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振濤
東營偉邦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東東營 257100
常減壓裝置作為煉油企業中的重要設備之一,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擁有較高的地位。常減壓裝置能夠在一定限度上提高工作人員的生產效率,但同時也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一些危險氣體危害現場人員的生命健康,因而本文將重點探討常減壓裝置設備的安全生產措施。
常減壓裝置又稱常減壓蒸餾裝置,此套裝置是煉油加工過程中常使用的基礎性裝置。常減壓裝置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工大量的原油,因而此裝備在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煉廠中常見的常減壓裝置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電脫鹽部分、初餾部分、常壓部分、減壓部分、原油換熱網絡部分、輕烴回收部分。常見的設備主要包括常減壓塔、常減壓加熱爐、換熱器、機泵,其工藝流程為初餾、閃蒸、常壓、減壓。常減壓裝置的主要作用是要將原油分離成各種油品和下游裝置的原料,以便工作人員進行之后的工作[1]。
煉油所用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煉油廠的工作人員在使用常減壓裝置進行生產時,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并時刻謹記安全生產要點。工作人員在采用常減壓裝置進行安全生產時,需要對各項操作指標進行檢查,例如生產溫度、液面、壓力等,要保證相關指標在規定的范圍內,同時還要避免相關數據產生較大的波動。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有可能遇見因儀表管線被凍結阻塞而造成指示有誤的情況,從而使相關人員進行錯誤操作。針對此類現象,現場的技術人員要注意對儀表管線進行保溫操作,使儀表管線始終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從而減小生產人員誤操作的概率。
現場的技術人員在使用常減壓裝置進行生產時,要將一部分精力放在對塔底和塔頂的壓力差以及對溫度差、回流比的監視上。尤其要注意塔頂溫度和回流比,當工作人員在生產的過程中發現溫度異常或回流比值過大時,要及時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調整,從而使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得到提高。
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煉油廠內的動靜密封點較多、生產環境較高,發生氣體泄漏的概率也會增大。常減壓裝置內可能會產生易燃易爆或有毒的氣體,當發生氣體泄漏后,可能會使生產現場發生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等情況,從而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因而在使用常減壓裝置進行生產時,現場的技術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定進行操作,并重視對密封點的檢查,同時還要注意及時消除跑冒滴漏的現象,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安全隱患,從而真正做到常減壓裝置的安全生產[2]。
工作人員要想使用常減壓裝置設備進行安全生產,需要先從源頭去除安全隱患。此源頭是指使用的常減壓設備的質量,為了使工作人員在煉油廠內進行安全生產,相關企業需要先保證常減壓設備的質量。這就要求采購人員在進行設備采購時對所采購物資的質量進行多方考察和比較。并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對使用設備進行挑選,在挑選時,采購人員可以從常減壓設備的外形、尺寸、規格、型號、質量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在決定采購之前,還要與設備制造廠家簽訂質量保證書,這樣才能為設備的后續使用提供保障。
當常減壓裝置設備購回后,煉油企業要請專業人員進行安裝。正確安裝常減壓裝置是后續進行安全生產的前提條件之一,部分煉油企業相關負責人為了方便,忽視正確的設備安裝方法和步驟,采用錯誤甚至違規的安裝方式,使得整套常減壓蒸餾裝置在后續進入生產環節后出現歪斜、松動、振動等現象,從而給現場的工作人員帶來一些安全隱患。在常減壓裝置設備安裝過程中,安裝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安裝,并結合當時的位置環境,選擇相對平穩的空地進行安裝,盡量創造出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產的安全性[3]。
進入正式生產環節后,相關工作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在整套常減壓裝置中,不同的設備都有其不同的使用特點,且不同的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所需的電壓、轉速等條件都不盡相同,煉油廠內的工作人員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嚴格區分不同設備的使用特點。一般而言,工作人員在采用常減壓裝置進行生產時,如果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并認真區分不同設備的使用條件,能夠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煉油廠內發生安全事故。但如果工作人員在日常的生產操作中不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或者出現超溫超壓運行等情況時,則會使生產現場的安全隱患大幅度升高,從而威脅到現場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此外,工作人員在每一次生產之前,都需要做好充足的運行準備工作,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的生產操作對現場設備進行適當調整,從而使生產條件達到所需的安全要求。
任何工作在執行過程中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來約束相關工作人員,使用常減壓裝置進行安全生產也不例外。通過建立相關規章制度能夠使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安全生產時降低安全風險,且能夠為相關煉油企業減少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1)針對常減壓裝置的使用情況制定相關的設備使用規則,設備使用規則能夠在最大限度上規范工作人員的生產行為,使煉油廠內的生產人員正確使用常減壓裝置進行生產。在此過程中,相關負責人可以在生產現場安排一到兩名專門的監督人員,對現場生產人員進行監督管理,當發現個別工作人員采用了不恰當的操作方法時,監督人員要及時進行糾正,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如果監督人員發現現場個別生產人員對常減壓裝置設備不了解或對操作流程不熟悉,則需要讓其立刻停止生產并為其安排專業培訓。在進行專業培訓時,負責培訓的人員要為其詳細講解常減壓裝置的構成、功能、使用條件等,同時還要傳授其一些必備的操作技巧,讓生產人員對整個操作設備以及操作流程有詳細了解后,再正常參與生產工作[4]。
(2)對企業內的工作人員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一個企業要想在將來得到穩定的發展,就需要用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約束。尤其在煉油企業中,每日的生產工作具有較大的危險性,為了保證日常生產工作的安全性,更需要加強企業內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建立管理制度,能夠使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得到加強,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
企業可以采取責任到人的管理制度,為每位工作人員分配具體的崗位和生產內容,并建立責任制,讓每個生產人員對自己所在的生產區域負責,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責任意識。企業在建立管理制度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將其與獎懲制度進行結合,使工作人員每日的生產情況與獎金掛鉤,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安全生產的效率。
在常減壓設備的使用過程中,現場的工作人員需要重視設備后期的檢修工作,設備檢修工作包括對設備進行巡回檢查、進行協同檢修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維修工作。
由于常減壓設備具有一定的連續性,且在生產過程中會給現場人員的生命健康帶來一定的威脅,因而煉油企業內的安全監督人員應對設備進行巡回檢查,并建立完善的檢查制度。所建立的檢查制度中應包括對操作人員的檢查工作、對片區維護檢修人員的管理工作以及對現場技術人員的監督工作等。
安全監督人員在巡回檢查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不同形式的安全隱患,并將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階段,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內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要時刻關注常減壓設備的運行狀態,保證在巡回檢查中減壓裝置一直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協同檢修工作需要安全監督人員結合不同的生產工藝對各個設備進行協同管理,由于在使用常減壓設備進行生產的過程中,各個操作單元的設備、多個系統組成的子系統中的設備以及多個子系統所組成的總系統間的設備都由管道相連,因而在設備進行生產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保證從生產原料轉變為所得產品的整個階段,常減壓設備不能出現間斷、停留或機械運輸等現象[5]。
此外,在設備后期檢修工作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生產過程中的設備維修工作。大型設備在投入使用后通常會有一年的初始運行期,初始運行期結束后會進入3~5a 的穩定期,隨后設備會進入衰老期。衰老期是設備發生故障的主要時期,且煉油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通常會發生各種意外情況,常減壓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時,維修人員不得不對設備進行維修工作。這時裝置區內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的氣體、液體等,因而維修人員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設備維修,將大幅度提高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針對這種情況的維修工作,現場維修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采取安全措施,且對于此類維修工作,需要有特殊崗位操作證的人員才能進行維修。
隨著時間的推移,常減壓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材質老化現象以及腐蝕泄露現象,當常減壓裝備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以上問題時,相關人員需要對常減壓裝置開展防腐工作。常見的常減壓裝置設備腐蝕包括為塔頂的冷凝系統腐蝕、高溫下的硫腐蝕、高溫下的環烷酸腐蝕以及煙氣底露點腐蝕。
針對以上常減壓裝置設備的腐蝕情況,相關人員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常見的有工藝防護、耐腐蝕材料的防護以及腐蝕監控。工藝防護通常指業內人士所說的“一脫三注”工藝,“一脫”是指脫鹽,“三注”是指注堿、注氨、注蝕劑。在脫鹽環節,相關人員需要將原油中的所有氯化物過濾掉,通過減少氯的成分來達到降低腐蝕的目的。
另外,在常減壓裝置設備中的高溫部位中添加耐腐蝕材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防腐的效果。這種防護方法主要通過對裝置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的方式,使常減壓裝置設備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從而改善設備腐蝕現象。除此以外,在進行防腐工作時,部分企業還采用了腐蝕監控系統,將該系統安裝在常減壓裝置的常頂換熱器的出口處,結合日常檢測數據對設備的腐蝕情況進行分析,并采取適當的防腐措施[6]。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大幅度提升常減壓裝置設備的生產效率,同時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證生產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