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俊,李 進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年來,全球聚氯乙烯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周期,行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印度、越南等國家對氯堿產品的需求增長強勁,成為聚氯乙烯消費的新興市場[1]。
中國的聚氯乙烯產能穩居全球第一,聚氯乙烯行業經歷了深度調整期后,進入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石化市場供需格局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對行業的發展影響巨大,中國聚氯乙烯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美國頁巖氣的開發和產量的爆發式增長,使得頁巖氣逐漸成為全球乙烯原料市場的新生力量,影響全球乙烯及下游產品的市場格局。經測算,相比于原油路線和中國電石法聚氯乙烯工藝路線,以美國頁巖氣-天然氣-乙烯-聚氯乙烯工藝路線生產的聚氯乙烯成本可降低近50%,強大的成本競爭優勢對中國氯堿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形成巨大的挑戰。
2020年,“美國大選”在石油和天然氣的能源相關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拜登作為新任美國總統上任以來,在能源政策方面,計劃發展綠色能源,推動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傾向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禁止在公共用地上進行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對頁巖氣開采持有謹慎態度。拜登主張加強頁巖油業監管,主張淘汰頁巖油開采過程中的水力壓裂技術,阻止頁巖油的供應有可能影響美國乙烷等輕質原料氣的產出,影響中國的乙烷進口,進而影響乙烷裂解裝置的開工率,乙烯市場面臨供應量下降和價格上升的風險。此外,拜登政府有計劃重新與伊朗建立聯系,有意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封鎖,伊朗甲醇的出口量會出現較大增長。中國每年進口甲醇超1 000萬t,為東部沿海采用進口甲醇制烯烴生產乙烯原料的企業提供了充足且低價的原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聚氯乙烯作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通用型樹脂合成材料[2],行業發展也受到內循環和外循環的雙重驅動。
內循環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化工行業由原油初加工的基礎化工模式發展為煤化工、烴類深加工結合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原料供應已實現了多元化,但下游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生產仍有短板,產業鏈一體化、規模化模式尚未形成。目前,聚氯乙烯樹脂加工制造業存在加工工藝、裝備設備水平層次不齊的問題,制約了聚氯乙烯樹脂加工工業的發展。因此,加強基礎原材料與終端產品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合作,將聚氯乙烯樹脂產業鏈向下游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生產板材、型材、地板革、薄膜等能廣泛用于建筑、交通、工業、農業等領域的終端制品是構建行業內循環的發展途徑。
在外循環方面,國際貿易決定了化工原料和產品等的進出口,新形勢對外貿結構的優化升級及高水平貿易平臺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進口甲醇、乙烯等基礎原料,通過國內一體化產業鏈生產加工模式,生產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聚氯乙烯加工制品,積極擴大聚氯乙烯制品的出口份額,將其積極嵌入國際高端價值鏈,換取大量外匯再購買基礎原料用于生產加工,形成行業外循環。因此,構建行業國內國際雙循環模式,不斷將產業鏈向下游衍生化學品延伸,生產更多的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是聚氯乙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和《氯堿行業“十四五”規劃》為聚氯乙烯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發展思路。
《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提出石化行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石油和化學工業體系,推動中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主要任務中指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統籌考慮煉油產能過剩和乙烯、芳烴原料供應不足并存的結構性矛盾,充分優化煉化一體化發展模式下乙烯、芳烴的原料結構,嚴控新建電石、氯堿低端產能;要大力提升產業創新自主自強能力,攻克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深入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以煉油、石化、氯堿等行業為重點,加快推廣清潔生產技術;開展電石爐氣等資源性尾氣生產化學品的綜合利用[3]。
《氯堿行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行業“十四五”發展路徑[4],在行業布局方面,要統籌考慮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氯堿及相關產業集約建設;在技術創新方面,要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無汞觸媒和其他無汞催化工藝的應用,深度開發高附加值耗堿、耗氯產品,重視聚氯乙烯新品種和專用料的開發;在綠色發展方面,要加強對廢水廢氣污染防治,加快推進無汞觸媒產業化進程,加大對主要氯產品傳統工藝清潔生產工藝研發與改造;在循環經濟模式方面,推動氯堿化工與鹽化工、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結合發展模式,優化原料與產業鏈結構,完善以廢棄物資源化為核心的資源再利用產業鏈;在安全生產方面,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提升行業本質安全;在國際合作方面,要繼續加快氯堿行業國際化步伐,推動行業產品走出去、原料引進來等方面合作,促進資本、裝備和技術走出去。
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特點奠定了中國電石法聚氯乙烯的主流地位,美國頁巖氣開采的爆發式增長使得乙烯的成本大幅下降,天然氣制烯烴、煤制甲醇制烯烴等工藝使得乙烯的來源更為多元化,為聚氯乙烯行業原料的獲取開拓了新路徑,同時為氯堿行業與現代煤化工、石油化工行業的有機對接和協同發展提供了契機。原料多元化推動氯堿化工與現代煤化工、石油化工緊密結合,為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
深入推動氯堿化工循環經濟閉路循環是行業發展趨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氯堿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已研究開發出了電石渣制水泥、離心母液水回用、電石爐氣綜合利用等“三廢”循環利用技術[5]。目前,部分氯堿企業把電石渣制石灰作為技術研究方向,可實現“石灰-電石-電石渣-石灰”的資源閉路循環。聚氯乙烯樹脂主要用于生產各類塑料制品,而塑料的回收一直是社會熱點問題,聚氯乙烯生產企業在將產業鏈延伸至塑料加工的同時,需建立“聚氯乙烯生產-聚氯乙烯制品加工-聚氯乙烯制品回收再利用”的塑料制品閉路循環,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環境破壞的最小化。
2020年,全國兩會報告中提出,污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化工行業污染是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來源之一,聚氯乙烯行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行業,同時也是高耗能行業,電石法聚氯乙烯汞污染及有機氯產品的廢水處理問題面臨巨大的環保壓力。高含鹽有機廢水處理是制約聚氯乙烯行業綠色發展的“瓶頸”[6],高鹽廢水量大、成分復雜、生化處理難、處理費用高且回收后銷售困難,因此,企業要通過合作開發、技術引進等方式研究高鹽廢水生化處理技術,使得回收鹽達到氯堿裝置電解鹽的標準。中國從2018年開始環保整治行動,高壓環保政策實施成為常態化。聚氯乙烯行業必須要在國家整體戰略發展布局的要求下,堅持綠色發展,充分利用先進工藝裝備,從原料選擇、節能與碳減排、資源綜合利用、“三廢”治理等方面對傳統工藝和裝置進行改造提升,加快綠色工藝、綠色產品等先進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推動綠色工廠建設,轉變生產模式,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速行業走上安全、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道路。
創新是使化工企業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保持發展的關鍵,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前提。近年來,聚氯乙烯行業技術創新能力有所提升,授權專利數量大幅增加,但涉及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較少,在聚氯乙烯綠色新工藝開發、高端化聚氯乙烯產品加工技術研究等方面存在短板[7,8]。
在聚氯乙烯樹脂品質方面,中國的樹脂產品品質仍有提升空間,聚氯乙烯企業需在聚合技術、生產工藝控制等方面加強技術創新研發,進一步優化聚合工藝,形成先進的生產控制技術,與國外產品進行技術對標和品質對標,生產質量優、穩定好的樹脂產品。在聚氯乙烯樹脂高端化、差異化方面,全球聚氯乙烯類樹脂牌號多達三千多種,中國僅有一百多種,且70%以上聚氯乙烯用于傳統管材、型材等中低端領域,需針對聚氯乙烯改性專用助劑和相關裝備開展技術攻關,開發出多樣化的高端聚氯乙烯樹脂。另外,聚氯乙烯行業存在上游生產企業和下游加工企業脫節現象,未來需在聚氯乙烯專用料研發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推進上游生產企業與下游加工業深度融合,推進行業不斷向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十四五”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但中國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沒有變化,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為中國聚氯乙烯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聚氯乙烯企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形勢下,要強化頂層設計,以戰略引領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堅持技術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重視節能環保和行業本質安全,為聚氯乙烯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綠色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