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如今智能手機普及,很多人不愿動腦筋,不愿展開想象。可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失去想象的你將被淘汰。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顯示,近65%的小學生未來將在當今尚不存在的全新崗位上工作,而如今的各領域工作,將大部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類唯一不能被取代的只有想象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的作者史蒂芬說:“想象力是致富的第一定律。”
瑞士企業家克勞德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經驗有如一粒種子,想象卻是一朵花”,過去我們認為只要有力氣、肯吃苦,就能掙大錢,但那樣起早貪黑、早出晚歸、夜以繼日,靠體力掙錢,只能解決溫飽。其實致富有“捷徑”,就是用腦“多想想”,想象力會讓你發現遍地是機會,往往一個創意就能讓人走上創業之路。
想象力最大的特點是能無中生有。比如,瑞士國土面積小,他們的建筑一般都是小木屋,沒有高大的建筑。但是瑞士人善于想象,他們成立了電梯公司,結果迅達(SCHINDLER)公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公司,成了電梯產業的領跑者。
拿破侖·希爾說:“想象力是當今世上已知的最了不起、最神奇且強大到不可思議的力量。”也許你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基礎,但不要緊,只要你有想象力就夠了。資深心理學導師黃啟團上大學時有一個夢想——周游世界。可他沒有錢,因為他是個農村孩子,家里一窮二白。他想到世界各地著名的工廠去見習,可是人家憑什么讓你去啊?他得知一些企業家想去日本,于是他找到一個在中日友好協會工作的朋友,通過他,聯系到了松下、本田、豐田等知名企業,這些企業里的人聽說他要帶中國企業家來考察,非常歡迎,給他發出了邀請函。就這樣,他組織了一個128人的中國企業家考察團去日本,當時松下總裁和松下所在城市的市長親自接待了他們,這個項目也一炮而紅。后來,黃啟團如法炮制,組織中國企業家先后考察了韓國的三星、LG,美國的英特爾、思科、微軟,德國的奔馳、寶馬,北歐的愛立信等世界著名500強企業。他不僅自己周游了世界,還順帶賺了錢。即使你啥也沒有,只要你有豐富的想象力,就有可能推開財富的大門。
最賺錢的老板,是想象力最豐富的老板。蘋果公司曾經幾次面臨破產。一天艷陽高照,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卻在做美夢,突然他從椅子上跳起來,叫道:“有了,蘋果有救了!”他讓秘書把他的夢想寫下來:“我想要一塊既可以看電影,也可以彈鋼琴的玻璃!”秘書馬上把他的指示傳達到開發設計部,各部門主管和高級工程師聚在一起討論,大家都說沒有這樣的玻璃。有人說:“喬老板在做夢,說的是夢話,別理他。”一個實習生大著膽子說:“老板要的可能是一塊支持多點觸摸的高分辨率顯示器。”工程師們恍然大悟,于是有了觸摸式手機面板。正是因為喬布斯有豐富的想象力,蘋果公司無數次從死亡的邊緣被救回來,成為最賺錢的公司。想象力是賺錢的第一動力啊!
如今,想象力已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但目前我們太多的企業和人被經驗所束縛,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鳥籠必定用于養鳥”。為此,我們需要忘掉經驗,天馬行空,“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異想天開是谷歌的文化,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說谷歌就是要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他鼓勵員工挑戰不可能。比如,大衛·H·克羅克的離奇想法造就了“會飛的郵件”——電子郵件。還有用鋁箔代替瓶子包裝藥片、光盤取代錄音帶,滴滴打車、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的觸發點全部源于想象力。想象力讓手機短信的功能超越了閑聊,如今勝任諸如賬戶查詢、交納網絡游戲費、銀行轉賬、從自動售貨機上買飲料食品等更細致的金融服務。有想法,垃圾也能賣大錢,廢品也能變成寶,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表示,如今進入到了“想象力經濟”的時代。想象力將成為未來世界的經濟核心。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總結說:“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幻想、夢想和預言,即對潛在的明天的想象。”
想象力不是憑空來的,它來自提問。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說,有了科學、藝術、哲學,當你把生命全部的能量從“獲得答案”變成“學會提問”的時候,你將成為改變世界甚至引領世界的真正企業家。艾倫·白睿教授有近三十年在高新技術產業公司擔任總裁的經驗,他說:“作為一個企業家,不僅要問為什么,還要思考為什么不。”想象力將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拿破侖說:“想象力統治全世界。”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勾勒出人類的未來和自己的美好前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