無序狀態下進行動作交流,所以運動參與者應當明白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道理。對于何時將產生何種姿勢,何時可能發生何種動作,應有靈活的、前瞻性的預先判斷,同時做出有效的戰術調整,力求創造有利條件,不給對手以任何戰勝自己的機會。
基于前面所述及的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應用特征調查結果,尤其是運動員在平時訓練和正式比賽時的差異表現,以及未來運動員技戰術應用特征趨勢,建議運動員首先能夠針對自身弱項進行自覺改善,主動提升進攻與防守能力,在充分了解所面臨競爭對手在技戰術方面的突出表現前提下,及時制定適應性更強的應對方案,并不斷進行自身戰術體系的創新與豐富;其次,運動員需要繼續在訓練期間強化專項體能發展,以便使速度、力量、靈敏度等基礎素質與技戰術需求相統一,并在支撐腿穩定性方面進行更充分的練習,在無氧能力方面取得突破,只有這樣才能使自身在平時訓練時與正式比賽時擁有上佳表現。而對于教練員來講,則應當注意對運動員技戰術發展的理念與方法的支持,基于運動員個體差異情況,從其動作特點出發,制定出針對性更強、執行效果更好的訓練計劃。實踐中可供選擇的優化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應用特征的做法包括如下類型。
重復訓練意為動作結構與運動負荷不發生大的改變前提下,依技戰術變化要求進行反復的練習,每一次練習給予一定的間歇時間,讓運動員擁有基本恢復體能的機會。例如,為了使跆拳道運動員躲閃防守能力得到提升,教練員可在訓練期間交替循環開展有躲閃內容的防守技術訓練。對于重復訓練法而言,其長處在于可針對某項技術、戰術有更加集中的訓練,易于產生條件反射效果。而不足之處則在于易于導至運動員的枯燥心理形成,此時可用持續提高要求的做法優化重復訓練法。
變換訓練是相對重復訓練而言,它強調了練習期間,教練員有目的地指導運動員變換練習運動負荷,包括對時間、負重、重量以及速度等方面的變換,并在動作組合方面進行適應于運動氛圍與運動條件的調整。舉例而言,為使運動員的躲閃防守能力與主動進攻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可輪流使用上面提及的進攻+進攻、進攻+防守、防守+防守等類型的組合訓練。對于變換訓練法而言,其長處是可使不同策略表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功能,避免厭倦心理的出現,然而在使用此法時應注意變換適當與結合實戰。
為了使跆拳道運動員的技戰術應用特征有更好表現,教練員使之在規定條件內有序、有效完成訓練要求與訓練任務,此謂之條件訓練法。條件訓練法的科學應用,將使跆拳道運動員在身體素質方面、技術能力方面、戰術能力方面得到針對性訓練,使之分別取得難度變化、側重點調整、負荷增加、障礙變大、環境改變等方面的主動適應成績。例如,若想發展運動員的腿法技術能力,可使之分別在速度、準確度、力量等條件的變化下,完成相應的訓練任務。
模擬訓練指的是從跆拳道實戰需要角度出發,創造形成與之相似的環境因素,并使運動員在這類環境因素支持下完成訓練任務。模擬訓練的目的在于讓運動員得到技術戰術基本層面的突破,以及素質、心理等相關層面的共同發展,從而更游刃有余地應對真正實戰對抗。對于模擬訓練方法而言,可供切入的角度很多,通常教練員可采取模擬對手或者模擬環境的做法,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契機。
跆拳道近些年來在我國受到了普遍重視,普及率日益提升,發展速度很快,同時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男女跆拳道運動員。該項運動在競技水平方面、比賽成績方面,都有可喜的變化。然而我們絕對不能止步于此,而是要注意同國際水平相比,我們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為此,未來訓練、比賽中,我們應當進行更深入的技戰術特征研究,本文所總結的技戰術情況,以及由此闡述的運動發展趨勢及對應訓練建議,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