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賢柳,陳 芳,吳 帆,黎秩群
(1.蒼梧縣梨埠鎮農業服務中心,廣西蒼梧 543114;2.蒼梧縣石橋鎮農業服務中心,廣西蒼梧 543116;3.蒼梧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廣西蒼梧 543116)
柑橘屬于蕓香科、柑橘屬植物,是我國常見的經濟林果種類之一,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具有味道甜美、營養價值高、可入藥、可觀賞等優勢,在我國種植業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相關種植業從業人員應當深耕柑橘栽培技術當中的各項要點,不斷提升柑橘質量和產量,保障柑橘作物栽培的不斷進步。
在柑橘種植過程當中,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對溫度要求較高。柑橘作為一種較為脆弱的水果,其生長和結實受溫度影響極大,有時甚至當日溫差上下波動超過0.5℃都會對柑橘果樹的生長發育和結實造成嚴重影響,溫度過低會導致柑橘受凍,溫度過高則會影響果實和果樹根系的成長。其次是對營養要求較高。由于柑橘果樹屬于常綠植物,因此會進行周期性的抽梢和發芽,因此對土壤肥力和生長營養需求較高,栽培果農應當根據果樹生長的實際情況對肥料進行選擇和施用。最后是枝芽具有一定程度的異質性,在柑橘栽培和生長過程當中,栽培果農也應當對果樹進行定期修剪和修型,有利于擴大樹冠,提高芽的質量,保障果樹的健康成長。
土壤和種植區位對柑橘的質量和產量具有重要影響,在栽培工作正式開始之前,果農應對果樹栽培區位進行細致分析和深入調查,保障其能夠滿足柑橘生長和結實的基本需求[1]。一般來說,種植區位的選擇應當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是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柑橘在成長過程當中對土地肥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土壤有機質能夠為柑橘果樹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保障柑橘的健康生長。其次是排水條件好,長期積水容易使柑橘果樹的根系受到病害和真菌感染的影響,提高栽培區位的排水性能夠有效減少園林積水,降低病蟲害發生可能性。最后是土質疏松,能夠有效提升土壤的透氣性與透水性,有利于柑橘樹苗根系的不斷深入,提高柑橘樹的生命力。
對于樹種的選擇也是保障柑橘健康高產的重要因素,栽培人員應當對栽培區位的土質、降水量以及氣溫進行綜合考量,首選高度達到50 cm,根系發育較為發達,未受病蟲害影響的健康樹苗進行栽培,對病弱樹苗進行有效剔除,保障果園內樹種的健康。此外,栽植技術人員應當避免對優良果樹品種的盲目迷信,由于各地區的環境狀況和氣候條件具有一定的差異,栽植技術也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同,因此,農林技術人員應當學會與時俱進,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地對待柑橘栽植選種工作,實現積極的改造換新與提優選優,同時結合本地的環境狀況、氣候條件與栽植技術,制訂出較為有效的選種方案。
由于柑橘栽培的氣溫與柑橘樹的生長情況聯系較為緊密,因此選擇合適科學的栽培時間對保障柑橘的栽培溫度,降低氣溫突變造成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應選擇在春季4月份左右或秋季10月末進行栽培,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柑橘樹苗受到高溫或凍害的影響,使柑橘果實的質量和產量得到進一步保障。在進行果苗栽培之前,還應當對果園內進行起畦工作,保障種植畦的高度與寬度適宜果木幼苗的栽培與生長。在栽培工作正式開展之前,還應當向種植畦內施加充足的有機肥與磷肥,使柑橘果木幼苗的生長營養得以被充分保障,促進柑橘的質量與產量得到不斷提高。
由于柑橘果木對果園內部的生態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種植技術人員可在果園內引入三葉草、藿香薊等良性雜草或針對柑橘果木的間隔進行適當間種,對果園內的整體生態實現有效保護,并向土壤內部注入活力,不斷提升果園內的生態多樣性,為柑橘果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條件。
果樹之間能夠享受到的水熱和光照資源與柑橘栽植密度息息相關,一旦果樹栽植過密,很有可能會導致樹木之間相互遮擋,對果樹的光合作用不利,還可能會導致果樹之間形成水肥競爭關系,不利于果樹的生長。而果樹栽植過疏則會導致單位面積內的柑橘產量不斷下降,種植果農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因此,果農應當按照園區內的地形地貌特征對柑橘栽培密度進行安排,一般來說,平地可以按照90~100株/667m2進行栽植,而山區可以適當降低栽植密度,按照80~90株/667m2進行栽植,避免造成樹木的相互遮擋,影響光照和水熱條件。
柑橘生長過程對土地肥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果樹栽培之前,果農可以對栽培區位內的土地營養成分進行分析,保障其有機質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含量能夠滿足柑橘結實的要求,促進柑橘質量和產量的提升。在柑橘果樹生長過程當中,栽培果農也可以針對果樹的實際情況進行肥料的有效補充,一般每株果樹每年應當施加0.8 kg的氮元素肥料以及0.3 kg的磷肥與鉀肥,對生長勢頭較旺盛的果樹可適當減少肥料用量,而對于生長勢頭較弱的果樹則可以適當增加肥料用量,促進果樹的健康成長[2]。
柑橘果樹灌溉水量的控制應當與栽培過程當中的氣候和降水情況成反比。當旱季來臨,降水量較少時,栽培果農應當提高果樹灌溉水量,保障果樹水分得到充分供應,而當雨季來臨,降水較為頻繁時,果農應當適當減少灌溉水量,避免過多積水導致果樹根系腐爛或造成病蟲害導致柑橘減產。灌溉工作應多采用噴灌或滴灌方式進行,一方面能夠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提升對水量的有效控制,保障柑橘果木的健康成長。在不具備噴灌、滴灌等灌溉條件的地區,種植技術人員可采取草皮覆蓋等方式進行保水防旱,避免由于柑橘果木水分吸收不均勻導致果實成長受到不良影響。在進行灌溉澆水過程當中,還應當對柑橘果木的成長階段進行關注,在進入成熟結實期后,應當對果樹灌溉水量進行有效控制,避免澆水量過多導致樹木吸收使柑橘果實口味變淡,失去原有風味,經濟價值變低。在針對柑橘果樹各生長階段進行灌溉澆水的過程當中,應當遵循前期增加水量,后期控制水量的原則,使柑橘果實的產量質量都得到有效保障,提升果蔬種植業的經濟效益。
對柑橘樹進行修剪和整形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樹冠對光照的遮蔽,改善樹膛內部光照,另一方面還能夠減少旁枝對主枝營養的吸收,使主枝的結果量不斷提升。修剪時間應當選擇在11月份或第二年3月份,避開冬季。在果樹樹冠的上半部分選擇兩至三根較為粗壯的大枝進行修剪,打開樹膛內的光路,改善果樹的光照條件,使其光合作用得到有效保障,促進柑橘果樹的健康成長。另外,還應當根據柑橘果樹的生長實際情況將交叉枝條、重疊枝條以及受病蟲害影響的枝條進行修剪,實現柑橘果樹的高質高產。對于果木幼苗與成年樹種,農林技術人員應當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針對幼苗應以整形為主,使其能夠更加順利地獲取到果園當中的水肥資源,保障柑橘果木幼苗的健康成長,而針對成年樹種,技術人員應當及時調節其生長趨勢與養分吸取之間的矛盾,有效延長成年柑橘樹種的經濟壽命,保障果農的經濟效益得到不斷提升。
柑橘的采摘時間也是其質量和產量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旦采摘時間過早,則果實可能尚未成熟,采摘過晚則不利于柑橘果實的儲存。一般應選擇在果實具有70%的成熟度時進行采摘,采摘時間一般應選擇在晴朗的白天,避免雨水侵染造成壞果,避免使用尖銳鋒利的工具,降低對果柄的傷害,杜絕隨意亂扔亂放,保障采摘時果實的完好無損,提升柑橘創造的經濟效益。在針對柑橘果實進行儲存的過程當中,果農應當對其進行時刻關注,采用乙烯或乙烯利等進行脫青處理,使其表面色澤更加出色,經濟價值不斷提升。杜絕使用化學染色劑對柑橘果實進行處理,保障其生態安全。
柑橘作為一種重要的水果類別,想要實現大規模的生產種植,則需要做好病蟲害的研究和分析,明確病蟲害的特點和危害,從而靈活采取措施,從柑橘生長習性和環境特點出發,全面提高柑橘種植生產率。一方面,對于柑橘的病害問題,較為常見的如立枯病、炭疽病、瘡痂病等。對于立枯病,發病原因多是在于柑橘自身絲核菌、擬細菌,如果是絲核菌立枯病,最為直接明顯的表現便在于柑橘的根莖和莖部,柑橘感染絲核菌立枯病初期,開始在根莖相應形成褐色水漬狀斑塊,并隨著感染程度的加劇,褐色水漬狀斑塊面積也會隨之擴大,最終致使柑橘樹葉慢慢枯萎死亡。如果是擬細菌立枯病,不同于絲核菌立枯病發病集中于根莖,較多體現在葉脈先黃化,隨著感染程度的加深,葉肉也會受到影響,最終致使柑橘慢慢落葉、枯梢。對于炭疽病,則主要表現在柑橘果實、葉片,在炭疽病發初期,將會在柑橘葉子邊緣位置相應出現病斑,這種病斑不同于大面積的病斑,多是呈現出一種不規則形,如果果實感染炭疽病,又可以基于病發原因和病發時期,劃分為干斑型、果腐型兩種。對于瘡痂病,不僅會危害到柑橘的葉子、嫩枝,同時還會影響到花瓣、幼果的正常生長,嚴重時則會相應導致柑橘果實產量下降、產量下降。當柑橘瘡痂病發作,最為明顯的表現便是葉子呈現出各種水漬狀的小斑點,隨著病發程度的加深,感染樹葉的病斑擴大、顏色變黃、過早脫落。柑橘瘡痂病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所以在雨季高發期則極易引發瘡痂病。另一方面,對于柑橘蟲害問題,則多表現為蚧類和螨類。事實上,日常柑橘種植中經常出現的紅蜘蛛、黃蜘蛛等害蟲,這些都屬于螨類蟲害,以紅蜘蛛為例,當紅蜘蛛侵蝕柑橘樹后,將會促使柑橘葉片、樹梢,以及果實受到嚴重的干擾,進而導致樹葉脫落。通常而言,紅蜘蛛多出現在每年3到5月。對于黃蜘蛛,將會促使柑橘樹葉自然脫落,柑橘質量也會受到影響,不僅生產形成的柑橘果實又小又酸,而且果皮顏色也不同于正常的橘色,相應變成黑褐色。
針對常見的柑橘病害,果農應當依托以下幾種方式進行防治。針對柑橘炭疽病,果農可采取40%滅病威懸浮劑、65%代森鋅粉溶劑、50%多菌靈粉劑溶液等等,在嫩梢期對果樹進行噴灑,并對幼果進行有效保護,降低炭疽病害對于果樹的影響。對于柑橘瘡痂病來說,可采取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辦法。物理防治指的是在春季果樹發芽前,將病梢病芽進行剪除并予以處理,降低病害傳染的可能性[3]。化學防治指的是利用75%百菌清粉劑溶液、50%多菌靈粉劑溶液等對患病果樹進行噴灑,從而對病害進行有效殺滅。
相對于病害來說,蟲害更是柑橘生長的主要影響因素。柑橘紅蜘蛛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氣候、營養、人為因素等等,果農可以利用生物手段與化學手段進行綜合防治。生物手段包括釋放天敵捕食螨、種植藿香薊、蘇麻等等,減少紅蜘蛛的危害,保障柑橘果樹的健康。化學手段則可以利用石硫合劑、松脂合劑、40%樂果溶液、73%克螨特溶液等進行噴灑,對紅蜘蛛等害蟲進行殺滅。在施用化學藥劑的過程當中,栽培果農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避免過度使用,防止化學成分殘留于果實之上,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其次應當進行交替輪換使用,避免害蟲在生長繁殖的過程當中產生一定程度上的耐藥性,使殺蟲效果降低。只有依托綜合防治手段對病蟲害進行處理,才能有效提升柑橘果樹的健康程度,保障果實免受病蟲害影響。除此之外,柑橘種植技術人員還可以在果園內安插粘蟲板、殺蟲燈等設施,對柑橘害蟲進行有效殺滅,降低柑橘受蟲害的影響,有效提升柑橘的產量與質量,還能夠降低化學藥品成分對環境的危害,保障生態環境的健康。果農與農林技術人員應當根據柑橘果樹生長的實際情況與病蟲害的實際危害對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選用,針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保障柑橘栽植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農林技術管理部門應當對柑橘果樹的病蟲害進行有效監控和防治,利用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渠道向果農進行柑橘病蟲害和栽培知識的宣傳與科普,使果農的病蟲害防治意識得到有效提升,柑橘果木高產栽培技術得到有效推廣。
柑橘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經濟林果種類之一,在我國種植業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相關栽培技術人員應當針對果樹的栽培選址、栽培時間、栽植密度、水肥施用、修剪收獲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有效促進柑橘栽培技術的不斷發展,提高其產量和質量,保障種植人員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