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 湖北新業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集團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對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進行規劃是當前我國實現國有企業集團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結合國有企業集團的整體發展趨勢而制定相應的內部審計,不斷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是提升國有企業集團整體競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相比較我國其他一般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而言,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以內向服務為目的。以內部服務為主要目的的審計工作的發展,決定了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不僅需要加強對于經濟管理方面的控制[1]。同時,還需要在提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的同時,結合企業的發展情況,制定和完善出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和策略。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管理人員和組織者,這一特點就直接導致了其與其他企業內部審計的差異。
第二,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與會計工作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它主要是作為一種管理工作被用于企業集團的治理工作當中。會計財務人員需要以企業的總體發展為目標,直接參與到各項經濟管理工作當中,不能因為各方面的利益沖突而影響自己的職業判斷和分析。而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之上,企業的會計控制制度審計也逐漸體現出了其作用重要性。企業通過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選出相應的內部審計負責人,在負責人的帶領之下,確保審計報告的內容做到真實性和客觀性。但是由于其本身并不直接參與到這些機構的業務經營活動,在組織形式和組織活動中,也不會受到這些機構的領導。所以,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相對于一般的審計工作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第三,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具有廣泛的審查范圍。國有企業集團其本身的規模是較大的,不僅需要對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別進行內部審計,其審計的工作量非常之明顯。加上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主要是對內服務,提供的服務內容多樣化,就決定了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具有較廣的審查范圍,能夠直接對企業內部所有的經濟活動和業務進行審計[2]。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上升,國家有關審計部門對于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已經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國有企業集團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創新體制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對于推動國有企業集團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2018年,審計署審計長會議審議通過《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很多國有企業集團為了提升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已經成立了相應的審計部門,配備了專業的內審人員。例如,公路局、住建局、水利局等都已經成立了相應的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實際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環境的種種影響因素,導致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無法有效開展,而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也成了一項表面工作。導致這一發展現狀的主要原因分析有如下幾點。
首先,國有企業集團在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方面已經逐漸引起了重視,就當前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集團在內部審計機構方面的設置情況來看已經有了較好的成效,并結合國有企業集團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但是還存在部分的國有企業集團下屬企業并未制定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和機構。例如,集團層面做得好,但是下屬層面由于業務形態復雜,沒有配備專門的內部審計人員,很多對內審工作不重視等。從而影響到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不能為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條件。
其次,絕大部分國有企業集團在內部審計工作設立和內部審計機構設立的同時,并未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對于任何一個國有企業集團的整體發展而言,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當前呈現出來的很多問題足以說明,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建設不完全,直接導致了企業得不到較好的發展。國有企業集團雖然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但審計工作實施片面化問題嚴重,并未將審計工作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給后續的監督檢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最后,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理念和方式創新程度不夠。有的國有企業集團雖然已經成立了相應的內部審計機構,并且制定了內部審計制度,但是,對于審計體制的實施僅僅是流于形式化的現象。內部審計人員對于審計制度管理問題并不重視或者采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已經無法實現當前經濟發展的情況,直接導致了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4]。部分國有企業集團對于審計工作的建設程度薄弱,所使用的審計手段、技術方法不夠創新,更沒有認識到科學、系統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給國有企業集團發展帶來的優勢。以上幾個因素都是直接導致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的主要原因。
科學、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能夠保障國有企業集團的運行和發展,以及能夠幫助國有企業集團完善企業治理、增加集團價值和實現企業目標。通過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或者是某種管理措施手段,能夠保證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各項資金的有效利用,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耗,節省企業運行成本的同時還能提升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從而提升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水平和質量,對推動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企業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重要的特殊形式,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但是就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很多國有企業集團對于自身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審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經常出現經濟領域違紀違規問題,給國有企業集團的整體管理帶來一定的限制。而發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的審計制度工作建設不足,并且對于相關的財經法規制度的認知程度不夠,導致企業內部出現問題。而國有企業集團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出完善的審計制度可以將以上所述問題解決,有助于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管理工作的優化,同時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根據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完善制度建設,制度的建設能夠幫助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所在,對癥下藥地進行整改和處理。內部審計控制管理工作的實施是其作用的表達形式,同時也是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的具體體現,能夠幫助企業的整體發展獲得更好地提升,對于促進企業實現自己的目標有著重要意義[5]。
筆者在上文中說到,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特征。而國有企業集團在制定相應的內部審計工作時,需要將其獨立性作為最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原則來進行設置。因此,國有企業集團在進行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時,應當始終將這一原則貫徹在所有審計工作當中,要求內部審計機構在人員配備工作開展和經費支持等方面與被審計單位保持獨立,獨立行使審計權切,消除和減輕來自外部的干預和阻力,從而彰顯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此外,還需要重視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的培養,通過提高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確保后續內部審計工作有效獨立地開展。
首先,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層次規格一定要相比較其他常規管理部門的水平更高;其次,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員應當將各個階段國有企業集團內的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發展情況向相關的領導負責人進行匯報,確保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有效地開展;最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需要最大限度地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避免造成內部審計工作受到外界金融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無法開展的現象發生[6]。所有的內部審計機構所設置的實際工作,都應當是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開展的,為國有企業集團后續重大決策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
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中權威性的影響因素是第二影響因素。通過內部審計工作,能夠發現國有企業集團財務活動和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點,并在此基礎上能夠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國有企業集團及時整改。因此,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應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在國有企業集團各個階段的管理工作中都能夠體現出相應的權威性特點,權威性越高則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體現出來的作用也就越高。因此,對于內部審計機構權威性的管理已經成為國有企業集團管理階層重點關注的一個對象。國有企業集團應當確保所有的內部審計人員在經費方面的設置局面得到相應的緩和,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過程中其他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原則和審計全面管理原則兩個方面。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需要有專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支撐的基礎上才能開展的,只有培養并擁有一支業務素質過硬、職業道德、高效思想、政治可靠的審計人才隊伍,才能確保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開展。
內部審計機構開展的審計工作是直接貫穿到整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的,它們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系全面貫穿的鏈條關系。因此,內部審計機構在開展審計工作的同時,需要以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堅持全面管理的原則,對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對于審計工作中發生的所有問題點,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國有企業集團的經濟利益問題,結合企業審計中存在的問題點,制定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解決對策。確保所有的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都能在有據可查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內部審計機構還應當關注企業外部形式的變化情況,及時做好防控工作,保證風險識別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基礎。[7]
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國有企業集團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應當有所提升,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出相應的內部審計機構,制定科學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同時,還需要重視對于內部審計工作隊伍的建設和強化,加強管理和建設工作,不斷做到審計創新,提升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水平,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