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毅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728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全球發展已步入大調整、大變革時期。對于整個能源化工行業而言,周期性問題和結構性問題相互交錯,環境變化和體制變革相互影響,內部矛盾和外部沖擊相互作用,存量風險和增量風險相互疊加,進入風險易發、高發的窗口期,面臨風險可能集中釋放的嚴峻挑戰。石油石化國企產業鏈長、業務多元,面臨的風險領域多、傳導機制復雜,要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駕馭種種不確定性因素,要將風險挑戰轉化為發展機遇,關鍵是要有效識別和管理各種風險,不斷創新風險管理機制,完善風險管控體系,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在國資委頒布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石油石化行業特色,結合國有企業特征,將石油石化行業國有企業面臨的風險概括為宏觀環境、戰略投資、市場變化、可持續發展、財務管控、國際化經營、生產經營、法律合規和政治穩定等九大方面。
(1)宏觀環境風險,即由于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宏觀政策及政府監管等發生變化導致的風險。
(2)戰略投資風險,即在重大投資、顛覆性技術等重要戰略性環節的決策方向及前瞻布局、資源投入產出、執行落地、評估評價等失誤,導致無法有效實現戰略目標的風險。
(3)市場變化風險,即由于市場競爭加劇、供需失衡、原料及產品價格波動、國家間的貿易摩擦等導致市場環境發生不利變化,以及由于匯率利益、金融市場的不利變化導致的費用增加和金融業務虧損等風險。
(4)可持續發展風險,即對公司長遠或當下利益構成威脅,影響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風險。
(5)財務管控風險,即由于財務政策、運作及管理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導致財務結果與預期目標產生偏差,使公司蒙受損失或未能實現更大收益的風險。
(6)國際化經營風險,即在國際生產運營過程中,由于市場、政策等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自身對國際環境、境外法律法規和文化的認知和適應能力的局限,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業務受阻及聲譽受損等風險。
(7)生產經營風險,即公司日常生產運營過程中,由于外部競爭加劇、經營環境惡化或管理不善,以及自身對環境的認知和適應能力的局限,導致人員、財產損失,或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的風險。
(8)法律合規風險,即由于違反相關國家和地區法律法規、監管要求,以及公司的相關規定,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
(9)政治穩定風險,即對公司組織隊伍的政治作風和意識形態、公眾形象及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動搖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地位的風險。
緊扣建設世界一流公司這一愿景目標,堅持黨的領導,全面依法依規治企,提升抗風險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全面提升石油石化國企風險管控能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風險偏好設計方面,依據《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及《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在分析石油石化國企風險偏好現狀的基礎上,明確公司風險偏好及風險容忍度,通過風險偏好反映公司對風險的基本態度,為戰略制定、經營計劃實施及資源分配提供指導。
在明確重大風險,及其偏好與防控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適應石油石化國企各項重大風險的風險評估標準,用于評價重大風險的風險等級,回答風險是屬于重大、重要還是一般的問題。
2.2.1 風險識別的方法與范圍
聚焦石油石化國企面臨的九大類重大風險,通過詳細梳理各業務與管理關鍵環節的風險關鍵點,進而分析風險發生的潛在原因,形成風險清單。
(1)宏觀環境風險識別:主要包括與石油石化國企業務有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石油石化行業政策動向和市場走勢等方面的各類風險事件。
(2)戰略投資風險識別:主要包括與石油石化國企能源轉型、重大投資、重要科技創新業務有關的關乎公司戰略決策、管理、執行等方面的各類風險事件。
(3)市場變化風險識別:主要包括公司原材料和產品的價格及供需大幅波動,以及主要供應商、客戶、服務商、交易對手等的信用評級下降和運營狀況出現問題等各類產業與金融市場的風險點。
(4)國際化經營風險識別:主要包括各國政局形勢、國際石油石化公司在國際化經營中曾經發生的風險事件,以及石油石化國企通報的國際化經營風險事件等。
(5)生產經營風險識別:主要包括近年來國內石油石化行業在運營管理中曾經發生的風險事件、石油石化國企通報的風險事件,以及尋找自身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等各類風險事件。
(6)財務管控風險識別:主要包括由于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稅法合規性和金融監管政策改變等導致的風險,以及近年來公司在財務管理中的關鍵風險點。
(7)法律合規風險識別:主要包括由于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變化,以及本企業簽訂的重大協議和合同涉及重大法律糾紛,包括安全環保、行政訴訟、勞動糾紛和合同風險等各類案件。
(8)可持續發展風險識別:主要包括影響石油石化國企發展動力的科技創新與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風險,以及公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風險等。
(9)穩定風險識別:主要包括違反黨的紀律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問題,黨建質量、政治作風情況、堅定理想信念、公眾輿論及社會穩定等方面存在的關鍵風險等。
2.2.2 風險評估的方法與原則
風險評估標準的設定即要確定風險等級,而風險等級由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兩個維度確定。風險等級分為重大、重要、一般三個等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可用概率來表示,影響程度可用損失金額來表示,均分為“極低”、“低”、“中等”、“高”、“極高”五個等級。設計風險評估標準應遵循如下原則:
(1)風險評估標準的設定應反映企業價值觀、目標和資源,與企業風險管理方針一致,并貼合企業實際。
(2)風險評估標準的設定應依據法律、監管要求和石油石化國企相關的管理制度及業務制度等。
(3)風險等級確定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可遵循如下等式:風險等級= 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發生的影響程度。
(4)風險等級分為一般、重要、重大風險三類。風險發生的影響程度與可能性均分為極低、低、中、高和極高五個等級。
(5)風險評估標準中采用的風險指標要求可量化、指標數據可獲取、數據波動能夠反映風險變化等。
基于石油石化行業國企面臨的九大類風險及其特征,設計風險量化預警指標體系。同時所選擇量化指標應盡可能多的涵蓋相關風險信息,且通過對該風險預警指標的監控與管控可以較好地覆蓋風險防控重點。
2.3.1 宏觀環境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避免對國內外宏觀經濟及政局形勢判斷失誤,避免對于宏觀政策及政府監管理解落實發生偏差等風險,以駕馭發展趨勢,把握時代機遇。特別要加強對宏觀經濟風險的監控,重點監控指標為GDP 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等。
2.3.2 戰略投資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規避與現行政策相左的風險,確保公司戰略目標和戰略規劃符合國家大政方針;避免公司戰略決策及科技創新出現重大失誤、戰略投資出現巨大虧損,能夠為企業找準市場定位,贏得競爭優勢;避免戰略規劃執行出現顯著偏差,以確保公司戰略規劃得到有效執行和落實,促進公司增強中長期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要加強對投資風險等的管理。關鍵管控指標包括期內投資總額、未達投資預期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數量及金額等。
2.3.3 市場變化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避免各類市場競爭、價格波動或金融市場環境的不利變化給公司生產經營造成經濟損失。如避免對市場及價格變化預判不足,以保證公司市場份額穩定、經營業績向好等。減少由匯率利率波動造成的匯兌損失和財務費用增加,避免金融衍生品業務投機,以保證金融業務健康發展,與主業有效協同。特別要加強對市場競爭與價格、利率匯率等方面風險的管理。關鍵監控管控指標包括原油價格變動、綜合利率水平、中國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美國10 年期國債收益率、資產負債表視角匯率風險敞口變動率、現金流視角匯率風險敞口變動率、在岸美元人民幣匯率(USDCNY)波動率等。
2.3.4 國際化經營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規避公司面臨的外部國際化環境的不確定性,以提升自身對環境的認知和適應能力的局限。如避免國際化戰略決策出現重大失誤、戰略投資出現巨大虧損、戰略規劃執行出現顯著偏差;避免出現重大境外公共安全事件、文化沖突、國際貿易不合規、政局風險等,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業務受阻和聲譽受損等,以保證境外生產經營的順利推進,集團國際化戰略得以實現。特別要加強對境外公共安全、境外工程項目等方面風險的管理。關鍵管控指標包括業務所在國(地區)項目員工數、境外員工總人數、跨國指數等。
2.3.5 生產經營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規避公司日常生產運營過程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避免市場競爭加劇和價格劇烈波動等導致的經濟效益損失,避免工程項目管理延期,避免發生質量事故,避免發生人員傷亡事件等,以保證生產經營的安穩長滿優。特別要加強對工程項目管理、質量、生產安全等方面風險的管理。關鍵管控指標包括工程項目逾期率及超概算率、20 萬工時死亡率、20 萬工時事故事件率、20 萬工時總可記錄傷害率、質量事故數量等。
2.3.6 財務管控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規避財務稅務政策、財務稅務運作及財務稅務管理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避免債務發散、財務成本上升、現金流劇烈波動、信用交易對手違約等情況,以保持合理債務結構,有效控制成本,實現預期的財務管控目標,爭取公司經濟效益最大化。特別要加強在信用、債務、稅務、現金流等方面風險的管理。關鍵管控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帶息負債比率、凈帶息負債/ EBITDA 比率、經營現金帶息流動負債比、稅收滯納金及罰款、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一年期以上應收賬款變動率等。
2.3.7 法律合規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確保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法律法規、監管要求,以及公司的相關規定。避免自身知識產權在涉外業務中被侵占,避免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避免不滿足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的要求等,以保護股東、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司的良好形象。特別要加強在境內外法律合規管理、境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關鍵管控指標包括案件數量及金額等。
2.3.8 可持續發展風險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避免關鍵核心科技創新和人才流失,以及人力資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風險,消除影響公司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以保證公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特別要加強科技創新及人才流失、人力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風險的管理。關鍵管控指標包括外排廢氣中二氧化硫量、外排廢氣中氮氧化物量、外排廢水COD 量、外派廢水氨氮量、危險廢物量、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數量、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流失率、全員勞動生產率、人才結構等。
2.3.9 政治風險管理防控重點及量化指標
重點是避免違反黨紀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問題,避免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等問題,堅決避免重大維穩事件的發生,以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強化石油石化國企政治作風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改善公眾形象,維護社會穩定。特別要加強黨風廉政、黨建風險、輿情風險、穩定風險及意識形態風險等方面的管理。關鍵管控指標包括重大級以上負面輿情率、重大穩定風險事件率等。
對于石油石化行業國有企業而言,不同階段風險防控的重點應存在不同。其中,近期重點是防控短期面臨的經營性風險,保障公司經營目標和財務目標實現,確保完成國資委相關會議和石油石化國企工作會議既定的業績目標;中期重點是防控中期面臨的結構性等風險,保障公司投資目標的實現,確保投資順利回收,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遠期重點是防控長期面臨的能源轉型的系統性風險,保障公司戰略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確保公司戰略不偏離正常軌道,長遠發展的基本面向好。
應定期依據業務戰略、風險水平,以及以往年度風險偏好體系運行情況,對風險偏好陳述報告進行調整,并上報審計與風險委員會、董事會進行審議。公司在經營情況發生重大改變、市場環境突變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公司戰略決策及生產運營的情況下,應及時調整風險偏好陳述報告。在調整與更新風險偏好陳述時,主要評估以下四個方面:
(1)評估公司風險敞口、風險分布情況;
(2)評估實際風險狀況是否偏離目標,并分析偏離目標的具體原因;
(3)評估各業務和職能部門風險監控與匯報機制的及時和準確性;
(4)評估風險容忍度和風險指標的設置能否夠有效控制風險水平,驗證風險偏好體系。
組織需要對風險評估標準、量化預警指標進行監測,如果風險評級結果及量化預警指標的浮動區間超出了可以接受的范圍,則可能需要重新考慮業務目標或戰略;調整風險防控目標,重新進行風險評估;重新進行風險優先級的排序;重新制定風險應對措施;重新確立風險偏好等。
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不是孤立的,更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構成了一個相互制約、互為補充的立體式完整系統。“三道防線”融合了前中后臺的部門和人員,只有各負其責,加強“三道防線”的溝通聯系,形成合力,實現信息共享、聯動互動、合理覆蓋,才能建成有效的全面風險管控體系,切實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1)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風險管理機制,實現風險管控的全面覆蓋和深度排查;
(2)健全檢查成果綜合利用機制,形成風險管理閉環;
(3)健全三道防線的協同機制,構成相互制約、互為補充的立體式風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