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娥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杏園畜牧獸醫站 743019)
母羊分娩是影響養殖場出生率、成活率的關鍵環節。母羊難產可直接影響養羊場經濟效益。母羊難產在養殖過程中極易出現。造成母羊難產的因素主要可分為產力、產道和胎兒三類。任何因素出現異常都有可能造成胎兒無法順利產出,從而出現難產現象。難產可影響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嚴重的還可造成胎兒死亡,母體繁殖性能受損,因此對于母羊難產原因及科學有效的助產措施的掌握極其重要。飼養人員應加強該方面的知識學習,從而降低母羊難產的發生概率。本文主要從母羊難產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母羊難產的臨床特征及相應的預防措施,以供養殖人員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體型過大的公羊和體型較小的母羊進行配種,容易出現難產現象。尤其是在母羊沒有完全達到配種標準時進行配種,母羊分娩時難產概率大大增加。
通常母羊在5~6月齡時達到性成熟,但此時體成熟遠遠沒有發育成熟,若此時進行配種,可導致母羊難產,概率大大增加,且影響后期母羊自身生長發育。通常初配母羊難產概率高達50%以上,大多是由于在體成熟前進行配種導致的[1]。
養殖人員缺乏專業的養殖知識,造成母羊飼養管理不當,進而可引發難產問題。由于飼養人員專業水平較低,因此在日常飼喂過程中給妊娠期母羊飼喂大量高蛋白飼料,導致其營養過剩,母羊膘情過肥,胎兒體重過大,從而造成難產。另外,妊娠期間母羊缺乏適量的運動,導致分娩時產力不足,也可造成胎兒難產。
母羊在分娩時胎兒的胎位異常也可導致難產。造成胎位異常的原因眾多,例如母體不正常的移動、子宮空間狹小、胎兒數量較多等。由于母羊分娩時承受巨大的疼痛,因此容易出現應激反應造成胎兒胎位異常,影響正常分娩。
母羊分娩前通常表現出不安、嘔吐、徘徊等癥狀,同時伴有規律的努責、陣縮,陰唇部位紅腫、濕潤。2~3d后,若母羊仍未進行分娩或分娩時胎兒被夾住,無法正常順利產出則稱為難產。隨著難產時間延長,母羊會表現出精神萎靡、心跳呼吸加快、宮縮減弱,臥地不起等癥狀,此時母羊和胎兒極為危險。
助產前先檢查母羊胎膜是否破裂,羊水是否流出,產道有無損傷感染以及潤滑度是否良好。隨后使母羊側臥,減少腹腔內壓力,便于努責。另外,還應檢查胎兒狀況,檢查胎兒是否存活以及胎位是否正常。助產前還應對母羊陰唇、肛門等部位進行清洗消毒。
第一,藥物催產。對于遲遲沒有分娩且宮縮較弱的母羊可采用縮宮素等藥物進行催產。該助產方式主要適用于子宮頸口完全張開,胎兒是胎位正常的情況。第二,擴張產道。對于子宮頸狹窄,子宮頸口未完全張開的母羊,可通過適當擴張產道幫助胎兒順利產出。 第三,矯正胎兒。對于胎位異常的胎兒可通過矯正胎位,幫助母羊順利分娩。第四,牽引術。對于體重過大的胎兒可通過牽引術。幫助胎兒順利產出[2]。第五,剖腹產術。在緊急情況或上述方法無效的情況下,可通過剖腹產將胎兒取出。
雜交父本和母本的選擇通常以父本體重不超過母本2倍為宜。若母本體行過小,父本體型過大,則難產的概率大大提高。
母羊妊娠期間飼養人員應合理飼喂,嚴格控制母羊膘情,避免過肥或過瘦,從而影響胎兒正常生長發育。母羊妊娠后期胎兒生長發育速度最快,此時母體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最大,為了保障母體和胎兒各自良好的機體狀況,飼養人員應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
母羊妊娠期1~2個月內飼養人員應保證其每天有充足的運動量,冬季中午進行適當的放牧,夏季清晨或傍晚進行適當的放牧。但妊娠中后期由于胎兒體重過大,為避免意外的發生應減少放牧頻率和時間。在外界環境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可將母羊趕至運動場內進行適量運動,增加光照時間,從而增強母羊機體抵抗力。通常母羊的利用年限為6~8年,少數母羊可以利用10年。母羊3~4歲時繁殖性能最強,因此養殖人員應根據母羊年齡進行適時淘汰。
第一,倒生。助產人員應順著母羊努責和宮縮規律,將胎兒緩慢地送回母羊子宮內,使胎兒先露出兩后肢,隨抓住后肢,緩慢的將羔羊慢慢拉出。第二,側生。順著母羊子宮努責和宮縮,胎兒緩慢地送回子宮內,調整為正位后,再進行順產。第三,橫生。順著母羊努責和宮縮規律,將胎兒緩慢地送回母羊子宮內。通過根據胎兒骨盆口對應部位,將其調整為正位或后位。隨后使四肢進入產道,幫助胎兒順利產出。
對于陰道和陰門狹窄的母羊,可通過外陰切開術進行助產。手術前,應將母羊陰道和陰唇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隨后在陰唇縱向切口,擴張產道,助產人員隨后慢慢將胎兒拉出。分娩結束后,助產人員還需對創口進行縫合,后期做好消毒維護工作。對于子宮頸擴張不全或狹窄的母羊,可通過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以及縮宮素注射液,加大宮縮力度[3]。對于骨盆狹窄的母羊可通過向母羊產道內灌注液體石蠟,隨后調整胎兒產勢,使其保持正位順產姿勢,再緩慢拉出。若后肢靠前,可調整為后位順產姿勢,隨后將其慢慢拉出。上述助產方式均不可行時,助產人員可通過使用手術將胎兒從子宮內產出。
母羊難產可造成胎兒死亡、母羊產道受損感染、繁殖性能下降,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母羊不孕。臨床養殖過程中應做好妊娠期管理,減少母羊難產的發生。
母羊妊娠期間需攝入大量能量。該能量除用于維持自身機體健康外,還應供給胎兒生長發育,因此妊娠期母羊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大,飼養人員應注意合理的日糧營養配比,適當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元素,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維持母羊正常體況,從而減少難產的發生。另外飼養人員應注意不可過量飼喂,避免引起母羊體況過肥,胎兒體重過大[4]。
母羊初次發情后應待體成熟后才可進行配種,早配可影響母羊的正常生長發育,增加難產的概率。
母羊分娩前應對其身體狀況,包括胎兒產道、陰部等進行全面檢查。臨產前檢查不宜過早或過遲,應在母羊開始努責后進行。
對于患繁殖障礙、生殖系統疾病的母羊應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因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造成母羊繁殖性能降低,過早被淘汰。
對于妊娠期母羊應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母羊分娩時應保持產房內外環境安靜,避免對母羊造成環境應激,影響正常分娩。
綜上所述,造成母羊難產的原因眾多,主要由于母羊自身因素、胎兒因素以及飼養管理等。母羊難產臨床上常伴有明顯的癥狀。為降低母羊難產,飼養人員應做好母羊的妊娠管理工作,正確進行配種,做好分娩前的產檢工作。飼養環境應保持安靜、衛生清潔,避免母羊出現應激影響正常分娩。通過做好母羊難產的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母羊難產概率,提高我國養殖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