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之涵

自稱懂“馬語”、能與馬無障礙交流的人往往遭到親朋好友的無情嘲笑,但一項近日發表的研究表明,他們的確“有些功夫在身上”。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小組用家馬和野馬做了個實驗。
他們用隱形揚聲器在動物附近播放人類錄音,查看動物們是否察覺人類聲音中蘊含的不同情緒色彩。為避免某些馴養動物對特定單詞作出反應,錄音以“胡言亂語”的形式展現,不包含任何有意義發音。
研究者發現,動物們能察覺人類聲音中的正負面情緒,也會據此作出不同反應。
在接收到蘊含負面情緒的聲音時,它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反應也普遍更快、更強烈。比如,家馬來回踱步的次數明顯增加,野馬的擺尾更加克制(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現)。
而在接收到情緒積極、語調平和的人聲時,家馬和野馬都表現得更加溫順、放松。
這說明,我們怎樣對動物說話,其實非常關鍵。
在動物界,大猩猩的人聲識別才能同樣值得贊頌。
另一項發表于《動物認知》的研究發現,動物園中圈養的大猩猩,不僅能識別熟悉的人類的聲音,還能將聲音與不愉快的回憶迅速關聯。
美國佐治亞大學的研究小組為大猩猩播放了3段錄音,并觀察它們的反應。錄音分別來自:一、照顧大猩猩至少4年的飼養員,常與動物們積極互動,工作時友善而禮貌;二、大猩猩熟悉但并不喜歡的人,包括獸醫和維護工人,二者間常有負面互動;三、其他陌生人。
研究者發現,大猩猩對飼養員的聲音反應甚微。但當聽到陌生人、獸醫和工人的聲音時,它們警惕性迅速攀升,還不時發出悲憤的吼叫。“這或許是其攻擊性行為的前奏?!?/p>
“在野外時,我們也時常觀察到類似情況:大猩猩在聽到陌生聲音或有威脅的聲音后,會立馬放下手中的食物?!膘`長類動物行為生態學家說。
以上研究證明,人類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動物的“心情”。
這為動物福利的改善開辟了一條有趣的新思路,即人類在面對動物時“注意言辭”,可以讓動物減少焦慮,更加自在幸福。
當然,動物們也會積極回應你的“以禮相待”。有些動物可能對你收斂鋒芒、更加溫順,比如馬;有些動物可能會默默記住你,對你與眾不同,比如貓、狗、大猩猩(注:貓和狗已被證明可識別主人和陌生人的聲線,甚至能根據音調,判斷主人的情緒狀態)。
(朱權利摘自《人生與伴侶·綜合版》2022年第8期/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