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風味人間4·谷物星球》于11月24日上線騰訊視頻,作為國產美食紀錄片經(jīng)典IP,與其合作過的海外渠道早早拋來橄欖枝;市井美食紀錄片《江湖菜館》第三季11月2日剛在優(yōu)酷上線,便已預發(fā)行到北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2月底播出的古裝美食劇《尚食》通過TVB旗下TVB Anywhere、芒果TV國際版和WeTV等平臺,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同步上線,受到海外觀眾熱捧;美食題材劇《舌尖上的心跳》在海外多地同步跟播,熱度引燃各國社交網(wǎng)絡;與此同時,話題#中國美食(#Chinesefood)在TikTok上的熱度不斷攀升,視頻累計播放量達16億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美食影視內容“飄香”海外,成為弘揚中國文化、提升中國形象的生動載體和有效途徑。
“出海”提速
中國美食影視內容“出海”,繞不開的源頭是系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在國內首播,隨后在國外掀起觀看熱潮。當時,不少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和肯尼亞的觀眾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直言,中國飲食簡直“太棒了”“讓人垂涎欲滴”,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琳瑯滿目,讓人難以忘懷”,他們都渴望當?shù)啬荛_一些中餐館,并希望將來有機會到中國親自嘗一嘗。也是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海外市場對中國美食影視內容有了穩(wěn)定需求。
騰訊視頻在美食賽道布局多年,經(jīng)典IP《風味人間》系列成功發(fā)行至全球多家電視臺,覆蓋亞太、北美多個地區(qū),包括馬來西亞的Astro、韓國的中華TV、日本的WOWOW、Discovery亞太電視網(wǎng)、北美和加拿大地區(qū)的華人電視臺等,同時還在全球9家航空公司播出。《風味原產地》系列則是Netflix采購的第一部中國原創(chuàng)系列紀錄片,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同步播出。此外,《宵夜江湖》《早餐中國》《沸騰吧火鍋》《奶奶最懂得》等美食紀錄片也先后成功“出海”。
美食題材亦是優(yōu)酷內容“出海”的重要板塊。例如,《江湖菜館》前兩季登陸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媒體平臺,同時在東盟十國、日韓地區(qū)參加展映活動。剛剛開播的第三季已預發(fā)行到北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此外,優(yōu)酷與東方衛(wèi)視、Discovery攜手打造的甜品美食紀錄片《給我一點甜》,以及美食短片《上菜了!新年》等,也均在海外收獲不俗口碑。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走向海外的影視公司之一,華策影視在美食影視內容“出海”道路上同樣碩果累累,目前已將《中國美食秘技》《味道·湘菜》(第一季)、《日出之食》(全四季)、《時辰里的年味》《青春夜佰味》《碩果秋歌》等內容輸出到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柬埔寨等地。
多位平臺、機構相關負責人向《綜藝報》表示,雖然目前美食紀錄片依然是美食影視內容“出海”的主力軍,但是近年來,以美食為主題的電影、劇集、綜藝、短視頻等持續(xù)升溫,不斷壯大著美食內容“出海”矩陣,收獲海外市場熱烈反響。
突破“近地文化圈”
從近幾年中國美食影視內容“出海”情況來看,依然是周邊市場需求量大,發(fā)行速度快,遠地緣市場的洽談時間相對長一些;但整體而言,此類內容逐漸突破“近地文化圈”,不斷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風味人間4·谷物星球》監(jiān)制、騰訊在線視頻節(jié)目內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負責人朱樂賢介紹,騰訊視頻美食紀錄片主要輸出地分布在亞太、北美地區(qū),包括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們也一直堅持國際化敘事。像第四季在全球疫情影響下依然堅持全球視野,節(jié)目組足跡遍布歐洲、南美、北美、西亞等地。本季節(jié)目的海外發(fā)行也將在原基礎上更進一步。“美食是全球通行名片。《風味人間》系列始終堅持從美食中折射出世界各地的飲食智慧與中國人個性的獨特側面。我們相信這是可以跨越地理、跨越民族,引發(fā)共情的永恒主題。”
華策影視國際部相關負責人認為,中國美食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決定了中國美食文化會風靡全球,“民以食為天,共享美食是沒有文化壁壘的溝通。首先,中國美食無論是菜品視覺,還是烹飪手法,都牢牢抓住了外國觀眾的眼球;其次,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qū)孕育出的不同美食文化,也激發(fā)了觀眾不斷探索的興趣。中華美食是體現(xiàn)中國特色文化的代表性媒介,是中國寶貴的文化資產,不少外國觀眾因為看到中國美食影視內容,進而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與中國結緣。”
優(yōu)酷泛文娛內容中心內容總監(jiān)張偉表示,中國美食影視內容之所以受到海外觀眾歡迎,其一源于美食的誘惑力,其二在于美食背后所蘊藏的中國文化魅力。“美食是很好的文化載體,且天然無門檻。雖然世界各地文化不同、習慣不同,但很多情感是共通的,享美食看人生是很容易擊中觀眾內心的點。”
新媒體助推海外傳播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美食影視內容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生力軍。
華策影視國際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形式上看,人們的觀看方式從大屏轉到小屏;從內容上看,快節(jié)奏展現(xiàn)美食特點的短視頻逐漸占領市場份額,從專業(yè)大廚到民間高手,美食視頻不再以‘高難度菜色為主要賣點。推動中華飲食文化‘走出去,流媒體平臺的力量不可小覷。”華策將以在流媒體平臺布局具有影響力的美食矩陣作為出發(fā)點,建立社群化運營,為全球觀眾提供最新的內容和溝通渠道,為中華美食文化進一步走出去提供良好基礎。接下來,華策不僅會保持海外傳統(tǒng)平臺的發(fā)行優(yōu)勢,也會在YouTube、Facebook、TikTok等國際流媒體平臺鋪設美食內容矩陣。
此外,隨著元宇宙概念持續(xù)升溫,線上社交活動日益增多,該負責人認為,“元宇宙美食”將成為世界人民生活方式的新落腳點,“對于傳統(tǒng)傳播模式來說,這一巨大變化,將突破現(xiàn)有形式內容,產生新的經(jīng)濟模型。”
朱樂賢認為,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fā)展,美食內容將更加細分,呈現(xiàn)“個人化表達”“緊跟熱門話題”“用有趣的方式報道美食”等趨勢。“市場熱點瞬息萬變,我們更應該找到那些‘不變,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比如,美食影視內容‘出海的受眾以海外華人為主,觀看節(jié)目的過程寄托著滿滿的鄉(xiāng)愁。不管節(jié)目內容長短、呈現(xiàn)形式如何變化,‘鄉(xiāng)愁是不變的主題之一。基于對受眾的洞察做內容創(chuàng)新,是我們應對變化的有效方法。”朱樂賢透露,除了傳統(tǒng)美食紀錄片,騰訊視頻未來還會著重開發(fā)一些帶有“人”的標簽的美食內容,形式上更加開放,探索美食劇、美食微綜等。
提高國際傳播聲量
承載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美食影視內容,正在成為極具親和力的交流媒介,推動世界了解中國。如何進一步提升美食影視內容的國際傳播聲量,是業(yè)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中國美食影視內容出海優(yōu)勢明顯,市場適配性極強,像歐洲、拉美等電視劇難以打開局面的市場,美食內容會相對容易一些。但目前中國美食影視內容“出海”仍以紀錄片為主,內容品類有限,在發(fā)行價格方面,受限于紀錄片這一大品類的市場容量,與電視劇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堅持做精品內容肯定是基礎。”朱樂賢認為,中國美食影視內容創(chuàng)作者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首先,中國故事,國際傳播,堅持國際化敘事仍是需要堅定不移貫徹的原則;其次,可考慮引入海外力量,聯(lián)合開發(fā)內容,在項目前期完成渠道鋪設。“比如,我們與Discovery、五洲傳播聯(lián)合出品的《與古為友》,聚焦傳統(tǒng)文化傳承,包括飲食、建筑、詩歌、武術等。節(jié)目制作完成后,在騰訊視頻、人民視頻、Discovery同步上線。”最后,開拓自有渠道,“騰訊視頻紀錄片已在YouTube開設專屬頻道,全球網(wǎng)友都可以在上面觀看由騰訊視頻出品的紀錄片。我們目前以內容養(yǎng)渠道,相信未來這個渠道也會反哺內容。”
張偉表示,中國美食影視內容在優(yōu)先滿足國內用戶的基礎上,“出海”時也要多考慮海外用戶的多元化需求,“我們的內容需要根據(jù)‘出海國家、地區(qū)的用戶習慣做出適當調整,比如翻譯,以及一些必要的重新剪輯。《給我一點甜》在做海外版時,就增加了海外主持人。”他認為,在新發(fā)展格局下,中國影視“出海”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是大勢所趨,“相信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都將致力于讓更多中國優(yōu)秀美食影視內容走出去,中國與海外的合作也會越來越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