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AR觀影是AR眼鏡最受關注的現實應用場景之一
近期,2022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召開,華為終端BG首席運營官何剛介紹了華為首款智能觀影眼鏡Vision Glass。這款眼鏡采用Micro OLED顯示屏,搭載120英寸虛擬巨幕。11月14日,該款眼鏡開啟線上盲訂(指在產品未公布售價時,消費者僅憑部分產品信息就交付訂金購買),立即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除了華為,2022年還有眾多廠家,如聯想、小米、Nreal、Rokid、影目科技、雷鳥創新等,推出了價位在2000—4000元之間的AR眼鏡。那么,現在是時候入局AR觀影了嗎?
AR觀影是AR眼鏡最受關注的現實應用場景之一。一些廠家把“口袋影院”“頭戴影院”“私人移動影院”作為噱頭,極力渲染AR觀影的大屏體驗,其實這都是近眼顯示實現的觀影體驗。對于近眼顯示,大部分消費者的反饋是看幾分鐘可以,看久了會頭暈。這和戴上VR眼鏡的感覺是一致的。
當然,現在的AR眼鏡已經具備輕量化的特征。外觀上基本類似一副墨鏡。作為AR眼鏡的先驅之一,谷歌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新一代谷歌AR眼鏡概念機。從官方介紹來看,新一代谷歌AR眼鏡外觀和普通的黑框眼鏡無異。
戴上AR眼鏡,從而獲得巨幕觀看效果,應該算是此類產品的首要用戶體驗。但這種體驗還面臨多重考驗,除了上文提到的眩暈感,還有AR眼鏡的重量、續航和散熱能力等。一場電影的時長在兩個小時左右,這意味著,如果眼鏡過重,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觀影體驗。再者,重量也和便攜性緊密相關,重量越輕,就越容易實現多場景佩戴。此外,有報道稱,想要真正實現AR觀影,設備的續航能力需要保持在4小時以上,而長達4小時的待機會對AR眼鏡上方的光學模組造成壓力,進而導致眼鏡發熱。這些都是各AR眼鏡廠家需要攻克的難題。
今年8月,愛奇藝推出了AR應用,希望通過自制全息內容與AR終端的深度融合,為用戶帶來沉浸式娛樂互動體驗。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表示,通過愛奇藝AR,用戶可隨時隨地享受影院級巨幕觀影。正是這種觀影自由,讓國內外AR眼鏡廠家紛紛打出“移動影院”的宣傳語。當然,廠家們也非常清楚,消費者不會輕易放棄大屏的輕松觀看體驗,轉而追求戴著眼鏡的“煩瑣”觀看模式,所以他們更加強調AR眼鏡在某些特定空間場所,如火車、大巴、飛機等應用場景的觀影效果。
國內電動汽車品牌蔚來汽車和Nreal于今年9月聯合推出了NIO Air AR眼鏡,打造影院級的車內3D觀影效果。這款眼鏡為車內AR娛樂體驗提供了快速落地的可能,未來購買“互聯網新勢力”制造的汽車時,用戶很可能會額外獲贈一副AR眼鏡,實現車內沉浸式觀影體驗。
今年9月,迪士尼流媒體平臺 Disney+ 發布了一部 8分鐘的AR 互動短片《回憶》,同時上線了配套的AR 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智能手機上體驗電視熒屏的視覺擴展。借助 AR 應用程序,觀眾可以體驗瀑布如何從電視流到自己的地板上,在客廳里創造出有動物居民的森林等。HBO MAX也推出過宣傳《權力的游戲》前傳系列片《龍之屋》的AR應用,用戶可以通過應用飼養一條虛擬龍。早些年,美國的一些影院也曾嘗試推出AR觀影服務,觀眾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等“第二屏”的AR呈現,與影院大銀幕“第一屏”互動。這些AR觀影體驗更多是“第二屏”互動,通常用于影片推廣活動中。這些內容互動也為AR眼鏡的未來應用場景打開了思路。
目前,很多AR眼鏡并不追求復雜的互動,一些產品甚至主打單項功能。比如,國內有款“聽語者”AR眼鏡,主打字幕功能,它可以將語音轉換為字幕,且能夠實時翻譯。這樣的產品雖功能單一,卻相當受歡迎。
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2024年,AR的行業規模將達到2400億元。因為AR眼鏡技術的突破,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關注這一領域,頻頻出手,押注AR觀影賽道。面對這樣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巨頭們的跑馬圈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