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玥
(河北省保定市白溝新城動物衛生監督所 074004)
雞大腸桿菌病是禽類養殖過程中出現的非常普遍的一種傳染病,往往會和其他疾病共同發生,導致雞群死亡率上升,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和處理應該作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對診斷和治療方法進行總結和改進,同時做好一系列的預防措施,進而有效挽回損失,保證養雞業的經濟效益。
雞大腸桿菌病是大腸埃希氏桿菌所引發的一種傳染病,表現出急性發作的特征,該病的病程相對較短,死亡率較高,所以成為影響雞群健康生長發育的一大威脅。患病雞精神萎靡不振,眼睛無神,半閉半張,雙翅下垂,用腹部呼吸,食欲明顯下降或者是停止進食。部分病雞所排出的糞便是黃白或黃綠色且有惡臭。有部分雞在死亡之前脖子扭曲,頭部上弓。該病癥的病程通常是1~3d,死亡率在50%~80%。雞大腸桿菌病病理變化主要涉及到腹膜炎、肝周炎與心包炎,肝臟腫脹或者是出血,腸道有炎癥和粘連問題,腸管內有腹水。在病情的診斷方面要做到:第一,結合流行病學分析,病雞癥狀表現與剖檢結果給出初步判斷。第二,要實現疾病確診需要開展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具體可先從病雞體內分離細菌,然后將細菌接種在培養基上,在18~24h之后長出圓形光滑隆起和濕潤紅色菌落,就能夠得出基本的診斷。想要進一步確診需要用0血清或者抗ok血清鑒定血清型。
對于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需要對以往的治療方案進行總結分析,也需要根據養殖過程當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第一,抗生素治療。在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方面,可以選擇的抗生素種類有很多,比如土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等。不過在抗生素使用過程當中為防范耐藥性問題的出現,必須做好大腸桿菌敏感性測試,合理選擇抗生素,并在用藥過程當中嚴格防范耐藥性,通常可以把藥物拌在飼料當中使用。第二,有益菌群制劑治療。雞腸道當中存在多重細菌,部分有一些絕不僅僅可以助消化,還能夠供給維生素提升雞的抵抗力水平。如果益生菌在腸道當中所占比重很高,就能夠起到良好的防制效果。可選的細菌抑制劑有放線菌、雙歧桿菌等等。第三,西藥和中成藥聯合使用。一般是上午用西藥,下午用中成藥,持續使用3~5d。其中西藥可以選擇環丙沙星、頭孢類、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等等。中成藥可選擇白頭翁散等。在治療過程當中可以增加維生素C、黃芪多糖等,以便提升治療效果。
雞大腸桿菌病的出現和衛生條件不良、飼養方法不當有關,所以在日常工作當中應該提高對飼養管理的重視程度,積極構建生物安全體系。具體來說應該建立并且落實消毒制度,在發病時每日都需堅持消毒,相鄰養殖場發病需每三日進行一次消毒,在沒有病情出現的時間消毒頻率可以適當降低,每7d完成一次消毒。飼料以及飲用水都必須保證清潔安全,每升水中加入3mg有效氯制劑。運用熏蒸消毒方法處理種蛋和孵化器,及時淘汰不合格的種蛋。適當減少飼養密度,及時通風換氣,保證溫度和濕度適宜。
在雞大腸桿菌病的防制工作當中,藥物防制方法應用非常普遍,在實際應用當中也獲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對于1~5d的雛雞,在預防過程當中可在飲水當中加入藥物硫酸新霉素、環丙沙星等,幫助雛雞卵黃吸收同時獲得消炎效果。在這之后每半個月或者是一個月連續使用3d預防大腸桿菌病的藥物。在雞產蛋之后,盡可能運用中草藥物進行疾病預防,這樣不僅能夠提升預防效果,還能夠提升雞群的整體免疫力水平,提升飼料轉化率,減少和控制垂直傳播。
疫苗免疫是當前防制雞大腸桿菌病的一種重要且有效的途徑,為確保疫苗免疫的效果,首先應該注意合理選擇疫苗。由于雞大腸桿菌血清型很多,以往醫療選擇的是常見血清型菌株,缺少特有菌株,無法確保免疫成效。伴隨現代科技的發展。如今的正規疫苗,廠家均能夠檢測與鑒定大腸桿菌菌種及其含量,所制作出來的疫苗效果也大幅度提升。另外也可采用從本地分離的大腸桿菌致病菌株制備菌苗,優化免疫預防效果。目前應用比較普遍的有蜂膠苗、多價氫氧化鋁苗、多價油佐劑苗等等。注射在頸部皮下或者是在淺層肌肉注射。
雞大腸桿菌病是一種相對嚴重的傳染病,癥狀表現復雜,診斷和治療難度大,如果沒有及時干預或者是采用的干預方法不恰當,將會帶來極大的損失影響。所以在推動養雞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把防制雞大腸桿菌病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利用科學手段完成病情診斷與治療,同時根據病情的發生條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