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在軌展示介紹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10月13日,環境減災二號05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5衛星主要用戶為應急管理部和生態環境部。該衛星將用于獲取我國及全球地表合成孔徑雷達圖像數據,提升遙感數據國產化率,將在提升我國災害預防、應急管理、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業務化應用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10月15日,遙感三十六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10月29日,試驗二十號C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該衛星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
(來源:中國日報)
11月5日,中星19號衛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星19號衛星是一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具有傳輸速率快、覆蓋范圍廣等特點。該衛星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平臺,主要提供通信和互聯網接入等服務。衛星涵蓋了C、Ku和Ka等多頻段通信載荷,主要覆蓋中國東部國土、東南亞、以及包括北美航線在內的大部分太平洋區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遠洋運輸通信、航線互聯網等業務。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10月10日,俄羅斯第三代導航衛星格洛納斯-K(GLONASS-K)系列的第5顆衛星搭載聯盟-2.1b(Soyuz-2.1b)運載火箭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是俄羅斯2022年第2次執行導航衛星發射任務,其7月7日已成功發射1顆GLONASS-K1衛星。該系列衛星由俄羅斯信息衛星系統列舍特涅夫股份公司(Reshetnev-ISS)研制,支持頻分多址和碼分多址兩種信號體制,未來將取代GLONASS-M系列航天器。目前,該衛星已與地面建立并保持穩定的遙測連接,星上系統工作正常。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10月12日,美國白宮正式發布了2022年版《國家安全戰略》。該文件列出了美國面臨的最直接和嚴重的挑戰,并把中、俄列為主要競爭對手。文件強調美國需要與盟國密切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流行病、恐怖主義、能源短缺和通貨膨脹等挑戰。對于太空領域,該文件重點重申了美國要保持全球太空領導者地位,引領建立空間交通協調體系;指出了要和盟友、伙伴合作制定政策法規,增強美國商業航天的國際競爭力;強調了要增強涉及國家安全的關鍵太空系統的彈性。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10月17日,歐洲航天局(ESA)公布其“火星快車”(Mars Express)軌道器拍攝到的火衛二(Deimos)經過木星及其四大衛星的罕見圖像。這一系列圖像由“火星快車”攜帶的高分辨率立體相機(HRSC)拍攝,顯示出火衛二先后經過木衛二(Europa)、木衛三(Ganymede)、木星、木衛一(Io)、木衛四(Callisto)的全過程。“火星快車”自2003年進入火星軌道以來,就持續地對火星及其衛星進行科學探測,目的是繪制火星表面高分辨率圖像,研究火星礦物和火星大氣等,目前該探測器正處于擴展任務階段。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10月31日,新任美國天軍(USSF)采購主管弗蘭克·卡爾維利(Frank Calvelli)發布一份備忘錄,針對天軍衛星采購速度慢、成本高的問題,提出了9項“太空采購原則”,旨在優化衛星和空間系統的采購模式。這9項原則具體包括:建設更小的衛星和地面系統;制定正確的采購策略;促成合同官員和項目經理間的合作;授出具有可行成本和進度目標的合同;保持項目穩步推進;避免過度提升項目級別;在發射前交付地面系統;讓業界對結果負責;按計劃進度和成本執行并交付。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11月1日,“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搭載美國天軍-44(USSF-44)任務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此次任務共發射6個航天器,主要航天器有:長壽命帶推進演進型一次性運載火箭次級載荷適配器-2(LDPE-2)衛星,泰特拉-1(Tetra-1)衛星,洛馬公司太空升級衛星系統-1/2(LINUSS-1/2)衛星,“謝潑德演示驗證”(Shepherd Demonstration)衛星。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
11月2日,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聯合基地舉行的天軍任命儀式上,布拉德利·錢斯·薩爾茨曼(B.Chance Saltzman)上將接任美國天軍司令,首任天軍司令約翰·雷蒙德(John Raymond)上將卸任。薩爾茨曼在儀式上表示,一支具備彈性的、能形成戰斗力的天軍是美國聯合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天軍將在戰爭中威懾對手并提供信息支援。
(來源:空間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