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翔 耿韶涓
衢州深入謀劃打造“數智文化空間站”應用,構建了城鄉智聯、公平普惠、群眾有感的優質文化生活空間。
衢州市聚焦全省重大應用“一本帳”的“文化惠民”跑道,以推進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為要求,深入謀劃打造“數智文化空間站”應用,實現文化空間、活動、人才三大核心要素一站式匯聚,文化供給、服務、治理三大核心功能一平臺集成。目前,應用已整合公共文化空間1.29萬個,動態更新文化精品路線30余條,上架各類文化活動近2萬場次,統籌文化、文藝、體育等特色人才1.4萬余名,月均服務群眾數達9萬人次,構建了城鄉智聯、公平普惠、群眾有感的優質文化生活空間。相關場景獲評全省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和國家文旅部2022年數字化創新實踐優秀案例。
全量歸集,智能服務
“數智文化空間站”應用讓文化資源全量歸集、打造服務“智能管家”,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數據一庫共享、云上可視。全面整合農村文化禮堂、城鄉體育場館、鄉鎮文化站、南孔書屋等公共文化空間,推動數據融合貫通。截至目前,已整合全民閱讀、禮堂家、8090+、文化基因解碼庫等6大類涉及29個部門的261項數據,線上集成20余門類的空間4127個,通過“文化地圖”場景,群眾打開手機就能實時獲取周邊文化活動、惠民政策和各類文化陣地、文化空間信息。
二是供需一鍵智配、精準推送。打造“云上試演”“文化信箱”場景,根據群眾反饋及時調整文化內容供給,著力破解“我們給的群眾不想要,群眾要的我們給不準”這一難題;打造“文化日歷”場景,開辟活動預告、活動空間預約、活動人才邀約通道,根據文化活動預約量,遴選出一批群眾喜愛的活動;打造“智能推送”場景,根據數據碰撞、算法分析,形成用戶需求畫像,建立全齡段、差異化的文化興趣引導機制,實現個性化內容智能、精準推送。截至目前,共推送文化活動近2萬場次,群眾需求響應度提升至84%。
三是服務一網通辦、個性定制。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禮”“文化服務”和“民生服務”三大場景,打通“浙禮藝集”“云尚南孔”“智慧文化云”等平臺,實現了省、市、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10多個同類應用的綜合集成,最大限度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集成化建設。整合景點和非遺文化介紹、景區預約、線上活動發布、一鍵地圖導航等功能,為普通市民和游客提供“好聽、好看、好玩、好吃”的四好衢州城市之窗展示。同時,用戶可以建立專屬“文化圈子”,上傳個人文藝作品,分享周邊美景、美食和文化活動,實現了從文化被動消費向主動生產的升級。
全鏈貫通,激活潛力
在文化產業全鏈貫通、打造共富“動力引擎”方面,“數智文化空間站”應用也發揮了極大作用。
一是多措并舉,強助企惠企之力。針對文創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互通、供需不匹配等問題,開發“文化產業地圖”場景,整合消費者與行業數據,為企業提供政策講解、市場分析、發展規劃等服務,有效破解文化與產業“兩張皮”現象。結合省市縣三級文創產業政策,開發“云閃兌”場景,為文創產業提供專業化、智能化、一站式產業政策兌現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計兌現獎勵資金1367萬元,惠及企業113家。
二是多方共建,聚文化人才之智。建立涵蓋書法、美術、舞蹈、戲劇、社科和鄉村振興講師等14個門類的文化人才數據庫,完善文化人才、文化空間、文化活動智能匹配規則,實現資源精準配置,為文化活動提供人才保障,為文化人才提供展示舞臺。截至10月,已有37個村(社區)申請到120余名文化人才進行點對點指導。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文化服務進行全方位評估,為文化人才考評、畫像、培訓提供支撐依據,不斷激發人才積極性,提升文化品牌價值。
三是多維賦能,筑文化共富之基。應用根據文化產業發展領域各方需求,集成特色場景20余個,為企業、群眾、人才等提供全方位服務。通過平臺賦能,重塑柴窯文化體驗館、萬田村播基地等新型文化空間12個,提升藝術、展覽、美食、文創娛樂等多維業態的精品空間和市場主體近200家。孵化特色文化、文創、鄉愁類IP共10余個,開發衍生產品2000余個,帶動文創產業產出逾50億元,進一步激活了文化產業的活力和潛力。
全程監測,精準治理
為做到文化場景全程監測、打造治理“最強大腦”,“數智文化空間站”應用采取了有力措施。
一是變條塊分割為多跨協同。創新“省市一體、全域集成”的改革模式,橫向實現文、教、體、旅等10余個部門167項業務多跨協同,縱向貫通省市縣鄉村五級賬號,用分布式記賬實現“一個賬號采集,五級數據共享”,截至目前已開放村社賬號2158個。通過對相關單位的工作職能、業務內容、考核分數進行分析生成智能標簽,實現目標任務與責任單位的自動匹配,一體解決文化系統內部核心業務協同不暢、條塊分割等問題。
二是變人工巡查為智能閉環。針對文化空間數量多、分布廣、巡查覆蓋難等問題,改變傳統人工巡查模式,重塑文化服務“決策-控制-反饋-改進”智能管理閉環。在統一數據標準的基礎上,將智能監控畫像數據與規則庫目標管理數據進行匹配,通過AI計算,形成巡檢報告,針對巡檢報告,系統實現自動預警、自動派單,并在規定期限內自動核查是否已經完成整改,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截至目前,AI智能巡檢問題感知率達70%以上,下達任務指令400余次。
三是變模糊評價為精準治理。應用對所有業務數據、業務進度進行全量歸集與智能分析,并建立包括任務完成進度、任務完成質量等要素的全維度評價體系,根據不同任務類型、屬性生成不同細分維度的畫像分析,通過紅橙黃三色預警管理,推動月均整改反饋率達96%以上。根據各業務積累數據,系統自動生成空間建設指數、文化活動指數、人才發展指數等“核心指標”,為宏觀決策提供支撐。積極探索信用治理路徑,參與《網絡信用評價標準》國家級標準制定,成為全國網信領域開展網絡信用管理先行示范區。
(作者朱宇翔系衢州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耿韶涓系衢州市委宣傳部四級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