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賦,鄭永長,邵金鵬
(1.浙江浙海環??萍加邢薰?,浙江 臺州318000;2.臺州市生態環境局臨海分局,浙江 臺州 318000)
環境檢測一直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的一環,其能夠直接反映目前環境污染的現狀,并為后續環境污染治理提供依據。因此環境檢測工作質量的科學技術水平將直接對環境治理效果產生影響,它關乎國計民生。但是在目前的環境檢測過程中,還會有諸多因素影響我們環境檢測的質量,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探索影響環境檢測質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生態環境的檢測類別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包含水和廢水、空氣和廢氣、土壤、噪聲檢測等十幾項[1]。不同的檢測類別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環境檢測的基本內容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包括檢測方案的安排、檢測方法的確定、儀器設備的準備、樣品的采集方式保存及運輸、樣品檢測準確性的保證、分析結果的復核[2],這是基本工作也是主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將每個檢測步驟做好,才能保證檢驗檢測結果達到較高的質量水平。
環境檢測類別多,檢測項目涵蓋范圍廣,影響環境檢測結果質量的因素主要包含布點與采樣、儀器設備、檢測方法、人員業務水平、環境設施的配置等。
環境檢測項目涉及范圍廣,因此檢測項目的布點設置對采樣檢測人員的要求很高,需要采樣檢測人員具有扎實的環境檢測專業知識,全局性的思維意識和豐富的環境檢測采樣布點經驗。檢測布點既要按照監測分析方法規范設置合理,又要采樣檢測人員根據布點現場的實際情況發揮主觀能動性[3],做到檢測點位的布置均衡,對可能污染區進行加密布置,實現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如果檢測人員在點位布置過程中,沒有結合檢測現場的氣象狀況、重點污染源的分布、水文地質條件等關鍵因素,而是照本宣科按照固定的方法進行布設點位,將會對我們的檢測結果造成嚴重的影響。例如在進行惡臭污染物的采樣時,點位應設立在周界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軸線及風向變化標準偏差±S°范圍內或在有臭氣范圍的邊界線上,這就需要根據采樣當時檢測的氣象資料進行現場判定,否則可能會采取到的樣品不具有代表性。
環境檢測采樣過程中又涉及三個部分,一是采集樣品,二是保存樣品,三是運輸樣品。環境檢測中涉及各種不同檢測項目的樣品,而不同檢測項目的樣品在樣品采樣、保存、運輸方式都有所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別。
首先在采集樣品時,應按照檢測項目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容器材質,將容器材質對樣品性質的影響降到最低,為樣品檢測的準確性提供保障,隨著時間的推移樣品的性質會緩慢發生變化,對于某些指標短時間內就會發生質變,因此對不易保存的樣品需要及時現場檢測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其次,樣品采集完成后,為防止樣品性質的變化,需要按不同檢測項目加入不同的固定劑以保持樣品性質的穩定,保證樣品檢測的準確性。
再次,要根據采樣地點和檢測地點之間的距離選擇最適宜的運輸方式,并在運輸樣品時,要采取措施防止樣品的顛簸和振動并采取低溫、冷藏、避光等方式進行運輸。
在環境檢測過程中,不同儀器設備在靈敏度、精密度、準確度都有不同,因此也會對環境檢測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設備包括,采樣設備、現場檢測設備、前處理設備、分析檢測設備等,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設備在靈敏度、精密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會導致檢測出來的數據和真實值之間的偏差較大,繼而導致分析人員做出錯誤的決策,影響到對檢測區域的結果評價甚至影響到整個地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也是儀器管理的重要一環,再高精密的儀器設備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靈敏度、精密度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相關耗材也會出現磨損甚至損壞,如果此時使用儀器進行分析檢測,很可能會導致檢測結果偏差較大甚至錯誤,因此在進行環境檢測過程中要及時按照操作維護作業指導書對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排查原因,重新檢測該批樣品,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在進行環境檢測時,檢驗檢測人員所采用的檢驗檢測技術和標準也是一項關鍵因素。在進行環境檢測時面對相同的檢測項目采用的檢測方法很多也是不同的,因此,只有建立一套應對不同采樣環境中的檢測方法,才能更高效、更適宜的服務于環境檢測工作,保證環境檢測的結果質量。雖然生態環境部對于環境檢測的具體流程和檢測標準提供了技術基礎。但由于我國地域面積寬廣、污染企業種類繁多,不同地區的污染因子也各不相同,導致環境檢測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部分環境檢測標準空白領域,環境檢測人員只有以職業衛生或美國EPA的方法作為參考進行環境檢測工作,這些方法很多缺少必要的環境檢測質量保證措施,這就導致檢測結果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增加了數據結果的不確定性。
環境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的活動始終貫穿于環境檢測的全過程,包括環境檢測的方案安排、布點與采樣、儀器現場校準檢測、固定劑的添加、樣品的運輸、樣品的前處理、上機檢測以及檢測結果報告的出具等各方面。因此環境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思想素質的高低對環境監測結果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很多高精尖大型精密儀器設備不斷應用到環境檢測工作中,例如氣相色譜質譜儀、高分辨率質譜儀、液相色譜質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等,這就需要相關檢測人員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儀器操作使用及維護保養,利用儀器分析檢測數據并出具正確的檢測結果。
在環境檢測過程中,環境設施條件對檢測結果的質量影響也非常大。環境檢測的適宜條件和科學合理的實驗室布置為環境檢測數據結果提供了基礎保障。這就要求必須按照不同的實驗室建設技術規范和檢測標準合理安排實驗室的結構布置,將相互干擾的實驗項目進行分區隔離開來,防止檢測時的相互影響導致檢測結果的偏離。常見環境設施包括:實驗室的溫濕度監控設施、土壤前處理間的通風除塵設施、生物實驗室的殺菌消毒設施、緊急噴淋設施、安全消防設施、氣體泄漏檢測報警裝置等。如果沒有這些環境設施的保障,不僅會影響環境檢測人員的健康和安全,也會影響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精密度和使用壽命,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如揮發性有機物檢測的實驗室不能同時進行半揮發檢測項目的檢測,因為在進行半揮發物質萃取時需要用到揮發性有機物,而萃取使用的揮發性有機物正是進行揮發性有機物檢測時的目標物質,兩者同處一個實驗室檢測時會產生相互干擾,導致檢測結果質量無法保證,應相互隔離開來。
在環境檢測工作中,檢測區域的點位設置對檢測人員的水平要求很高,需要檢測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全局性思維和豐富的環境檢測布點經驗。雖然標準規范中對布點方法有了全面的闡述,但是現場環境狀況千差萬別,這就需要檢測人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布點點位進行合理判斷,實現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如果檢測人員在布點的過程中照本宣科不結合布點區域的歷史使用情況、水文地勢情況及特征污染因子的分布情況進行布點,將會導致檢測數據沒有代表性,檢測結果沒有利用價值。例如。在進行廠界環境噪聲檢測時,如果只是簡單將點位布置在廠界四周中點,而忽略了噪聲主要聲源的具體位置,沒有將噪聲檢測點布置在噪聲敏感點附近,將會導致噪聲數據的失實,沒有代表性。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環境檢測儀器設備也向著高精度、高靈敏度不斷發展,為保證儀器設備持續輸出可靠性的結果,我們在儀器設備的管理中要更加科學化、系統化。首先,要對新購買的儀器設備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及時通知有資質的檢定/校準公司對儀器進行檢定/校準,檢定/校準后及時按照檢定/校準確認表進行相關參數的確認,確認合格后粘貼儀器設備標簽和合格證。其次,建立每個儀器設備的檔案,及時填寫設備的使用記錄,按照說明書和檢定/校準規程編寫儀器設備的操作維護作業指導書和期間核查作業指導書,嚴格按照儀器操作維護作業指導書進行標準化操作,在日常使用和維護中要經常使用有證標準物質進行測試,如果達不到證書允許值要及時排查原因并暫停檢測。最后,儀器設備維修或更換關鍵部件后應按照儀器檢定或校準規程及時安排有資質的單位重新進行檢定/校準,保證儀器設備的可靠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同一檢測項目的檢測方法可以有很多種,可以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在進行環境檢測工作時,需要我們根據檢測項目的分類情況正確選擇測試與分析方法,如在進行土壤地表水質量標準評價判斷時,更要注意不同檢測方法的檢出限,如果檢測方法的檢出限高于地下水質量評價標準,那么出具的檢測數據將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進行檢測項目開展前就必須選擇好合適的檢測方法。我國生態環境部門也在不斷根據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不斷開展技術標準的編制工作,不斷替換和完善檢測技術水平低、儀器靈敏度低以及檢測效率低的檢測標準,不斷提高環境檢測儀器設備的靈敏度、精確度和準確度。就環境檢測方法來說,生態環境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環境標準體系,積極引進科學技術人才,不斷將新的檢測技術應用到環境檢測行業中,為我國環境檢測的結果質量提供技術保障。
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在整個環境檢測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從方案布置、采樣檢測、樣品前處理、上機檢測、結果報告的出具等一系列過程都會影響到數據的檢測質量。因此檢測單位首先應引進一些專業對口的技術人員,并對從事不同檢測崗位的人員進行差異化的專業化培訓,培訓后進行實際操作和考試考核,考核合格頒發上崗證持證上崗[5],其次,在日常的人員管理中要經常對檢測人員進行質量監督或盲樣考核,對持證上崗的項目進行持續性的評價,考核不合格要重新培訓上崗。最后,要經常參加國家或省級的能力比對和技能大賽,提高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使檢測結果質量始終保持較高水平。
在環境檢測工作中,配套的環境設施的保障是檢測結果質量的基石。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配置數量要充足,至少做到一備一用。實驗室的布置還需要考慮檢測人員的身體健康需求,充分做好通風防塵系統,及時將有毒有害氣體排出實驗室。檢測人員按需配發防護眼鏡、防毒口罩和安全鞋,做好檢測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在檢測工作中要深入分析相互干擾的檢測項目,對相互干擾的檢測項目在前處理和上機檢測時都要分區進行,避免相互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在進行分區檢測時還需要保證檢測項目的溫濕度等環境條件要求,如進行五日生化需氧量檢測時要求環境溫度始終保持20±1℃,如果達不到將會嚴重影響檢測結果質量。
環境檢測工作為整個環境保護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而影響環境檢測工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們必須全面深入分析影響環境檢測質量的因素,按照不同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預防和糾正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環境檢測質量保證體系,促進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環境檢測工作的整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