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力學小學 姜 盼
所謂動畫音樂,是指動畫搭配的背景音樂,其主要功能是揭示這部動畫片的主題。動畫音樂有一定的張力,能夠對學生的視覺、聽覺造成一定沖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動畫音樂,其輔助作用更為突出。學生對動畫音樂比較敏感,教師借助動畫音樂作為輔助手段,其調動作用往往超出教師的想象。在具體設計和操作時,教師要注意精選動畫音樂曲目、切準動畫音樂投放時機、組織動畫音樂學習活動、優化動畫音樂助學指導,讓更多學生能順利進入到學習核心。
【緣起】
動畫片是學生的最愛,這是學生天性使然。小學學生年齡較小,對動畫片有偏好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作為音樂教師,要科學利用學生學習興趣,將動畫音樂與學科教學融合到一起,利用學生的動畫情結展開音樂教學設計。這無疑是帶有創意的設計,對有效調動學生音樂思維有重要的幫助。
動畫音樂帶有特別背景,當這些音樂響起時,學生立刻會做出回饋,聯系到相關動畫故事,這是最為自然的條件反射。學生年齡較小,看過很多動畫片,對動畫音樂記憶猶新,在音樂課堂上聽到動畫音樂,學生會馬上聯想到相關動畫故事,其學習的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動畫音樂與學生思維高度契合,這是重要教學生成資源,需要加以合理利用,讓音樂課堂充滿生機。
音樂作品有特定誕生背景,如果教師能夠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動畫音樂形成對接,勢必對學生形成心理啟動。教材中的許多音樂作品,都帶有動畫色彩,教師有意識做銜接搭配設計,或者將這些音樂作品做動畫處理,都可以豐富學科教學資源。音樂作品動畫設計,需要教師有創編意識,提升音樂學科的教學品質。
音樂課堂教學要處理眾多任務,如果能夠借助動畫音樂展開助學操作,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情感教育,因為有動畫內容的加持,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直接的體驗感知,形成眾多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性思考中建立學科認知能力。
【實踐】
動畫音樂滲透音樂課堂,教師要從幾個方向展開探索。首先是動畫音樂曲目的選擇,如何才能與教材內容相契合,這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其次是動畫音樂的投放時機選擇,學生音樂思維能否順利啟動,關鍵要看教師助學手段應用是不是及時和到位。其三要組織一些動畫音樂對接活動,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核心,完成認知對接。其四是優化動畫音樂學習指導,動畫音樂是輔助內容,如何發揮其輔助作用,這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最后是動畫音樂的延伸訓練輔助設計,教師投放音樂訓練任務時,不妨滲透一些動畫音樂,讓學生在生活條件下展開音樂學習,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有積極促進作用。
精心選擇動畫音樂內容,這是動畫音樂助學設計的關鍵一環。在具體教學操作時,教師需要從幾個方向展開思考。其一,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興趣、理解水平都不同一水平線上,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查,針對學生訴求展開曲目選擇。其二,教師選擇動畫音樂時,要考慮動畫音樂本身的趣味性,即便學生沒有看過相關動畫片,但動畫音樂足夠靈動,趣味性十足,同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三,如果有可能,教師不妨吸收學生的參與意見,對動畫音樂做篩選處理,這樣也能夠有效提升其輔助效果。
如教學蘇少版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采蓮謠》,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這首歌曲,引導學生學唱。在歌詞解讀時,教師投放一些蓮花照片,并搭配上《哪吒傳奇》主題曲,將學習氣氛帶動起來。學生對《哪吒傳奇》主題歌曲旋律比較熟悉,在這首旋律下欣賞《采蓮謠》歌詞,讓學習產生無限趣味。教師鼓勵學生透過歌詞感受作品的豐富內涵,學生結合旋律特點,以及歌詞創設的意境,對《采蓮謠》做具體欣賞:荷花、小船、蜻蜓、鴛鴦,這些物象創造了特別的美景。歌曲旋律動聽優美,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教師適時投放《哪吒傳奇》主題音樂,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活了。學生對哪吒相關的動畫片都比較熟悉,聽到這個旋律,便會產生更多聯想。歌詞閱讀解析,為學生帶來直觀學習機會;投放歌詞分析,將學生帶來特定學習情境之中;美景無限,搭配上動聽音樂,學生音樂學習思維順利啟動,在動畫主題曲的啟發下,自然進入到音樂欣賞環節,學習獲得豐富。學生對動畫片主題旋律有更強敏感性,從這個角度展開誘導和啟迪,其學習效果會更為突出。
課堂教學有不同環節,在哪一個教學環節投放動畫音樂內容,這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導學環節投放,能夠快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欣賞環節投放,能夠助力學生順利進入到深度學習之中;展示交流環節投放,能夠幫助學生自然進入到互動環節;訓練環節投放,能夠延伸學生的學習視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創編環節投放,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心靈觸動,建立更多音樂靈感。教師精選動畫音樂投放時機,對強化課堂教學感知有積極幫助。
日本民歌《櫻花謠》有特殊的調式,在教學導學環節,教師組織學生學唱這首歌曲時,先讓學生聆聽日本民歌音頻材料,對“都節調式”形成直觀感知和體驗。學生對歌曲旋律有了一定感知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日本動漫《櫻桃小丸子》主題曲,學生都能興致勃勃地觀看這個動畫片段,對日本歌曲特點有了更直接的認識。涉及到日本動漫,學生都有不少觀看積累,教師在組織學生做音樂欣賞時,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熟悉的日本動漫片,展開欣賞思考。學生根據教師安排做欣賞學習,課堂學習氣氛進入深度交流環節。有學生說,日本歌曲節奏感很強,而且大多選擇童聲歌唱,帶有陽光、健康、向上的氣息。這首《櫻花謠》也是這樣,旋律清明,節奏明快,為我們創造出特殊的賞花機會,聆聽這首歌曲,能夠產生無限的美感。也有學生認為,日本歌曲曲調都比較高亢,歌唱起來有一些難度,但節奏感很強,適合做律動表演。教師組織學生做歌曲鑒賞學習,適時滲透日本動漫音樂,給學生帶來不少啟示,讓學生都能夠主動啟動欣賞思維,結合日本動漫歌曲特點,展開深度學習和探索,逐漸形成音樂欣賞認知基礎。動漫資源的科學利用,能夠為學科教學帶來更多選擇,也能夠對學生形成心靈觸動,教師需要做出合理安排,讓動漫音樂發揮重要輔助作用。
動畫音樂進入音樂課堂之后,教師需要對接學生學習心理,設計一些互動性學習活動,不僅能夠增加教學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思維。動畫音樂下課堂演繹、課堂討論、音樂創編、成果展示,都能夠對學生形成心靈沖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體驗中成長學科能力。動畫音樂背后都有故事,學生對相關情節記憶猶新,展開對接性學習和展示,勢必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契機。特別是律動、創編、演繹活動,如果能夠增加一些動畫成分,其輔助作用會更為突出。
音樂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如何形成最佳設計,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核心,這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如學唱《飛馳的雄鷹》這首歌曲時,教師先介紹樂曲誕生背景,然后播放樂曲音頻材料,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樂曲的情緒。這首樂曲演奏中運用到排簫這種樂器,教師利用媒體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對這種樂器做重點觀察,對樂器音色特點做細致分析,感受音樂特質。因為是域外音樂,自然帶有特殊的文化色彩,教師對相關國家音樂風格做介紹,為學生欣賞這首樂曲做鋪墊。為激發學生學科思維,教師組織學生做音樂欣賞活動:這首樂曲節奏舒緩,展示了雄鷹在高空飛翔的姿態,讓人產生更多遐想。你能否結合看過的關涉飛鷹的動畫片,說說雄鷹的特點。學生進入集體討論環節,對樂曲特點做具體分析,然后列舉出自己觀看過的動畫片,如《飛鷹》《飛鷹行動》等,結合其關聯因素,對雄鷹特點做重點分析和展示。在這個設計中,教師要求學生自行尋找適合的動漫故事,參與到音樂欣賞環節,其輔助作用更為突出,學生有自己的動漫觀看經歷,對動畫片音樂特點也有獨特的見解,自然能夠做出科學的判斷和分析。
音樂課堂教學環節眾多,教師將動畫音樂做對應滲透,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學習內容需要契合、學習氣氛需要對接、學習方式需要融合,這樣才能建立更多學習共識。動畫音樂屬于輔助內容,教學中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對這些動畫音樂做具體處理,創設適合的學習背景,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動畫音樂的輔助作用。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動畫的目的要明確,是讓學生做音樂感知體驗,讓學生做音樂鑒賞,對音樂作品做遷移處理,以提升學科學習效率。
音樂教學活動豐富多樣,教師組織學生展開音樂學習時,不僅要利用活動進行調動,還要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取向做引導,讓學生自然進入到音樂深度學習環節,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如《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這首歌曲,其流行性很高,學生大多熟悉其旋律,教師在播放其音頻材料時,學生都能夠隨聲附和,學習氣氛逐漸活躍起來。這首歌曲旋律舒緩,帶有濃濃的童年回憶的味道,教師組織學生對歌曲做欣賞討論,并鼓勵學生自行組建表演團隊,選擇適合的方式,現場演繹這首歌曲。學生對課堂演繹活動比較感興趣,自然能夠積極響應,在學生集體討論方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熟悉的動漫音樂,讓學生產生童年回憶。如《金剛葫蘆娃》《奧特曼》《蠟筆小新》《喜羊羊與灰太狼》等,這些音樂背景有不同特點,但都與學生童年相關聯,教師設計這些音樂背景,其目的是引發童年回憶,展開主動思維,結合《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這首歌曲欣賞思考: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值得回憶的,從回憶中能夠獲得更多生活的勇氣。教師有意識滲透一些動畫信息,學生會感覺更為親切,學習氣氛會更為和諧,這對促進學生學習也有正面幫助。
動畫音樂是重要輔學材料,學科教學中需要合理應用,教師在學科訓練設計時,有意識做滲透操作,要求學生結合網絡資源展開延伸學習,科學利用動畫音樂進行研學實踐,都能夠產生豐富音樂助力作用。學生借助網絡搜集動畫素材應該是輕車熟路,不存在什么技術問題,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結合學生音樂學力層次展開對應設計,鼓勵學生借助海量動畫音樂展開音樂創編、音樂演繹等訓練,其助學作用會更為顯著。
欣賞《東方之珠》這首歌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對香港做集中介紹,鼓勵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做解讀。學生從其他學科中了解的香港,大多是政治和地理方面的信息,學生介紹也是圍繞這些方面做展示。教師從更多方面做解讀,并投放一些圖片,讓學生觀看,然后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體會欣賞。這首歌曲有不同歌唱版本,教師反復多次播放,學生大多對旋律比較熟悉,很快就能夠跟唱。為激發學生的欣賞思維,教師推出信息搜集任務:關于這首歌曲,網絡信息非常多,不妨利用網絡展開信息搜集,尋找針對這首歌曲設計的動畫視頻,將搜集到的鏈接信息投放到微信群,我們將組織大家觀看和欣賞。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主動行動起來,紛紛展開討論,介紹自己的行動計劃。學生運用網絡搜集信息并不難,教師給出具體任務,要搜集到指定的信息材料,要準確找到這些材料還是有一些難度的。關于這首歌曲的電子課件有很多,但要找到其動畫視頻,還是需要做多重篩選的。從表面上看,這就是一個純粹的信息搜集任務,其實不然,學生從信息搜集篩選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是極為豐富的,因為信息不是很好找,需要多重篩選,學生對音樂內涵的認識也會不斷加深。教師將音樂訓練與動畫形成對接,這是比較有創意的設計,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情境之中,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也會更為立體。
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教師有意識融入一些動畫音樂內容,能夠為學科教學注入新的動力,也能夠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形成更多心理觸動。學生對動畫音樂有特殊感覺,這本身就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讓動畫音樂適時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為學生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促進其學科核心能力的成長。學生對動畫音樂有選擇性,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認識,唯有做好精心篩選,才能獲得預想的調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