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權
(遼寧輝山乳業集團豐源牧業有限公司西豐奶牛場 112411)
溫度是影響產奶量的主要因素。在溫度條件適合時,能夠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反之,高溫會降低產奶量。奶牛適宜的溫度在15℃~23.3℃,在溫度高于適宜溫度后,奶牛會產生熱應激反應,因為奶牛屬于恒溫動物,本身生命活動會產生熱量,在外界溫度較高時,就會通過降低自身的熱量來平衡體溫,奶牛會通過減少食物的攝入量,減少代謝能的產生,以應對高溫,研究表明在溫度達到32℃后,奶牛的采食量降低可達到20%~30%。
溫度與奶牛的干物質攝入量成反比,在高溫情況下奶牛的總干物質采食量下降,用于合成乳脂和乳蛋白的前體營養物質減少,造成乳蛋白和乳脂率下降。在高溫環境下,奶牛會飲用大量的水,進行降溫,由于腸道水分增加,導致干物質攝入量減少。
在實際生產中因為環境的溫度是不斷變化的,不會持續在一個溫度。所以,人們往往認為溫度對牛的生產性能影響較小。但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在循環變化的溫度環境中,持續高于適宜溫度時間超過4h,奶牛的熱應激反應會持續2d時間,所以我們要關注熱應激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在牛舍內要安置好預防熱應激的設備,最常見的電風扇、換氣扇、空調等設備,不建議使用加濕裝置,其會增加空氣的濕度,增加熱應激的反應,增加舍內細菌病毒滋生的可能性[1]。
在奶牛的生產中,大氣壓對其影響較小,但在一些特殊的養殖地區,氣壓還是會對其生產性能產生影響,隨著氣壓的升高,空氣中的成分會發生變化,特別是氧氣的濃度會隨著氣壓的升高而變低。
對于氣壓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可以通過增加舍內空氣的流通量,增加有效氧氣的吸入量。在養殖舍附近增加綠植,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氧氣的排放量。為奶牛提供舒適的溫度空間,減少奶牛的活動量,減少缺氧對其的影響。供給奶牛新鮮的綠色粗飼料,利于其消化吸收[2]。
溫度和濕度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因素,在溫度高于正常溫度時,濕度超過50%,就會對奶牛產奶量和乳品質產生影響,因為在高溫下,奶牛需要皮膚散發熱量,但在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散發的熱量形成的水汽壓與空氣水汽壓的壓差變小,造成熱量的揮發效率降低。在高溫高熱情況下,奶牛的奶產量會下降,同時代謝能力下降,也會造成奶牛的奶品質下降[2-3]。
建造的牛舍的朝向要合理,牛舍兩端都要設置通風道,增加空氣的流通量。牛舍的舉架盡量在4m以上,可以增加空氣的流通量。在連續潮濕的天氣,可以在牛舍內安置除濕設備,減少潮濕度對奶牛的影響[3]。
自然風的主要作用是加速奶牛身體熱量的散發,在高溫下,自然風會增加奶牛的散熱,使奶牛盡量感覺到舒適,減少其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但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自然風較涼,會加速奶牛體溫的損失,奶牛為了獲得平衡的溫度,會加大對食物的采食量,過多的能量用于增加體增熱,造成合成牛奶的能量減少,造成奶產量下降,乳品質降低。
聲音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主要是音樂和噪音兩種,奶牛對聲音很敏感,當聽到舒緩愉悅的音樂時,奶牛的神經處于放松狀態,大腦的多巴胺分泌量會增加,身體舒適度增加。機體奶的合成代謝效率會增加,產奶量出現增加的趨勢。但噪音會導致奶牛的產奶量下降,主要是因為噪音的刺激,奶牛不能充分休息,精神處于煩躁緊張狀態下,機體新陳代謝下降,造成產奶量下降。
光照能夠影響奶牛體內褪黑素的合成,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體內褪黑素合成量降低,而褪黑素是奶牛泌乳素的重要誘導物質,褪黑素降低,泌乳素分泌量也會降低,奶牛的產奶量會出現下降。研究表明在奶牛光照少于6h,奶牛的產奶量會降低15%。
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白熾燈進行補光處理,使奶牛的光照時間達到15h以上,研究顯示,光照在15h以上奶牛采食量增加12%,產奶量增加15%。
奶牛生產性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多,其中溫度、濕度、光照、聲音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作為生產企業要抓住影響因素,在生產中減少其對奶牛生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