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7 日,四川省召開研究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聽取當前全省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存在主要問題及下步工作措施等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步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副省長堯斯丹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四川省上半年非洲豬瘟疫情得到較好控制,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合理區間,豬價回升已結束行業虧損狀態。生豬產能穩定有基礎,生豬供應市場有保障,生豬疫病防控有成效,生豬價格短期有波動,生豬生產任務完成有希望。會議強調,要持續用力、扎實抓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要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生豬基礎產能,防止生產大起大落;要運用現代技術摸清底數基數,直面困難問題,針對性研究制定應對措施;要聚焦目標,防范風險,加強部門合作,壓實各方責任,持續抓好非洲豬瘟疫情常態化防控,確保生豬生產全年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和產業健康發展。
為摸清四川省牧區草牧業發展情況,籌備好今年8 月召開的全省牧區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6 月21~24 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李春華帶隊赴甘孜州石渠縣、甘孜縣、爐霍縣,圍繞草牧業發展情況開展系列調研。
調研組深入石渠縣色須鎮萬畝優質牧草生產基地、甘孜縣康北優質飼草基地、石渠縣色須鎮牦牛良種繁育基地、爐霍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地了解生產情況、發展規劃。李春華肯定了甘孜州及相關區縣在全省牧區現場會籌備和現代農牧業發展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并就下一步工作開展提出了意見建議。
6 月21 日,西南區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聯防聯控調研視頻會在成都召開。會議采用視頻會議形式,在全國畜牧總站,四川、重慶、湖北、貴州、云南、西藏自治區分別設立會場。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調研組組長、北部區分區防控指導組組長楊勁松在北京會場出席會議并講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趙勇在四川分會場主持會議。
四川作為牽頭省份就西南區落實分區防控政策措施及聯控工作推進情況作了工作匯報。西南5 省(區、市)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就區域化防控政策措施工作推進情況作了交流發言。楊勁松充分肯定了西南區分區防控工作,對四川省作為西南區首個輪值省份所做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強調,分區防控工作是我國畜牧獸醫領域的一項重大制度創設,是國務院領導同志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始終關注的一項重要工作。西南區各省(區、市)要落實好分區防控各項措施,嚴防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6 月28~30 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功民率領由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和生態環境部等部門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到四川開展生豬產能調控工作現場考核督導。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李春華、二級巡視員富剛,畜牧獸醫局及相關市縣負責同志陪同考核。
工作組先后到樂山市井研縣、眉山市仁壽縣現場檢查,實地查看了種豬場、育肥場、家庭農場、屠宰加工廠、動物防疫實驗室、鄉鎮畜牧獸醫站等重點環節,對四川生豬生產與產能調控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工作進行現場考核,同時,還重點調研督導了隨意關停生豬養殖場(戶)等問題情況。王功民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生產,要牢固樹立大食物觀,堅持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常抓不懈。檢查組對四川生豬生產與產能調控政策落實相關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6月23日,四川省動物衛生監督所赴邛崍市金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調研成都市“肉證通”豬肉全程追溯系統開發情況。
“肉證通”系統是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信息技術,結合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試點工作,通過將豬肉檢疫證明信息、品質檢驗證信息、檢疫驗訖印章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整合加施的方式,構建“來源可溯、去向可查、風險可控、責任可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實現肉品“屠宰—配送—零售”全過程精準追溯,保障肉類食品安全,打造消費者看得見的“放心肉”。
調研組充分肯定了成都市智慧動監工作的成效,指出用信息化數字化賦能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是有效應對人少點位多、監管任務重,著力提升工作質效的重要抓手。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開發設計,切實做到生豬入場、待宰、屠宰、加施印章等全流程精準溯源,要用科技力量,讓駐場官方獸醫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檢疫監督中,提升監管效率和水平,保障豬肉質量安全。
為加快推進四川省中蜂資源性能測定工作,6月16~19日四川省蜂業管理站會同四川農業大學專家赴古藺縣、青川縣開展了中蜂性能測定和技術指導工作。專家組先后在古藺縣黃荊鎮云貴高原中蜂測定蜂場、青川縣三鍋鎮北方中蜂測定蜂場,開展了“三型蜂”的精準拍照、成年蜂王體長和處女王初生重精準測定等關鍵指標的測定工作。專家組現場抽查了部分測定蜂群的管理情況,對蜂脾不相稱、蜂群編號不規范、蜂群管理記錄不全等問題開展了技術指導,并要求測定蜂場加強蜂群管理、有計劃地更換新蜂王,進一步完善記錄檔案,為后續高效推進蜂群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奠定基礎,確保在規定時間節點前收集到可靠數據。
為促進生豬產業提質增效,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安全生產等工作,科技下鄉萬里行生豬產業技術服務68 團于6月16日赴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開展科技專題視頻培訓。
培訓采用“線上+線下”模式,主會場設在縣農業農村局,33個鄉鎮設視頻分會場,覆蓋三臺縣鄉鎮畜牧站、“師帶徒”結對培養本土人才、養殖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養殖大戶1 000余人。團隊專家分別圍繞生豬疾病防控、養殖安全生產、養殖污染防治、種畜禽生產經營管理等內容開展培訓。培訓得到了參會人員的良好反響,對促進生豬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6 月17~18 日,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四川省飼料工作總站和瀘州市綜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阿壩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5 名專家組成的“雙認證”評審組對阿壩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進行了檢驗檢測機構考核和資質認定現場評審。評審組專家一致認為,阿壩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具備開展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的能力,順利通過評審。
目前阿壩州12 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和1 個州級檢驗檢測機構全部通過資質認定和機構考核。
2022年四川省廣漢市農業農村局在小漢鎮、三星堆鎮率先試點,采取“三不一貼”新舉措,強化動物疫病防控監管,為畜禽產品安全保駕護航。
一、全面走訪,不漏一場。在試點鄉鎮建立畜禽養殖場(戶)管理數據庫。二、加大力度,不漏一針。為全面落實精細化管理總目標,針對轄區內規模場(戶)建立畜禽防疫動態監管臺賬,臺賬重點追蹤畜禽免疫接種情況。三、實名登記,不漏一戶。為確保管理數據庫的可操作性,持續加強監管,廣漢市在試點鄉鎮實行戶主姓名登記制度,并依程序納入管理數據庫,形成并完善一本防疫摸底臺賬和一本免疫日記臺賬。四、傾聽需求,貼心服務。在試點鄉鎮每月的15 日定為“免疫服務日”,全面受理各種畜禽免疫服務,既方便服務了群眾,又提高了免疫密度,進一步夯實了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