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剛,任建存,張振倉,薛增迪,周慶安,李桂鋒,楊崎筠
(1.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動物工程分院 712100;2.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農業農村局 719400;3.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農業農村局 718000)
畜牧業是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其在農業生產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隨著家畜動物規模化養殖在國內的快速發展,其對國內農業經濟的發展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2015年~2017年我國的中央一號文件在三農問題上重點提到要大力發展畜牧產業[1],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畜牧養殖產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前景一定會更加美好。
為落實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與榆林市校政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農業專家工作站、產教融合基地,推進校政、校校、校企深度合作,立足于當地畜牧業發展,培養高素質職業農民和技術技能人才,打通“最后一公里”技術屏障,服務當地畜牧業和社會經濟發展,2021年3月17日~20日,由學院科技與教育研究處處長馮旭、動物工程分院副院長張振倉帶隊,薛增迪、周慶安、任建存、謝曉剛等4名專家教授一行赴榆林市府谷縣、綏德縣考察調研、對接交流和技術指導。
通過本次赴陜西省榆林地區實地考察交流,對其畜牧產業發展現狀認真剖析之后發現,雖然榆林地區畜牧業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現將主要問題總結如下,以期為當地畜牧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2019年,榆林市政府在畜牧業上啟動“雙千萬”工程(即1000萬只湖羊和1000萬只白絨山羊),府谷縣隨后也開始啟動“雙百萬”工程(即100萬只湖羊和100只白絨山羊)。榆林市府谷縣、綏德縣在畜牧業上目前以湖羊、白絨山羊、生豬養殖為主,但是當前產業發展相對發達地區仍然很落后,原有家畜養殖企業現代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大大制約了畜牧產業快速發展。
2.1 地方政府農業專業人才缺乏。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速度快,當代畜牧業工程不斷建設,對場址的選擇、圈舍的設計、品種的引進等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需要較為專業技術人才為工程提供優質的服務。而作為職能部門的畜牧主管部門,科技人才相對匱乏,不能滿足當前高效畜牧業的發展需求[2]。以綏德縣農業農村局下屬動物疫病防控中心為例,已經數十年沒有進過新人,且目前人員構成以外專業人員為主,對畜牧業專業知識掌握有限,不能滿足行業快速發展對地方政府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
2.2 地方養殖企業專業人才缺乏。以府谷縣恒昌牧業有限公司(萬頭湖羊養殖企業)為例,目前牧場只有一個技術人員,且是飼料公司派來駐場,以銷售飼料和疫苗為主。牧場場長為非專業人員,只去肉羊養殖企業學習過兩個月,并無畜牧獸醫相關專業學習經歷。其他養殖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情況基本與恒昌牧業相似。
目前以本科院校為主的高等院校,其教學研究團隊主要以科學研究為主,進行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其對地方產業服務能力有限,“高大上”的工作不是很接地氣,無法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4.1 府谷縣、綏德縣地方政府與各高校、社會科研團體已建立一定合作,但是當前的合作以種植業為主,畜牧養殖業上比較少。
4.2 合作不夠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流于形式,專家對養殖企業的指導很有限。企業出現問題之后,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養殖企業生產上出現的各種問題,造成了地方企業、養殖戶和政府對高校專家的認可度不是很高。
4.3 當地養殖戶最關心的核心問題是政府是否有補貼,對于專家的進場指導不是很感興趣,在觀念上需要做出改變。
養殖企業里的技術人員普遍受訓程度不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較差,急需進行專業知識及技術培訓,但是目前培訓路徑不通暢,人員培訓受限,進一步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6.1 府谷縣、綏德縣地處陜西北部地區,溝壑縱橫,畜牧養殖企業急需用來新建養殖場的大塊平整土地較少,進一步制約了產業的快速發展。以綏德縣豐沃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公司目前以母豬繁育為主,現在盈利情況良好,急需新建仔豬育肥豬場,進一提升生產效益,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土地,制約了公司進一步發展。
6.2 陜北地區土地貧瘠,不利于養殖業所需的牧草生長,進一步制約了府谷縣和綏德縣的畜牧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