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亮 孔琳 梁晚楓 崔成都 高旭 申鵬飛 張雪梅*
1.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系 133002
2.和龍市工商業聯合會 133500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畜牧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獸醫技能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多;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革新,目前把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作為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作為地方高校的動物醫學專業轉型發展尤為重要,因此提高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新農科建設明確提出建設的明確目標,主要是開新路、育新才、樹新標。因此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方向轉型的發展成大勢所趨。全國高等教育都在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因此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專業依靠地處東北亞開發開放前沿的地域與民族優勢,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為邊疆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但為適應現代動物醫學科技發展,提出了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并且不斷深化專業改革,積極摸索KAQ 培養與校企政的育人模式,以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具有國際視野和跨越文化素質的獸醫師為根本目標。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知行合一、躬耕三農”精神的技能型高級人才。
我國高等教育已邁入普及化的高等強國之路,表明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新階段,因此高等教育要深化改革,抓教育質量,做好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本科振興。地方高校應堅持應用技術型辦學方向,適應社會需要設置專業,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
地方高校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是以動物醫學專業為主,因地制宜、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輻射全國。動物醫學專業的培養要求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工作中實際難題;同時具有高素養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政府、動物診療、教育與科研等部門工作中具有良好職業的道德、創新意識和發展潛力的工作能力。通過專業知識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通過在社會領域中動物診療、疫病檢測、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實習訓練,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達到融匯貫通。使今后具有開展動物診療、動物疫病檢測、人畜共患病防控、獸醫執法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保證我國地方農林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所需的人才儲備。
中國高等教育已經躍上新臺階,教育改革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宏觀政策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著新形勢、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標、新要求。
高等教育已經基本達到普及化,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由此帶來了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培養高精專人才,會出現與當前社會對本科生人才和就業需求不符,造成越來越多的人難以就業,產生了人才與社會需求無法對接。近幾年,地方高校動物醫學專業有少部分學生考上研究生,選擇了進一步深造,然而大部分學生選擇就業,就業學生進入社會后,進入工作崗位在能力上略顯差池。分析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在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各個企事業單位對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有些單位寧愿聘用職業院校的畢業生而不愿意聘用本科畢業生,如此會加劇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部分本科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眼高手低,自身的能力根本不能勝任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進入社會后出現不能及時就業的問題。三是教學體系中對生產實踐環節重視的不夠,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導致在生產實際中遇到問題,不能或者不會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問題,束手無策,因此學生畢業后不能很快適應和勝任動物醫學及相關專業工作的要求。四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理論知識不夠體統,知識點分散,造成本科生需要掌握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五是大部分學生對生產行業了解不夠,從事專業工作的思想不牢固,導致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基于以上這些現狀,地方高校應該以轉型發展為機遇,探索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加強人才在新時代培養方式的改革,從而切實做好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3.1 建立校企政合作育人平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校企政合作育人中的校企政分別指學校、企業和政府機構。通過校企政相結合即企業、學校、政府機構互相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在地方高等學校的教育與生產實踐、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有機地融入到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本專業在學生大四階段將學生分為兩部分—考研和不考研。針對不考研的學生,在大四時安排其在校企政實習基地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崗位實習,在頂崗和輪崗實習中,發揮學生的特長,使學生積累了工作經驗,同時還能及時獲得相關的就業信息,從根本上了解各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學生們在校企政基地實習過程中,實踐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除此之外社會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與同事協調能力,上下級關系處理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學生在基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素養教育,增強學生對崗位、職業的情感,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崗敬業、合作、開拓、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與此同時,教師在制定實習目標和內容時,將KAQ 培養與校企政合作育人對接,構建人才培養的互動機制,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使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相結合,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推動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的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有效地推動了地方高校動物醫學專業為農林業發展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目標實現的步伐。
3.2 以KAQ 培養為核心,改革優化動物醫學專業教學體系KAQ 是融知識(Knowledge)、能 力(Ability)、素 質(Quality)三位于一體的新型全面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通過構建知識結構體系和能力素質培養體系,有計劃的開展教育教學方案,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及能力結構,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確定動物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通過修訂教學大綱優化動物醫學專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動物醫學專業立體型知識結構體系,將專業知識、基礎知識及公共課進行融合。改變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便于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式相結合的組合方法,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為了完善教學體系,專業構建公眾號平臺,拓寬獲取知識途徑。以KAQ 培養模式為指導,利用好網絡資源,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專業建立并開通了動物醫學系公眾號平臺,并在平臺發送寵物相關小貼士及時事周刊,學生可利用公眾號平臺獲得所需的專業知識及時事政治內容。
在教學中,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改革實驗教學體系,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KAQ 培養模式為指導,改革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創新性實驗課時,制定對應的實驗教學考核方法;不僅只查收實驗報告,還對實驗操作過程進行考核,實驗操作分值占比增加到40%,提高學生實驗水平及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及創新性研究性課題,優化動物醫學專業實驗室管理,為學生提供實驗平臺完成相關實驗項目研究,訓練學生知識和實踐的結合能力。
在新農科教育的改革中,地方高校的動物醫學專業依據KAQ 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完善培養目標,本著以社會需求為根本,深化新教改,打造新形態,提高新質量,切實將KAQ 教育與校企政相對接,做到將學習理論知識、能力培養以及提高素質的教育模式一體化,為現代動物醫學專業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為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綜合改革貢獻力量,能夠更好地為地方高校的動物醫學專業轉型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