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亞艷 林紫薇 陳優優 陳 敏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亳州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16.51%,預計2030年占比達到25%以上,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1-2]。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已成為一項國家戰略,良好的營養狀態則是健康老齡化的重要保障[3]。然而,目前我國老年人營養現況不容樂觀,營養不良的發生率為2.3%~70.9%[4-5],不僅易導致老年人并發各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與老年人不良健康結局息息相關,其健康老齡化受到極大威脅[6-7],尤其在老年人高度集中的養老機構中,因對營養風險缺乏足夠關注,營養問題更加突出,由此引發的健康問題更為嚴峻[8]。因此,關注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是健康老齡化戰略下的重要工作。既往研究[9]顯示,年齡、性別、婚姻、生活自理能力、慢病、文化程度等是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影響因素,但不同地區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存有一定差異,亳州地區長期照顧機構至今缺乏系統全面的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健康老齡化視角切入,關注亳州地區長期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并分析其主要的影響因素,以期為亳州地區長期照顧老年人膳食營養與干預實踐提供理論依據,以減少老年人營養相關疾病的發生,改善其營養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健康養老。
1.1 調查對象 采取方便整群抽樣方法,選取2021年1~12月亳州地區8家長期照護機構符合納入標準的392名老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入住時間≥1月;③老人及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④調查時老人或家屬或知情人員能夠清晰表達問卷內容。排除標準:①不能獲得完整數據資料的老人;②嚴重疾病如有惡性腫瘤或終末期患者。該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學委員會認證(倫理號:亳醫倫審2020第75號)。
1.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面對面現場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①一般信息資料問卷,由研究小組自行設計,包括老年人的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態、子女數量、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吸煙、飲酒、牙齒情況、居住時間、日常生活習慣、營養知識關注情況、營養知識獲得情況等內容。②營養不良風險評估:采用由Guigoz等[10]首次提出的用于老年人營養不良的微型營養評定法(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 MNA),該量表包括4個板塊,共18項問題,總分30分。評判標準:MNA評分總分<17為營養狀況不良;17~23.5為營養不良風險;>24為營養狀況良好。該方法預測值、敏感性及特異度分別達97%、96%和98%。③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指老人在照顧自己日常衣食住行和活動所必須的一系列基本活動能力,包括日常性生活活動能力和工具性生活活動能力[11]。該量表由Katz等[12]、Lawton等13]制定,共14項,各項完成情況分成4個等級,無困難得1分,2~4分為功能下降。上述指標有一項需要部分幫助或完全依靠即界定為功能障礙,據此將ADL分為獨立和功能障礙。
1.3 質量控制 經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采取與老年人或家屬進行面對面的現場調查的方式。調查開始前,向每位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所需要的時間、對資料的保密等,征求老人和家屬的同意。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392份,有效回收392份,有效率為100%。

2.1 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的一般情況 392名老年人平均(78.96±8.79)歲;80歲以上200人(51.0%),男性271人(69.1%),未婚188人(48.0%),341人(87.0%)經濟收入<2 000元/月,57人(14.5%)在養老機構居住時間<1年;文化程度為文盲和半文盲者284人(72.4%);職業以農民為主者225人(57.4%);46位(11.7%)老人吸煙,22位(5.6%)老人飲酒,牙齒完好67人(17.1%);122人(31.1%)關注營養知識,194人(49.5%)缺少獲取營養知識的途徑;日常生活能力障礙者371人(94.6%)。
2.2 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的營養狀況 392位老年人的營養不良風險得分為(19.72±4.23)分,其中營養狀況良好者54例(13.8%),存在營養不良風險者257例(65.6%),營養狀況不良者81例(20.7%),營養不良和營養不良風險合計338例,占比86.3%。不同年齡、職業、關注營養知識情況、婚姻狀態、子女數量、營養知識獲得情況、日常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80歲”老年人的營養狀況較“<80歲”者嚴峻;職業為“農民”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優于“家務”者;離異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優于在婚、喪偶老年人;營養知識獲得情況中,較少獲得營養知識的老年人營養狀況較差;子女數量為“3~4”位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較“0”位者差。

表1 392名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的營養狀況比較(n=392)

續表1

續表1
2.3 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營養狀況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將老年人的營養狀況作為因變量,(營養狀況良好=1,營養不良或存在營養不良風險=2)將老年人一般情況的各項數據作為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子女數量(OR=2.420,P=0.021)是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

表3 老年人營養狀況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續表3
3.1 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營養現況分析 本研究調查顯示,392名老年人營養不良風險得分為(19.72±4.23)分,低于劉璟等[8]調查的重慶市養老機構老年人得分[(22.07±3.81)分],提示本地區老年人存在較大營養風險。其中,存在營養不良風險者257例(65.6%),營養狀況不良者81例(20.7%),這與趙妹等[14]調查的濟南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營養不良比例(20.2%)相似,低于張彩華等[5]報道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70.1%),但遠高于陳莉[4]研究中顯示的寧夏地區養老機構老人營養不良發生風險(32%)和營養不良發生率(2.3%),以及但傳才[15]報道南昌市某養老機構的相應數據(40.4%、14.1%),說明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的營養不良狀況和營養風險均處于較高水平。這可能與本研究群體中老年人年齡跨度較大,平均(78.72±9.62)歲,80歲以上老人占比近51.0%,而既往研究對象納入年齡不一,或處于智能受損狀態有關。此外,不同地區間的經濟水平、養老產業發展水平及養老機構管理水平也可能導致各研究結果間的差異。隨著老齡化態勢嚴峻、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養老觀念轉變,機構養老作為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有力補充,已成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但入住養老機構對老年人來說是一個關鍵時期,營養不良和營養風險則是導致老人身體機能下降,身體衰弱的因素之一,也容易造成各種慢性疾病高發,降低老年人生活質量[16],成為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的重要挑戰。因此,對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加以重視,了解其影響因素,并采取必要措施積極干預處理是健康養老的重要方向。
3.2 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營養情況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單因素結果分析,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日常生活能力障礙者發生營養不良或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的可能性較高,這與既往研究[9,17-20]結果一致。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發生生理性改變,胃腸消化能力均處于下降狀態,飲食攝入減少或不足,機體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象;營養狀況與老年人失能程度有關,老年人生活獨立自理,能夠勝任其日常生活,能根據自身喜好增加營養供給,有助于其機體骨骼肌和體重處于完好狀態,促進自身健康[21]。此外,調查發現關注營養知識的老年人發生營養不良或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的可能性較低,這與朱丹等[19]研究結論一致。老年人越關注營養知識,對營養知識了解越多,態度就越積極,行為就越規范,因此經常獲得營養知識的老年人“知-信-行”就越好,能夠按照膳食寶塔要求合理攝取食物,營養全面而均衡;相反,未關注營養知識或較少獲得營養知識的老年人,其營養狀況較為嚴峻[21]。因此,鼓勵老年人關注營養知識并提供營養知識的獲得路徑是改善老年人營養狀況的重要方法之一。
子女數量是影響老年人營養狀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分析發現,與無子女的老年人相比,子女數量“3~4個”的老年人營養不良及存在營養不良風險更為嚴重;邏輯回歸分析結果同樣表明,子女數量為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影響因素(OR=2.420,95%CI:1.140~5.135,P=0.021),意味著子女數量每增加一個等級,老年人的營養不良及存在營養不良風險將增加1.420倍左右,即子女數量成為營養不良及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發生的誘發因素。分析認為,這與亳州地區開展養老政策改革有關,該政策對無子女的五保老人實施政府兜底集中供養,而有子女者需自費養老,子女數量過多時,可能導致群體的暗示效應、攀比心理作祟、家庭矛盾復雜等情況,影響子女承擔相應的照料與贍養義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營養狀況造成影響,提示來自子女的家庭支持可能在老年人的營養狀況中發揮作用,但其具體作用機制及影響有待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人面臨較嚴峻的營養不良風險,子女數量是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影響因素。加強對老年人營養知識的教育和治療干預,普及亳州地區長期照護機構管理者營養管理有關知識,可推廣使用營養風險篩查工具,以盡早篩查出風險人群,便于及時干預,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營養現況,減少疾病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然而,由于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影響因素和相關因素較多,各因素間還相互影響,后續需要借助精心設計的前瞻性研究深入探討影響因素及其干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