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世紀80年代,EPC工程總承包開始引入我國,并于21世紀得到快速發展。2003年,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建市〔2003〕30號),明確將EPC總承包模式作為一種主要的工程總承包模式予以政策推廣。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建市〔2016〕93號),提出要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提升工程質量和效益。2019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印發《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建市規〔2019〕12號),要求規范工程總承包活動,并實施對工程總承包活動的監督管理。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因其統籌性和全局性的工程項目管理特點,既大大減輕業主管理工作,又提高總承包商統一管理效率,提升工程品質,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因此,國家積極推進EPC模式,EPC項目也深受國內業主青睞。
但隨著EPC應用范疇的不斷擴大,其風險性和局限性也逐步出現,直接或間接影響業主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安全、效益等諸多方面。為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企業亟須加強對項目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監督,而風險導向下EPC工程總承包審計毋庸置疑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利器。風險導向下EPC工程總承包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關注風險為核心,通過對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主要風險點的識別、分析和評估,提出針對性審計建議,積極發揮審計在EPC項目中控制造價、提高質量、保證工期、防范風險等作用,最大化EPC總承包模式效益,不斷完善和提升企業工程項目建設管理水平。
EPC工程總承包,即項目設計(Engineering)、設施采購(Procurement)和項目施工(Construction)的英文縮寫,是對工程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實行一體化的總承包管理模式。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一是厘清業主與總承包商關系。業主僅與EPC工程總承包商或EPC聯合體承包商簽訂合同,明確了業主作為消費者,主要把握項目整體要求和方向,不參與具體項目工作,而總承包商作為制造者,負責項目設計、采購、施工等環節的組織、實施與協調。二是厘清總包與分包的關系。業主確定總承包商后,由總承包商確定是否分包,并選擇分包隊伍,避免了傳統模式中業主平行發包而導致總包與分包主次不分的現象。三是厘清設計在工程項目中的定位。設計工作由單一完成設計轉變為EPC總承包模式下全局性、全過程地進行設計,為有效指導后續采購和施工,并對項目的效率、質量、造價都起到關鍵作用。
傳統承包模式下業主要同時面對勘察、設計、采購和施工等多個責任主體,而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中,多個責任主體合并為工程總承包商這一個責任主體,總承包商要對工程總承包項目的質量、安全和造價全面負責,工程總承包商和工程總承包項目經理依法承擔質量終身責任。責任主體的明晰,有利于總承包商在充分發揮EPC項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重視建設項目安全和質量管理,推動總承包商自覺自主加強對EPC項目質量的管控。如有的總承包商會成立專門的質檢小組,對項目開展中的安全和質量情況進行檢測和監督,并對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解決措施,為完善質量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提升建設項目水平。
傳統承包模式存在兩大硬傷,一是由于項目勘察、設計、采購、施工等各項內容分別進行承包,易出現各環節銜接不利,各承包商之間難以協調,相互推諉,最終影響工程質量,拖延工期;二是由于各階段工序強調依次進行,首尾相連,因此項目工期也通常較長。而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強調項目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通過總承包商進行內部協調,可以較快達成一致,減少責任盲區,順利推進項目開展;同時,由于總承包商可以統籌安排整個項目,實現各工序的合理交叉和深度融合,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連續性,既優化了項目質量,又減少了工期。
一是EPC總承包商可以引導業主加強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深度,減少投資風險。同時,可以簡化項目前期工作,業主開展的招標次數、合同管理、總體協調等工作量較傳統模式大幅減少,工程成本也會相應降低。二是設計、采購、施工三階段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減少項目錯、碰、缺、漏,能夠依設計采用合適的設備材料,選取合理的技術工藝,整體降低工程成本。三是基于總承包商與分包商、供應商長期的合作關系,可以有效降低協調管理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控制投資總額。
一是缺乏針對EPC相關法律法規。國家雖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但缺乏專門針對EPC總承包模式的相關法律法規條文,易導致業主和總承包商在EPC項目實施中產生分歧和爭議時,雙方較難尋求法律層面依據以達成一致,最終影響到項目建設的質量和進度。二是缺乏EPC具體事項制度性依據。國家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前述提及《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但這些文件多是出臺原則性和指導性措施,更多是為了提倡大力發展EPC總承包模式,而對于開展EPC總承包過程中會涉及的如總承包投標報價、合同價格確定、總承包商市場準入等具體事項,均缺乏制度性依據。三是項目業主關于EPC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業主對于EPC各主體管理職責界定、設備材料招標及訂貨要求、HSE管理計劃與控制等方面都需要制定更為細化的管理制度,以規范EPC總承包商行為,確保建設項目處于受控狀態。
一是業主對項目的監管缺乏有效途徑。在EPC項目中,業主多以宏觀管控和整體把握為主,不介入項目具體工作,主要依靠監理單位實施管控。雖然業主減少了人員投入,節約了管理成本,但對項目全過程參與度低,對項目的風險識別與應對能力也隨之降低,業主難以控制工程投資、進度及質量。二是業主對總承包商的管控力有所不足。業主缺乏對總承包商,特別是總承包商分包行為的監管,總承包商存在通過調整設計方案、材料以次充好、降低施工安全標準、違規分包轉包等手段來壓低成本,擴大利潤的風險。如有的企業由于業主對采購標準和采購品牌缺乏細節控制,出現總承包商采購設備與設計要求不符、采購材料存在安全缺陷等管理失控現象,從而影響項目投資成本、建設工期和項目質量等。
EPC總承包項目國際通行是采用固定總價合同模式,國內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也是首推該模式,而事實上,在招投標和簽訂合同的階段,業主和總承包商都不能準確核定工程量及價格。正因為準確確定EPC固定總價存在困難,后續工程結算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有的企業采用參考批復概算價格“降點”后確定EPC總承包招標限價或合同固定總價的方式,但該方式因項目實際投資和概算差異較大,并可能嚴重偏離市場價格,易導致雙方在最終結算工作量和價格時產生較大爭議。又如總承包商在EPC項目實施中,建議對建筑結構設計進行優化,并得到業主同意,該設計優化有效節約了工程成本,但由于固定總價合同中未約定總承包商優化變更的利益分享條款,導致工程結算時雙方容易產生分歧,存在節約的工程成本全部歸屬總承包人,而業主未能共享經濟利益的風險。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業主應通過招標文件和合同條款對建設內容、要求和標準進行詳細約定,盡量避免因未盡事項而造成分歧和爭議,影響后續履約和項目質量。如有的EPC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涉及不小金額的設計變更,但對于設計變更的原因是前期地勘不準還是設計缺陷所致;變更責任是歸于業主還是總承包商;若屬業主調增范圍,則確認標準是哪些,原項目又如何扣除等事項,均未在合同中進行明確,若出現較大分歧,則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又如有的業主不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合同履約,在以招標方式確定總承包商后,又與總承包商進行二次談判,要求調整工程范圍、質量、工期、造價等背離中標合同的實質性內容,出現工程糾紛后,總承包商要求業主按照中標合同履行權利義務,取得了法院支持,而業主除面臨法院處罰外,工程項目建設也未達原有預期。
一是從國家角度,建立健全針對EPC總承包模式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搭建涵蓋工程項目發包、總承包商選擇、合同價格確定、工程結算、風險管理等方面內容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做到有法可遵,有據可依。二是從業主角度,不斷完善EPC內部管理制度,通過做好項目后評價,持續總結項目管理經驗,研究細化企業內部對EPC項目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項目組織和管控能力,有效防范項目風險。三是從總承包商角度,不斷加強包含質量標準、管理標準、技術標準、職業健康安全等在內的EPC總承包項目管理標準體系建設,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提升項目質量。
開展EPC工程總承包,業主應走出做甩手掌柜,項目全程交由總承包商實施的誤區,避免出現管理失控,難以把握項目投資、進度和質量的現象。業主應強化EPC工程總承包全過程管理,督促總承包商嚴格履行合同義務,確保建設項目水平。一是有效借助項目管理單位和監理單位力量,委托專業的項目管理單位和監理單位對項目的安全、質量、工期、價格進行把關,維護業主利益,注意項目管理單位和監理單位不得與總承包商具有利害關系。二是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通過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加強對EPC項目的控制力,及時發現存在問題,積極化解潛在風險,保障業主利益,不斷提升建設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
高度重視并認真做好工程變更管理,是推進合同履約和工程結算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步驟。一是從源頭規范,明確變更條款。業主可以參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0年聯合印發的《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通用合同第13條“變更與調整”對于變更引發爭議提供的標準范本,結合企業EPC項目實際情況對專用合同條款部分進行適當調整,特別是關于“利益分享約定”條款,最大化維護和支持業主合理利益。當總承包商提出書面變更申請,并經業主認可后,雙方可依據合同關于“利益分享約定”條款共享因變更帶來的效益,有效保障了業主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嚴格變更程序,通過實施覆蓋重要節點的工程變更審批流程,并執行到位,以規避總承包商不按合同約定隨意修改工程設計的風險。
一是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招投標法律法規及實施條例。屬于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EPC項目且達到國家規定規模標準的,應采用招標方式選擇工程總承包商。公開、公正選擇優質總承包商,有利于防范腐敗滋生,保證EPC項目質量,提高項目建設水平。二是規范做好招標文件的編制工作。鑒于招標文件會直接關系到EPC項目后續合同履約情況,業主應關注招標文件合同范本的編制,按照國家合同示范文本要求,再結合項目實際特點約定專用條款,充分保障業主權益。三是設置明確合同條款內容。EPC合同條款應對工程總承包范圍、要求、責任等進行準確界定和清晰描述,防止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爭議,也為在發生爭議時最大化保護業主權益。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在我國工程領域雖發展迅猛,但仍處在尚未成熟階段,需要企業進一步加強對EPC模式的理解和運用,積極開展和充分借助EPC工程總承包審計,及時發現存在問題,落實落細審計建議,增強風險意識,強化風險防控,真正發揮出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優勢,促進我國建設項目水平高效率、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