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尼巴厘島拉開了帷幕,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參加兩場重要的國際會議,向國際社會發出了中國聲音,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今年的巴厘島峰會以“共同復蘇、強勁復蘇”為主題,以全球衛生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的能源轉型為三大優先議題。會議重點聚焦糧食及能源安全議題。
聯合國宣布,目前世界人口達到80億。距離全球人口突破70億,只用了11年。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量。按照聯合國的分析,全球人口增長越來越集中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人口增長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糧食、更多的能源、更多的資源。
80億的人口規模,恰逢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的當下。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世界經濟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治理嚴重缺失,糧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機疊加,人類發展面臨著重大挑戰。
針對當前最緊迫的糧食、能源危機,習近平指出,危機的根源不是生產和需求問題,而是供應鏈出了問題,國際合作受到干擾,解決之道在于暢通供應鏈,建設開放、穩定、可持續的大宗商品市場。
要和平,促發展,乃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同時也要看到,逆全球化,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斷鏈脫鉤,破壞全球共同發展的勢力,依然大有市場。我們在考慮發展的問題時,必須記住這一點。
俄烏沖突暴露出來的全球能源安全問題,更加突顯了能源行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何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能源行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要深刻認識到身上的責任、肩上的擔子、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要把能源飯碗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特別是油氣供應的安全保障,我們面臨的挑戰一直都是嚴峻的。要集中能源行業員工的智慧,加快能源轉型,加快科技創新,加快勘探開發。要像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和這些年同樣為我國能源安全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那樣,重視人才,重視科技,重視創新。用改革的精神,創新我們的用人機制,最大限度調動人的積極性,加快企業的革新與發展。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今后五年高質量發展的總方針。我們要把今年的工作高質量完成,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為國民經濟盡快從疫情中走出來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