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利 黃家偉本刊記者
導 語
隨著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工作持續深化,監管觸角深度延展,將推動食品產業取得進一步發展。
為進一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企業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責任,規范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行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健全企業責任體系、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明確履職保障措施、完善相關法律責任等方面對企業主體責任相關工作進行了系統性完善。
“近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法律意識明顯提升,食品產業獲得長足發展。但同時仍存在企業未依法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以及職責任務不清晰、安全管控不到位等情況,導致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定》的出臺,將推動企業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配齊配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完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體系。有利于抓住企業關鍵少數,推動履職盡責,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有利于監管觸角深度延展,確保出了問題后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責;有利于及時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配備對保障食品企業生產經營安全將起到重要作用。《規定》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具有一定規模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配備食品安全員的同時,應當依法配備食品安全總監;要建立企業主要負責人負總責,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分級負責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達到食品安全總監配備要求的企業,應當配備食品安全員。如果企業已配備了符合本規定食品安全總監任職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可不必改變原職務稱謂,明確其為食品安全總監,履行總監職責。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至少配備1名食品安全員,根據企業規模、食品類別、風險等級、管理水平、安全狀況等,建立健全本企業食品安全責任體系,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的數量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風險防控動態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端關卡,在日常檢查、定期排查過程中發現的風險隱患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確保風險隱患始終處于可防可控范圍。
《規定》要求,企業要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動態管理機制,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日管控,是指由食品安全員每日根據風險管控清單進行檢查,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檢查記錄》;周排查,是指由食品安全總監或者食品安全員每周排查風險、分析研判、解決問題,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報告》;月調度,是指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聽取工作匯報,對當月情況進行總結,對下月工作調度安排,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調度會議紀要》。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加大管控、排查和調度頻次,但不能低于此要求。如果企業已經有類似工作機制的,可以將原有制度與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相結合繼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