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主任醫師 陳善聞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盡管發病率很高,但其病因仍不是很清楚,尤其是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因此其治療以改善癥狀為主。
臨床中發現許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患者,往往伴隨心理情緒障礙,心理上的折磨有時甚至超過疾病本身的痛苦。在難以達到治愈的情況下,患者往往認為病情嚴重了,更加重了思想負擔。二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四處求醫,難以自拔。
因此,有學者提出前列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三分是病,七分是心病;重癥患者一分是病,九分是心病。”
前列腺炎一般不會導致什么嚴重的后果,那很多患者為何會因此導致心理障礙?
這是因為,慢性前列腺炎往往以會陰區疼痛(包括陰囊疼痛,“菊花”周圍不適)、泌尿系癥狀(尿頻、尿急等)為表現。這些癥狀有一個特點,就是私密性。加上患者對疾病并不是十分的理解,甚至會有不少人將慢性前列腺炎與性生活不檢點劃約等號,導致患者羞于啟齒,羞于去正規醫院就診,這是原因之一。
另一個重要的打擊是性功能方面。患者往往會由于精神上的緊張而受到早泄、陽痿的困擾,會對性生活產生恐懼感,加重對前列腺炎的焦慮。此時,若伴侶對其責備,更是會嚴重影響其心理。加上射精后疼痛感,從而使患者對性生活和前列腺炎產生焦慮和畏懼,陷入死循環,這是原因之二。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難治性與頑固性。目前,指南推薦使用藥物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但臨床常用的幾種藥物,包括α-受體阻滯劑、抗生素等,均僅能起到短暫的作用,難以持續有效的根治炎癥。這就導致患者用藥后癥狀有所好轉,一旦停藥癥狀又再次出現。或在患者認為已經治愈后,癥狀又出現反復。久而久之,各種不適癥狀成為了患者難以甩去的陰影。
據臨床研究統計,70%以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焦慮、抑郁、恐懼、悲觀等心理癥狀。心理障礙程度與病程長短關系密切,病程越長,心理障礙越重,而心理負擔愈重,病程愈遷延。
精神癥狀同時伴隨著尿頻、尿急、腰背部和會陰部肌肉緊張疼痛,即使復查前列腺液和B超無異常,患者仍然會認為自己所患的慢性前列腺炎沒有治愈,甚至更嚴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地強調藥物治療,則往往會走進一條死胡同。由此,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慢性前列腺炎在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在緩解了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后,性生活時能夠獲得更好的表現,有利于解除癥狀-心理-性功能上的死循環,對前列腺炎的治療會有很大幫助。
目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治療”的主要方式為:溝通和交流。
1.建立信任的醫患關系,耐心聽取患者敘說病史、宣泄、理解、安慰、引導,建立信任的朋友關系。
2.科學的健康知識教育,講解前列腺炎疾病的基本知識,使患者了解到前列腺炎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疾病,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發病無關,不直接造成性功能障礙,不影響腎功能,感染性前列腺炎可影響精液質量,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沒有明確的證據可影響生育。
3.鼓勵患者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關系,正確接受前列腺炎,正常工作和生活,提高睡眠質量,多做少想,盡量轉移注意力,重新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當然,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需要長期堅持,同時可配合藥物、物理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