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成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瞻榆鎮綜合服務中心 137205)
羊的生長發育需要一定的粗纖維含量,飼喂一定的紫云英、花生秧和紅薯秧等纖維含量高的飼料未必不可,但是要控制好粗纖維含量,如果羊一次性采食過量的高粗纖維飼料,那么就會導致瘤胃內的維生素不能夠將全部的粗纖維消化分解,進而使得這些未被消化完全的粗飼料滯留在瘤胃內而引發瘤胃積食。特別是采食大量的較難粉碎的、處于半干不濕狀態的紅薯秧和花生秧更容易引起羊的瘤胃積食,這是因為采食后這些食物很難在瘤胃內斷裂并會互相纏繞、堵塞,再加上瘤胃內的微生物菌群很難將粗纖維分解徹底[1]。給羊群飼喂大量的豆渣、酒糟蛋白飼料和麩皮等原料會引起羊的瘤胃積食。
羊瘤胃積食的發生也與疾病因素有關,比如當羊患有創傷性網胃炎、皺胃炎、前胃遲緩、腸道潰瘍等疾病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容易引發瘤胃積食。
若對羊群的飼養管理不善,例如羊群運動不足、采食后飲水不足、突然更換飼料、飼料太單一、飲食不規律、由放牧變成舍飼、舍飼時混合飼喂精飼料等,都會增加羊瘤胃積食的發生。
通過對青海省某養羊場的6只患病羊的臨床診斷發現,發病初期病羊的精神狀態不佳,采食量下降,不斷呻吟,呼吸急促,弓背站立,結膜潮紅,心跳加快,腹部維度膨脹,用后肢踢腹部;采食停止后,反芻能力也逐漸降低直到停止反芻、排泄物減少且糞便干硬、尿液呈赤黃色;瘤胃蠕動頻率和音量逐漸減弱,觸診腹部有疼痛感,瘤胃內容物較硬,用手指輕輕按壓后會在腹部留在指壓痕跡,且一段時間后不會消失[2]。當病羊的病情加重時會導致羊的呼吸進一步困難,眼球下陷,鼻鏡干燥[3]。
羊瘤胃積食的診斷手段主要是視診、聽診和觸診。視診即觀察羊的腹部,若左側下腹部明顯膨脹而左肷窩部較平坦則患有瘤胃積食。聽診即病羊的呼吸加快、呼吸音粗厲,心跳加快,瘤胃蠕動音減弱且蠕動頻率也減少,左側腹部叩診時有濁音。觸診即觸摸瘤胃部,病羊有明顯的疼痛感,瘤胃堅硬,按壓時有按壓痕跡。
為了減少羊場經濟損失,需要對羊瘤胃積食進行積極預防,降低該病的發生率,最常見的預防措施就是加強羊群的飼養管理。飼料的營養配比、飼喂量、飼喂間隔、更換飼料的頻率、飼料質量等都是影響羊身體健康的因素,因此,在羊生產過程中務必重視羊群的飼料管理。一是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且全面,可在其飼草料中補給適量的飼料添加劑,保障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以提高羊群的抗病力,但是營養元素要控制好量,既要滿足羊群的正常生長需要,又不能營養過剩。二是控制羊群的飼喂量。雖然羊群需要通過增加采食量來滿足營養需求,但是不能過量采食,特別是精飼料,因此,在飼喂環節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飼喂的時間和飼喂量,避免過量采食。三是緩慢更換飼料。當羊群從一個生長階段過渡到另一個生長階段時需要更換飼料,但是不可一次性更換飼喂方式和飼料品種,應該循序漸進,新料和舊料混合使用,按照新料漸增、舊料漸減的方法逐漸完成更換,這樣可以給羊群一個適應新料的過程,也能降低飼料應激。四是保證飼料的質量。不要給羊群飼喂霉變、變質及過期的飼料,一定從正規渠道購買高質量的飼料,并做好防潮除霉措施。五是保證飼草料的多元化。不能長期給羊群飼喂單一的飼料,否則容易出現營養不足,特別是冬季時要做好青飼料的存儲工作。六是提供清潔且足量的飲水。飲水不足也是引發羊瘤胃積食的原因之一,在飼養過程中要保證飲水充足,避免出現食物難以消化的現象。七是保持適量的運動。可在羊圈舍或者附近建造運動場地,每天人為驅趕羊運動1~2次,每次1h左右,以促進羊的腸胃蠕動。
該病的治療原則是祛除病因并加強飼養管理,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導泄療法、中藥療法和洗胃療法。如果發病初期的病癥較輕,可以采用饑餓療法,并適當在飲水中添加少量食鹽、酵母粉或神曲。如果使用藥物無法治療時應進行瘤胃切開術,取出瘤胃內的殘留物,并使用1%的溫食鹽水沖洗瘤胃。總之,要根據病羊的具體患病情況采取適當的治療方案,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羊瘤胃積食作為常見的疾病,應該從加強飼養管理入手,避免過量采食是關鍵。如果發病需進行積極治療,盡早康復以恢復正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