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鵬,陳 金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276400)
各種常見疫病是影響奶牛健康和生長速度的一大因素,必須及時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方能保證奶牛的正常養殖,養殖人員在日常養殖管理中應當緊抓防疫保健要點,將各項防疫保健措施貫徹到實處,方能保證奶牛的高效養殖。疫病防制是奶牛養殖的關鍵環節之一。防疫工作的成功實施,直接影響到乳品養殖業的發展。積極的措施不僅保證了奶牛的健康,而且給養殖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代奶牛養殖的集約化模式對防疫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農民在防疫工作中要運用有力的手段解決問題。
奶牛疾病較為常見的主要為寄生蟲類、細菌類、病毒類以及非傳染性類疾病,不同奶牛疾病在診斷分辨中的操作相對比較簡單,能夠通過臨床癥狀的表現來進行區分辨別,不同疾病對于奶牛正常養殖造成的威脅也有所不同,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差異,非傳染性疾病對于奶牛養殖產生的危害較輕,其發病后不會出現大規模發病的情況,因此對于養殖產業的發展產生的威脅較小,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主要為消化道系統疾病以及內科系統疾病,此類疾病通過相應的針對性治療以及護理,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1]。而傳染性疾病較非傳染性疾病相比,對于奶牛養殖的產業發展威脅性更大,其傳播范圍比較廣泛,發病率增長速度比較快,且奶牛患病后死亡率較高,尤其是重特大的動物傳染性疾病,一旦出現疾病發展以及傳播流行,不僅會對某一個養殖圈舍造成影響,甚至會對整個地區的奶牛養殖產業造成較為嚴重的打擊。疫病傳播范圍越來越廣泛,對于奶牛養殖產業造成的威脅更為嚴重,且部分疫病的傳播以及發展還會導致出現人畜共患性疾病,嚴重威脅著奶牛養殖產業的穩定發展,同時還會對相關養殖人員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另外奶牛疫病的傳播以及流行性發展以及季節的變化有一定的關系,雖然一年四季均有可能發生,但是不同季節疫病的發病程度以及流行強度也有明顯的不同,對于奶牛養殖產業造成的威脅程度也有所差別,不同地區的奶牛疫病特征也較為顯著,即便是同一類型的疫病在不同地區的發病表現也有所區別,給臨床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
在奶牛場疾病防控工作中,接種疫苗能有效降低奶牛感染病原菌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對奶牛定期接種疫苗。具體的疫苗接種工作如下:首先,在疫苗接種工作前,養殖人員必須提前制定疫苗接種計劃。由于許多疫苗在接種后不能及時發揮作用,需要提前接種,因此負責人必須根據傳染病季節流行規律制定相應的接種計劃。其次,做好科學免疫工作。在給奶牛接種相關疫苗前,要提前了解各生產廠家的要求、方法和疫苗特點,注意疫苗保質期內的疫苗,確保每種接種疫苗包裝后即可投入使用[2]。另外,有些疫苗不適合健康狀況較差或懷孕的奶牛,因此必須定期對奶牛進行體檢,提高疾病防控效率。
首先是消毒工作,牛日常活動的圈舍是大部分病原體的衍生場地,要想保證疫病預防成效,第一步便要自源頭切入,就圈舍環境進行徹底消殺,扼制各類病菌的產生,為牛創設一個兼具潔凈性和衛生性的生存環境。通常來看,常用到的消殺手段主要是按時清理、更換飼料以及噴灑消毒液,其中消毒液的使用最為有效。對于日常養殖中產生的糞便、廢渣等養殖廢物也必須嚴格處理將糞便及時堆積發酵,消滅其中的致病原,圈舍中的飼槽、飲水設備等也要按時清理,以防病菌侵入奶牛內。其次是驅蟲工作,奶牛內外寄生蟲繁多,驅蟲成效的高低影響牛疫病的預防成效,一般而言,每年要進行兩次全面驅蟲,時間選在2~3月、8~9月期間,另外便是平時的階段性驅蟲,如產前的母牛驅蟲、產后的犢牛驅蟲等等,驅蟲時間一般選在下午或晚上。
綜上可知,奶牛疫病的傳播以及發展對于各地區畜牧產業的健康穩定建設均是非常不利的,對于奶牛養殖來說,獸醫衛生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其核心部分是對進口奶牛的檢驗檢疫,其次獸醫應制定相應的飼養方案,保證奶牛的日常營養需求,做好奶牛場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另外,要提高奶牛場的工作效率,就要建立相關的疾病預防工作,從根本上控制奶牛的生產和安全。同時,合理安排奶牛場的布局、生產區、生活區和隔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