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恒
每年3月“兩會”中有關石油行業的提案,都會成為市場與行業關注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從過去兩年來看,“兩會”提案之所以受關注,主要是因為當年都有不同程度落實,不具備馬上落實條件的也會作為長期關注的問題。
例如,2020年“擴大民營企業的原油進口權和成品油出口權”“深化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及提高原油儲備能力”的提案當年已經落實,分別體現在給予浙石化成品油出口權以及增加原油期貨交割庫上。2021年的“以加強成品油市場監管為突破口,建設高標準成品油市場體系”提案,也在當年國家出臺的征收進口輕循環油消費稅、核查重點地區煉廠進口原油配額使用情況兩項行業監管政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2022年“兩會”有關成品油市場的提案有三條,分別是“持續加強成品油市場整治和監管”“在原油價格處于低位時,鼓勵民營煉廠增加原油進口,增加民營原油商業儲備”“推動國內成品油定價等使用上海原油期貨計價”。與前兩年對比,今年有兩大特點。
三條提案均是在往年提案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內容或提高標準,充分反映出成品油行業正在逐步朝著良性發展的方向進步。同時,表明后續出臺相關行業政策的方向大概率具有延續性。其中,“持續加強成品油市場整治和監管”的提案,是2021年“以加強成品油市場監管為突破口”提案的升級版;有關“鼓勵民營煉廠增加進口原油”的提案,是在2020年“擴大民營企業的原油進口權和成品油出口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在原油價格處于低位時”的前置條件,以及“增加民營原油商業儲備”的行業站位,更加科學合理并具有彈性;“推動國內成品油定價等使用上海原油期貨計價”的提案,則是在過去兩年國內原油期貨市場運行機制及儲備能力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有助于進一步發揮國內原油期貨市場功能的建議。
三條提案都是當前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體現出行業政策導向正在動態適應市場變化,并瞄準解決深層次問題。盡管國家稅務部門已經使用了新的報稅系統,進口調和油原料受到限制,以及針對地方煉廠的安全環保檢查持續加強,但即使在當前的高油價環境下,在地方煉廠盈利水平減少的情況下,市場中仍然充斥著相當規模不帶票及變票的油品參與市場競爭,汽柴油發票被當作商品在市場中買賣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
每當國際油價波動較大或政府監管階段性加強時,市場反映出的資源供需形勢大幅波動正好體現了不合規汽柴油的規模之大。這就是持續加強成品油市場整治和監管的必要性所在。加快民營獨立大煉化企業建設、逐步淘汰分散的落后煉化能力,一直是國家煉化產業發展方向之一。這就有必要抓住合適時機,鼓勵民營煉廠增加原油進口和商業儲備,也能為減輕國內市場波動提供潤滑作用。
后疫情時代,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俄烏局勢進一步推動世界政經格局調整,給中國提供了在世界能源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的機遇。“推動成品油定價等使用上海原油期貨計價”的措施,必將增強中國在區域市場的能源話語權,同時促進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更快實現完全市場化,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穩定的能源供給保障。
總體來看,2022年的“兩會”提案,瞄準了未來兩到三年內行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梢灶A期的是,隨著提案逐步落實,國內成品油市場流通將更加規范,煉化企業的布局將進一步集中、生產將更加穩定,價格的市場化程度將持續提高,為石油行業平穩有序發展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