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葉虹婷,趙 歡,韓貞愛
(1.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2.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沙棘作為藥食同源植物,其根、莖、葉、花、果實等部位均含有有效的營養成分,維生素C含量很高,可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研究表明,沙棘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將其用于飲品、醫療等方面。充分利用沙棘果,可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沙棘分布于我國各地,資源蘊藏量大,應用歷史悠久,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黑龍江省南部地區廣泛種植中藥材沙棘[1],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是胡頹子科沙棘屬的落葉灌木或喬木[2],原產于亞歐,我國分布了5個亞種,其中數量最多的為中國沙棘(H.rhamnoidesL.ssp.Sinensis),又被稱為醋柳、酸刺等[2]。沙棘果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沙棘的干燥成熟果實,又名醋柳果、酸刺果,系蒙古族、藏族的慣用藥材,其氣微,味酸、澀[3]。
綜述了沙棘的栽培與采收、沙棘果的現代應用和未來發展。
沙棘屬于落葉灌木,可以保護水土,防止土壤風沙化,具有喜陽不喜水、耐風、耐沙、耐旱等特點,多種植于沙土、半石半土地、草甸土、棕鈣土、灰鈣土地區。沙棘宜在春季栽培,日常管理多采用剪枝、澆水、施肥等方法。栽培時要將其苗根舒展,與土壤密切接觸后覆土,踏實。東北地區沙棘采收多為秋季,果實顏色呈橘黃色、大小均勻即可采收,其果實體積較小。采收法主要有手工采收法、機械采收法、化學采收法3種形式。手工采收需要摘果、鉤果、抖果或結合整形剪枝,連枝帶果剪下。手工采集效率低,每人每天平均只能采收6~8 kg。機械采收法主要利用吸入裝置和打落裝置采收果實,前者的工效是人工采摘的1.5~2倍,果實損失小,但耗能高;后者也能提高工效,但僅限于沙棘果剛成熟且堅硬時方可采用。化學采摘是在沙棘果實由綠變黃時噴布不同濃度的40%乙烯利進行催熟采收。研究結果證實,此方法價格低,實用性強,目前已被廣泛應用,適宜濃度為8 000~10 000 mg/kg。為保證果實新鮮,要將果實存放于低溫、干燥、通風處,溫度建議1℃~5℃,濕度90%~95%。溫度過低則容易造成果實凍害。
沙棘果產業成本低、利潤高,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商業價值[4],其果實已被成功開發為發酵型沙棘果酒、復合型沙棘果酒及藥品。蔡文超[5]、劉曉娜等[6]分別采用單因素試驗和響應面分析優化法,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和正交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優化了發酵工藝。王大為[7]等加入糯米糖化醪,通過正交試驗確定了發酵型沙棘果酒的最佳生產工藝,產品營養豐富、口味純正,色澤和味覺上均有所提高。對于復合型沙棘果酒的研究,如沙棘紅棗、沙棘梨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沙棘果酒也從單一成分向多種水果互補的方向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沙棘果酒的品質。穆龍[8]、寧長春[9]等以紅棗、枸杞、沙棘、多種水果為主要原料,進行了復合釀造酒的研制,設計優化了最佳工藝參數,制成了一種滋味醇正、口感適宜的復合果酒。王靜等[10]研究開發了新型藍莓沙棘復合果汁飲料生產工藝,對沙棘資源進行了優化利用。沙棘果酒及復合飲品的成功研制,符合人們對健康、安全、營養飲食的追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沙棘果味酸、澀,歸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的功效[11],自1977年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用于治療脾虛食少、食積腹痛、咳喘痰嗽證、瘀血經閉、胸痹心痛、跌撲瘀腫等。SINKKONEN J等[12]通過代謝組學法辨別出不同沙棘漿果所含的油脂成分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對高血壓、高血脂[13]、抑制細菌等[14]具有明顯的療效。在護膚方面,其能夠保持膚質色澤、促進新陳代謝。經常食用沙棘,對肝臟能夠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促進肝功能代謝,減少肝功能損傷,可改善肝功能、抗肝硬化、抗脂肪肝。
沙棘果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鮮果實加工和冷凍果實加工兩個方面,采摘方式分為人工采摘和機械采摘兩種,目前,國際上主要通過改良沙棘品種來提高沙棘的采摘率。我國將沙棘果加工提取物制成了沙棘膳食纖維、沙棘果油、沙棘果粉等[15],沙棘果產品的合理加工和利用,為農民提供了一條致富道路。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沙棘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開發沙棘醫用價值最早的國家[16]。近些年,沙棘行業經濟效益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將沙棘的種植和栽培技術及資源利用作為重點,沙棘果的加工產品逐漸豐富,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應針對沙棘產業的發展現狀,為其未來發展提供思路。
我國種植沙棘的面積居世界首位,但產業標準還不完善,需要對沙棘種植基地進行調研,制定合理的栽培和生產方案,制定加工標準和技術,建立高產、高效的加工體系,形成栽培、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幫扶偏遠農村地區,種植優良的沙棘品種,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鏈,加強監控和管理。
沙棘果酸甜可口,可以釀酒、制成果汁,其果實中富含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應優化提取工藝,制作成口感更佳的沙棘果制品。目前,我國沙棘生產技術水平不高,栽培和采收加工技術體系不成熟,新產品技術尚未推廣。應深入開發新產品,解決繁育品種滯后、資源管理落后等問題。加強種植育種,加大對沙棘果新產品,如沙棘營養品、沙棘保健品等的開發,投入新興技術,令沙棘生產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應利用媒體、網絡等平臺加大對沙棘果產品的宣傳,擴大沙棘果產品的消費市場,令消費者對沙棘果及其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通過國內國際產品展銷交流會議等,將我國的沙棘產品展示給大眾,不斷吸取國外經驗,借鑒其生產技術及產業模式,形成沙棘生產線,更好地將沙棘果產品投入市場。政府和生產企業要建立宣傳渠道,實現招商引資,不斷促進沙棘加工產業的發展。
我國沙棘行業的研究和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沙棘資源及沙棘果新產品的開發潛力巨大。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制定合理的栽培技術和生產加工方案,加強沙棘果新產品的開發,加大產品宣傳,優化產業結構,借鑒國外技術和經驗,使沙棘及其加工產業更加規范化,為我國沙棘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