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衛生,孔令權
(云南省羅平縣羅雄街道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655800)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在建設新農村方面不斷加大力度,為了有效提高農村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水平,各地不斷推出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從事生豬養殖的隊伍不斷擴大。但由于資金等條件的限制大多屬于散養,在疫病防制方面普遍存在許多問題,不僅對養殖效益產生影響,甚至還會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生豬散養戶有效開展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多數生豬養殖戶在養豬過程中,由于資金原因沒有充分考慮養殖生豬需要的合理飼養條件,沒有結合當前養殖發展的形式,對豬場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不能給生豬提供良好的健康生長環境。散養戶在養殖中,由于飼養意識落實,養殖管理水平總體不高,不能搞好豬舍的清潔衛生及通風、保溫、消毒工作。導致生豬的免疫力下降,對生豬的健康生長造成影響。
另外,有不少養殖戶為了提高養殖數量,隨意增大生豬的養殖密度,采用此種養殖方式,不僅加大了生豬發生疫病的幾率,同時還提高了病菌的傳播速度,大大增加了防控生豬疫病的難度。
與規模化生豬養殖相比,散養豬的疫病免疫力和抵抗力明顯較差。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方面;
1.2.1 由于缺乏科學養豬知識,特別是在生豬繁殖這一方面,散養豬一般大多存在雜交亂配的情況,降低了品種生豬的優良品質,導致這部分生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低,進一步加重了散養豬自身在先天性免疫方面的問題。造成散養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出現下降,大大增加了患病幾率。
1.2.2 由于不能投入充足的資金,加之養殖戶普遍缺乏科學的養殖管理知識,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的飼料及添加劑質量較差,這些因素對散養豬自身的機體性能造成影響,可導致其疫病抵抗力出現下降,在養殖中一旦有疫病感染病例,就會迅速大面積傳播感染,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難度。
與大型規模化養殖場相比,散養戶的防疫水平較低,這也是目前生豬養殖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個體散養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防疫知識,一旦生豬出現問題,不能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處理,往往是根據經驗進行處理。少數養殖戶為了降低成本,對養殖的生豬自行接種強制免疫以外的疫苗,這種錯誤的防疫觀念,增加了生豬養殖中患病的幾率[1]。另外,由于養殖戶在疫苗保管和使用過程中普遍缺乏科學保管的技術措施,對疫苗保管水平不高,因保管不當或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容易造成疫苗失效現象,對免疫效果造成影響。
對大多數基層散養戶來說,養殖條件普遍較差,加之隨意增大養殖密度,豬群中一旦發生生豬感染疫病現象,一般養殖戶也很難及時發現,無法在第一時間對患病豬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正是由于隔離治療等工作不能及時開展,增加了疫病在豬群中傳播感染的風險,導致出現防制疫病的難度較大,往往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外,由于生豬疫病種類較多,有不少養殖戶只是根據經驗進行處理,無形中也加大了防制疫病的難度。
農村個體散養戶在防制疫病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生豬疫病防控的實際情況,對散養豬群積極開展針對性的病原監測。通過實施病原監測工作,及時查找出引發疫病的原發病源及繼發感染源。在搞好此項工作的基礎上,建立比較完善的疫情監測和疫情報告制度,對疫情進行全方位的強化管理,在養殖過程中做到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疫情,并及時進行上報。此外,有關部門對農村個體散養豬應加強全過程管理,督促其全面開展糞污及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優勢資源,有效降低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另外,為了有效控制發生疫病的幾率,還要重點加強生物安全保護措施,不僅具有良好的預防疫病效果,同時還符合國家的節能環保要求。
散養戶在養殖過程中,從保證生豬健康生長的角度來講,養殖戶應主動給散養豬提供比較良好的健康生長環境。可以聘請養殖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通過對養殖場實地考察,養殖戶應根據專業人員的合理建議,對養殖環境合理進行優化。其次,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散養戶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戶合理選址,科學搭建豬舍等,促進提高養殖戶的養殖管理水平。最后,個體散養戶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豬舍面積和養殖密度,避免出現密度過大的問題。通過合理優化養殖環境,對降低生豬發病幾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過專業人員的調查研究說明,當前我國農村個體散養戶在免疫接種方面并沒有完全按照生豬養殖的規范要求進行,這也是散養豬疫病頻發難以控制的一個原因。因此,為了有效降低散養豬感染疫病的幾率,有關部門對個體散養戶應加強生豬免疫接種的宣傳教育。防疫部門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督促養殖戶定期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加大防制常規疫病的工作力度,提高生豬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
此外,針對疫病往往具有階段性高發的特征,養殖戶要提前制定出科學的防制疫病方案,根據生豬的不同生長階段,搞好階段性的疫苗接種工作。例如;在母豬妊娠期內就應注重疫苗接種,不僅能降低母豬患病的幾率,同時還能有效提高仔豬的疫病抵抗力,為仔豬今后的健康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個體養殖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生疫病感染,不僅對生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同時還會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在控制和治療疫病方面,由于具有一定的難度,并大大提高了養殖成本,所以,為了有效降低發生疫病的風險,保證生豬實現健康生長。養殖戶要按照“預防為主,防制結合”的防制原則,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強豬舍的清潔衛生管理,及時清除豬舍內糞便污水,為生豬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2]。
此外,養殖戶在日常中還要搞好豬舍的通風保溫管理工作,對豬舍定期開展消毒工作,做好豬場內的基礎防疫管理工作。按照散養豬的養殖需求,對周邊環境定期進行檢查,保證散養豬能夠在良好的養殖環境中健康生長。
在農村構建健全的生豬疫病防控體系,對降低生豬養殖發生疫病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養殖戶在構建防疫體系過程中,需要注重應用專業技術,聘請專業素質較高的防疫人員開展防疫工作。在聘請人員時,需要執行嚴格的招聘流程,對應聘人員應重點檢查其專業技術知識、技能等,盡量選擇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員。
此外,還應不斷提高防疫人員的待遇,可采取將防疫人員薪酬結構與養殖效益掛鉤的形式,促進提高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盡量做到能夠留住人才,為農村開展生豬防疫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礎。
總之,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個體生豬養殖戶在養殖數量和養殖規模上同以往相比都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但是在養殖過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養殖條件、養殖方式及防疫工作等影響,同時也增大了散養豬發生疫病的幾率。養殖戶為了保證散養豬能夠實現健康生長,需要積極搞好疫病防控工作,盡量為生豬提供一個良好的健康生長環境,不斷提高養殖管理水平,定期開展免疫接種工作,采用科學的飼養方式,控制生豬感染疫病的幾率,不斷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