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吳茂玉,和法濤,張 明,王崇隊,馬 超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所,山東濟南 250014)
體質是指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1]。中醫體質理論為人體養生保健提供了指導作用,體質養生突出了以人為本,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有區別的更加有針對性的養生方案,這能從人體的生理和健康狀態的本質出發解決健康問題,促進和維護人體健康,體現深層次的求本養生。
中醫理論中提到,人的體質可分為“寒、熱、虛、實、平”五種;中藥可分為“寒、熱、溫、涼”四種性能特征以及“辛、甘、酸、咸、苦”五味特征,同樣的,食物也有四性五味之分。食物“四性五味”的特征是古人根據食物作用于人體所發生的不同反應與獲得的不同療效而概括、歸納、總結出來的[2]。所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3]以及藥膳中“以寒涼食物清熱滋陰;以溫熱食物散寒通陽”等[4-5],都是中醫學理論治病用藥之大法。數千年來,食物的“四性”一直被作為指導中藥藥膳、解釋食療作用機理的主要依據[6-7]。因此,適應體質需求食用不同屬性的水果符合中醫學“治病用藥膳”的理念。
水果含有充足的水分、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易吸收,對維持人體營養均衡及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常吃水果具有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等功效。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高,各類功能性水果產品應運而生。然而事實上,很多人對水果食用存在誤區,普遍認為只要多吃水果就能保持健康,其實不然,科學合理食用,物盡其用,做到辨體養生、調和陰陽、順應天時,才能起到作用。
中醫理論中強調飲食均衡、陰陽調和、辨體養生[8],體質偏寒的人要多吃溫熱的食物,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對于水果而言,原理是相同的,不同體質的人,適合吃不同屬性的水果。本文就水果的特點進行了屬性劃分,并提出要根據人體體質的不同,將人體體質與水果屬性相結合,最終達到“辨體食水果”的目的。
中醫認為,根據水果中含有糖類、膳食纖維類、熱量等營養成分的不同[9],將其分為寒、熱、溫、涼四種屬性[10-12]。其中,熱量高、糖分大、脂肪含量高的水果屬于溫熱性水果;熱量低、糖分少、纖維豐富、脂肪含量低的水果屬于寒涼性水果。
寒涼性水果在食用之后易出現怕冷、缺乏能量、易腹瀉、虛弱等現象,因此,虛寒體質的人群盡量少食。此類水果有山竹、柚子、梨、奇異果、西瓜、枇杷、草莓等。
梨(Pyrusspp.)富含大量的汁液,水分足,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低,維生素含量高,總酚含量豐富,糖酸比適中,屬于低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物[13]。從中醫角度來說,食梨可清六腑之熱、滋五臟之陰。《本草經疏》一書中曾講到“梨,能潤肺消痰,降火除熱”。因此,梨屬于寒涼性水果,適合偏熱陰虛體質的人食用。
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L.),又名莽吉柿,果肉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及鈣、磷、鉀等礦物質。中醫認為其有清熱降火、美容肌膚的功效。研究表明,山竹果皮或外皮都蘊含豐富的氧雜蒽酮[14],不但具備抗氧化能力,而且有助增進免疫系統健康。山竹性寒,具有降燥、清涼解毒的作用,可克榴蓮之燥熱。山竹為寒性水果,適宜濕熱、陰虛等燥性體質的人食用。
溫熱性水果食用之后,肝臟中的葡萄糖磷酸化反應加快、肝糖合成、胰島素與升糖激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和三酸甘油酯合成提高,肝臟中油脂和糖類增加,身體能量增加,易上火。溫熱性水果有荔枝、李子、桃、杏、龍眼、榴蓮、山楂等。
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營養豐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A、B、C)、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種營養素[15-16]。古代醫者李時珍曾提出:“荔枝炎方之果,性最畏寒,易種而根浮”。從中醫角度看,食用荔枝可止呃逆、止腹瀉,屬于溫熱屬性的水果,適合偏寒陽虛體質人食用。
榴蓮(Durio zibethinusMurr.),性辛、甘、熱,入肝、腎、肺三經,具有滋陰強壯、疏風清熱、利膽退黃、殺蟲止癢、補身體之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榴蓮可供藥用,味甘溫,無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氣”。榴蓮還可用于精血虧虛、須發早白、衰老、風熱、黃疸、疥癬、皮膚瘙癢等病癥的治療。榴蓮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熱量,含蛋白質約2.7%、脂肪約4.1%、碳水化合物約9.7%,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和礦物質元素(其中鉀、鈣含量最高)[17]。榴蓮中氨基酸種類齊全,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含有植物活性成分,如黃酮、花青素等。榴蓮性熱,可活血散寒、緩解痛經等。
甘平類水果熱量、糖分、脂肪含量一般,含有黃酮類、多酚類、果膠等有效成分,主要的水果有木瓜、菠蘿、葡萄、枇杷、蘋果等。
蘋果(Malus pumilaMill.)品種較多,如元帥、國光等,《中華醫藥》中講到“蘋果,甘、平”,味甘、酸,性平,歸脾、肺經[18];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開胃、醒酒、止瀉等功效。蘋果的膠質和微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還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含量;蘋果含的多酚及黃酮類天然抗氧化物質,可以減少肺癌的威脅,預防鉛中毒[19];蘋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緩解壓力過大造成的情緒不良,還有提神醒腦的功效;蘋果富含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協助人體順利排出廢物,減少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危害;蘋果中含有大量的鎂、硫、鐵、銅、碘、錳、鋅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膚細膩、潤滑、紅潤有光澤。蘋果主治中氣不足、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輕度腹瀉、便秘、煩熱口渴、飲酒過度、高血壓等。因此,作為平和性質的蘋果,可以作為多種體質人群的優選水果。
葡萄(Vitis viniferaL.),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腎經,有補氣血、益肝腎、生津液、強筋骨、止咳除煩、補益氣血、通利小便等功效。成熟葡萄中含糖量高達10%~30%,以葡萄糖為主。葡萄中的多種果酸有助于消化,能健脾和胃。葡萄中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 和維生素P 等,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疲勞過度大有裨益[20-21]。因此,平和性質的葡萄可以作為多種體質人群的優選水果。
中醫體質是在中醫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古至今,國內外學者對體質進行了一系列的分型研究,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是王琦[22-23]提出的體質九分法,即正常質(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瘀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每種體質包含了體質構成特點、演變規律、影響因素、分類標準等方面,為人們進行體質辨證提供了理論基礎。
平和質的人群,體型比較均勻,面色紅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聚焦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無口氣,不容易疲勞,精力充沛。
氣虛質的人群:肌肉松軟,語音低怯、氣短懶言、肢體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很易出汗,舌頭呈淡紅色,舌體顯胖大,易頭暈、健忘。陽虛質的人群體型白胖,肌肉不結實。平素怕冷,手足不溫,喜熱飲熱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大便多稀爛,少量多次,尿清長。
陽虛質和寒性體質接近,為陽氣不足,有寒象,表現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蒼白,少氣懶言,嗜眨乏力,易腹瀉,排尿次數頻繁,性欲衰退等。陽虛體質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溫,易出汗;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陰虛質的人群:體型瘦弱,手足心熱,平時容易口干舌燥,鼻咽干燥,舌頭紅,口水少,舌苔少,易耳鳴耳聾,睡眠質量差。
痰濕質的人群:體型肥胖緊實,面部油脂較多,汗水多而粘,易胸悶、痰多;舌體胖大,舌苔白膩,嘴常有黏膩發甜感;平時愛吃甜食和肥膩食物;大便正常或略稀爛,小便渾濁。
濕熱質的人群:面部易有油光,易生痤瘡、粉刺。舌體偏紅,舌苔黃膩,易口苦口干,身體易疲勞;大便干燥,小便色深;有些人還會心煩意亂,做事無精神。
瘀血質的人群:一般較瘦弱,面色灰暗,臉上有斑,唇色暗淡或發紫。舌頭有點、片狀瘀斑,舌頭下靜脈曲張,脈象則細澀。有些人眼眶暗黑,鼻子暗滯,頭發易脫落,肌膚發干。女性閉經痛經,或者經血中有較多的血塊,經血顏色紫黑有塊狀物,有些人有出血傾向、吐血和崩漏。
氣郁質的人群:體型瘦弱,精神敏感多疑,對精神刺激的適應能力較差,平時苦著臉,表情煩悶不開心。有的人經常胸脹或胸痛,常嘆氣、打嗝,或者咽喉總有不舒服的感覺,如鯁在喉。睡眠較差,食欲減退、健忘、痰多,大便干燥,小便正常。
特稟質的人群中:有的人有天生的生理缺陷,有的人表面無異常。遺傳性疾病有垂直遺傳的特性;還有的人群具有過敏性特點,在飲食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中醫學上無論是藥物還是食物,根據其治療作用可歸納為寒、熱、溫、涼四性,然后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進行辯證論治或辨質食治。寒涼性質的食物和溫熱性質的食物可分別對具熱象體質和具寒象體質進行辨證治療[3]。這些都是根據食物的性味功效,通過中醫辨質施食來探討食物的治療作用。因此,根據中醫特點、水果屬性及其有效成分的情況辨體選擇,不同體質食用不同屬性的水果。根據人體體質的不同,辨體食水果,能夠增進人體健康,對水果營養成分及功效研究也能起到指導作用。
平和質的人身體處于健康狀態,不偏不倚,在篩選水果方面要注重平衡,需寒熱溫涼搭配食用,盡量減少偏性水果的大量食用,以免引起體質的偏頗。主要選擇的水果有木瓜、菠蘿、葡萄、枇杷、蘋果等。
氣虛質人主要的特征是體虛無力,適合食用補氣、提神類的水果,如橘子、葡萄、楊梅、大棗、桂圓、荔枝等。其中,橘子中含有黃酮、天然維生素等成分,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24-25],其橘絡也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的功效,橘核味苦無毒具有散結、理氣止痛的功效,因此很適合氣虛質的人食用。
陽虛質的人以惡寒、喜溫、面色蒼白、精神不佳為主要特點,適宜的水果有桂圓、荔枝、榴蓮、橘子、大棗、蘋果、桃子等。其中,桂圓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質等[26],含鐵量也較高,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又能促進血紅蛋白合成,起到再生補血作用。很多研究發現,桂圓肉除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對腦細胞也特別有益,能增強記憶,消除疲勞、提高精力。因此,桂圓非常適合陽虛體質的人群食用。古代各朝代經常把龍眼歸為“上品”或“補益”類[27],《開寶本草》里寫到“歸脾而能益智”,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到“食品以荔枝為貴,而滋益則龍眼為良”。
陰虛質的人群以喜涼、怕熱、便秘等為主要特征,其適宜水果為桃子、葡萄、楊梅、甘蔗、甜杏仁等。桃子性平而味甘酸,有補益、補心、生津、解渴、消積、潤腸、解勞熱之功效;桃子中含有豐富的果糖、葡萄糖、有機酸、膳食纖維、揮發油、蛋白質、胡蘿卜、維生素C、鈣、鐵、鎂、鉀等成分[28],可以補充身體缺失的營養,增強腸胃蠕動,起到助消化、促排便的作用,因此適合陰虛體質的人群食用。
痰濕質的人群以油膩、痰多、胸悶為特征,適宜的果品主要有橄欖、蓮子、山楂、橘子等。其中橄欖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 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還含有濱蒿內酯、東莨菪內酯、三萜類化合物、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化痰、祛濕等功效[29];同時,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酚和角鯊烯等營養物質,具有保健作用[30]。中醫認為,橄欖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之功效,在祛濕排痰方面非常適合痰濕體質的人群。
濕熱質的人群以面有粉刺、苔黃、易疲勞等特征,適宜的果蔬主要有鮮蓮子、橘子、葡萄、山楂、橄欖等。其中,蓮子營養豐富,不僅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鋅等微量元素,還含有水溶性多糖、黃酮類物質、生物堿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功效成分[31],其心性味苦、性寒,有清心、去熱、止血、澀精等功效,可以治療心火亢盛所致失眠煩躁、吐血遺精等癥[32]。《本經逢原》中提到的石蓮子即蓮子,是熱毒噤口痢之專藥,補助脾陰而滌除熱毒。《本草備要》中講到鮮蓮子有清心除煩,開胃進食,專治噤口痢、淋濁諸證。因此,濕熱體質的人食用蓮子是明智之選。
瘀血質的人群以血瘀、瘦弱、唇紫等為主要特征,適宜的水果主要有山楂、橄欖、大棗等。其中,山楂的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及有機酸類化合物,如牡荊素、山楂酸、維生素C、維生素B2等[33-35]。《本草綱目》中記載“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從中醫角度看,山楂能入肝經,散結止痛,寬胸利膈,可改善呃逆、痞氣、吞酸、積塊等癥狀;山楂性溫、味酸,可入血分,具有活血行氣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產婦惡露不凈、瘀滯腹痛、心腹刺痛等癥狀。因此,非常適合淤血體質的人群。
氣郁質的人群以敏感多疑、胸悶氣短為主要特征,適應的果品為葡萄、橄欖、香蕉等。其中,香蕉營養豐富,氣味清香芬芳、味甜爽口、肉軟滑潤、老幼皆宜,其促進腸胃蠕動、排便、美容功能眾人皆知。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了香蕉的更多功能,如提高免疫力、抗癌、保護心血管等,被譽為“新的水果之王”。香蕉中含有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36-37],5-羥色胺缺少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生化基礎,香蕉中含有5-羥色胺及合成5-羥色胺的物質,能使人心境愉快、舒暢,活潑開朗,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憂郁癥的作用。因此香蕉又有“快樂水果”之稱,適合氣郁質人群。
特稟質的人群中,有的人有天生的生理缺陷,有的人表面無異常,還有的人具有過敏性特點,在飲食方面應特別注意。適宜的水果主要有橘子、葡萄、蘋果、大棗等,要避免食用易引起過敏的水果。此類體質人群需要提高免疫力,降低過敏的發生。有研究發現,紅棗中含有大量抗過敏物質——環磷酸腺苷[38],可阻止過敏反應發生,凡有過敏癥狀的患者,可以經常服用紅棗;同時,具有蛋白過敏的人群,要盡量避免食用牛油果、榴蓮等水果;接觸過敏的人群要盡量避免食用毛桃、獼猴桃等水果。
人體體質決定養生指導法則的確立和養生方法的運用,根據營養物質含量及古代學者對水果屬性的界定進行分類,可將水果分為寒涼型、溫熱型、甘平型水果;現代中醫學提出人的體質各有不同,將辨體養生與辨水果養生相結合,有利于保證人體整體的陰平陽秘,可以始終保持身心健康、順應自然、社會、環境等的變化。
依據水果的屬性特征以及人體的體質特征,將水果與體質養生相結合,開展基于人體體質的水果養生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和應用前景,不僅能對人們的日常飲食起到指導作用,使人們能夠在享受水果帶來滿足感的同時,又有利于身體健康;同時對果蔬加工、預防醫學、食療學、藥膳學、營養學等學科的研究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隨著果蔬大健康產品的不斷發展,水果屬性及中醫辨體養生的結合研究必能促進果品加工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