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松
(申都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貴州貴陽 550002)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當前很多建筑技術在其中得到了較好的使用,包含綠色建筑、海綿城市、裝配式建筑等建筑技術形式,隨著微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結合對新時代建筑項目的安全無害、資源浪費、生態平衡等理念的加深,綠色建筑技術被提出。相較于傳統的建筑方式,綠色建筑技術更加注重建筑物本身的實際使用效果。綠色建筑主要是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在建設期間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在生存期間所消耗的物質和能源明顯少于傳統建筑的一種新型建筑技術形式,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1]。這種將理論和時間相互交叉融合的設計方式對于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業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在我國的不斷推廣,很多建筑項目已經將其作為建筑的主導方向,以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地發展;國家及地方建設管理部門也對相應的一些建筑項目作出綠色建筑的指標要求。綠色建筑已經逐漸進入發展蓬勃的時期。無論是政府部門、相關研究機構、房地產企業、設計單位、設備材料供應商還是施工行業都應該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在解決傳統建筑設計中存在著一些不足,還需優化整個建筑的使用性能,實現節約資源、減少廢料的排放,在提升建筑使用效率的基礎上還能提升建筑的整體質量,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促進建筑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支撐。
建筑設計在具體施工之前,甲方的設計單位需要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施工方案設計,以建筑建成后得到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設計目標,在進行項目控制方面做好工程項目質量監管的設計,使得能在實際建筑施工中有效地控制建設施工成本。而傳統的建設設計更多地注重成本控制,主要的目的是將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從而欠缺了建筑設計中其他方面的考量。而將綠色建筑設計使用在整體施工設計中不僅能夠控制和降低施工成本,還能確保后續的各項施工能夠正常運行。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節水、節能、環保方案,并需要確保方案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可實施性,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貫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科學發展理念,可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目標。從而降低自身的施工成本的控制,為后續的建筑施工提供更加周密的計劃[2]。因此,在建筑設計中使用綠色建筑設計技術能夠達到國家要求的基本水準,最重要的是將建筑項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我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建筑逐漸走向存量時代階段,其本身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其中傳統建筑項目設計方式落后,資料浪費、效率不高;勞動密集,作業環境差;信息化建設受到當時的時代和環境限制,水平不高,綠色建筑技術使用總體滯后。加上很多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重,對居民的生命健康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給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為更好地解決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在建筑設計中使用綠色建筑設計技術能夠解決傳統的設計理念中存在的各種資源浪費、居住空間不理想、周邊環境污染等問題;在傳統建筑方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達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目的。在提升整體建筑項目施工質量的同時,能夠減少污染,改善人居居住環境,提升建筑企業的綜合實力。
建筑行業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設計理念運用在其中,首先應當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將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內容運用在其中,保證各種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和節能環保的施工技術能夠得到較好的使用,從而達到降低建筑行業消耗的目的。就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大環境不難看出,很多建筑行業開始重視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融入,能夠使建筑設計在建筑材料的選擇與建筑整體平面規劃中對其進行及時調整,確保后續各項設計理念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這樣的建設設計方式更加符合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是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業現代化的主導途徑,對于建筑行業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造型設計之前,首先應當對整個建筑設計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在了解城市基礎設施的布局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國家建設管理部門實施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規范標準的內容,將現代化的綠色建筑設計技術融合在自己的建設造型設計當中,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①綜合考慮建筑的外觀體型系數,合理的建筑體型系數可以減少建筑的外部風壓荷載,減少建筑的材料使用量。②建筑單體外部造型上的開窗、開洞情況不但影響建筑的外觀造型,還涉及建筑的日照情況和通風情況,合理的開窗和開洞既能美化建筑外觀,也能節約電能和提高建筑空間的舒適度。③建筑單體的外部造型材料選擇上,能選擇合理建材,既能保證建筑的建設成本,也能美化建筑的外觀和建筑的安全性能。以上3 點在設計中都需要進行全面考慮,優化建筑設計方案。
另外,建筑設計人員在做建筑外觀設計時不能局限于建設方提供的紙質資料,設計單位還需要結合整個項目的實際需要和目標對整個施工環境進行初步勘察,了解建筑周邊環境,當地建筑風格體系,當地城市規劃要求等,將得出的實際數據進行整合,制定出相應的建筑外觀造型設計方案,才能統籌考慮,將綠色建筑技術要求融入其中,這樣后期施工才不會因施工方案和實際現狀不符合規定帶來的返工和資源浪費的問題。有了合理的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后續節能材料的應用才能減少材料耗損率,提高施工過程中材料的利用率[3]。從節約建筑能源的角度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將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理念融入自己的建設項目中,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資源的二次使用效率,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為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利益。
隨著當前全球氣溫不斷變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空調的頻率越來越高,通過空調的冷風和暖風調節不同時期室內溫度的變化,已達到人體體感最佳的溫度。但是長時間的使用空調會導致電能的大量浪費,同時對于人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地球長時間的處于空調設備的影響之下,會對大氣臭氧層造成一定的破壞,這是造成環境污染及全球變暖問題的關鍵因素。為更好地減少因長時間使用空調造成的不同影響,設計人員在建筑設計階段應當將綠色建筑設計技術融入自己的設計當中,研究合理確保夏季建筑內通風狀態良好,以及冬季建筑內保溫性能符合使用需求的設計標準。通過這樣的設計形式保證室內的溫度達到恒溫狀態,提升居住的整體舒適感,減少空調的使用頻率的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的綠色建筑目的。例如,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調整建筑物的朝向擺放方式,使得建筑物的朝向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冬季直接避開主風口造成的風力集中的問題,而夏季可以在主風口設計合理開窗面積的窗戶,確保房屋內部的風量達到一定的標準,增加建筑內的通風效果。在設計階段,還需要對房屋內的門窗等進行設計,避免因門窗數量太少,造成的通風不正常的現象,以達到較好的隔熱和保溫的效果,確保綠色建筑設計技術的運用不受影響。
水資源作為人類生存的最為基礎的一項物質,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水資源對于人類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建筑設計人員在將綠色建設理念融入自己的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考慮水資源在設計中的運用。首先應當以“節約用水”作為整個綠色建筑設計的根本目標,具體可以通過設置水循環系統,關注當地的自然降雨量情況的形式,此處可結合借鑒“海綿城市”的設計技術;考慮在屋頂花園設計景觀綠化設施,用于集中集水的裝置,將收集之后的雨水進行集中處理過濾并儲存,經過處理之后的雨水可以直接以管道連接的形式貫通到每一戶居民的家中,直接用于馬桶沖刷,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達到水資源的二次利用,同時還能減少自來水的使用,幫助居民用戶降低自己的用水費用。在設計時,為了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設計人員需要將這種大型的設備設計在較為隱蔽的區域,確保整個建筑施工的美觀達到一定的標準。
同時,對于電氣專業的設計工作也是需要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的。當前我國大力發行的各種環保節能的發電形式已經得到了廣泛普及,設計人員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綠色建筑設計的理念,將太陽能、風能發電等形式結合到自己的設計當中。例如,可以通過安裝太陽能集熱裝置的形式為整個建筑的照明和電梯進行供電;以太陽能作為供熱系統為居民的夏季生活用水提供熱水,而在冬季再使用電能燒水,解決傳統電能燒水的形式造成的各種電能損耗。風能發電的實際設計可以結合本地區的氣候和環境特點,了解風力大小及主要風向,然后結合建筑物總規劃布局情況,分析風力發電的可行性;經過對建筑周邊環境的利用,建筑的水環境,電力的合理利用,實現綠色建筑“健康舒適”的主題設計要求。
建筑設計人員在將綠色建筑設計技術融合在自己的設計中時,不能一味關注如何選擇環保性的材料,達到環保的要求,更多的是需要考慮建筑施工單位的整體施工實力及經濟實力,結合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以及整體經濟作為基礎,設計出相應的綠色建筑設計方案,確保建筑設計達到基本要求的同時,提升整個建筑施工質量。例如,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分析整個地區的地質條件和氣候環境要求,檢查地區是否處于地殼活動板塊區域,檢查近十年以來的氣象災害情況。將這些因素綜合考慮在內之后再進行充分的設計,這也是綠色建筑設計中第一要點“安全耐久”的要求,確保后續的施工能夠順利進行,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融入現代化的建設項目設計當中,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人們的使用環境和整體舒適度,體現綠色建筑設計中“生活便利、環境宜居”的主題。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階段的設計方案的制定應當是基于提升建筑使用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設計人員需要重點關注建筑物的使用價值,結合相關監管部門的整體監管要求制定出相應的監管機制。并且結合建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三份以上的設計方案,將這些不同的方案進行比對,對方案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和調整,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避免影響后續施工建設工作的安全與穩定。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達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設目的。
對于建筑行業的發展而言,建筑施工方案的設計應當是在滿足不同的環境設計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效使用的。因此,建筑設計人員應當從優化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達到相應的綠色建筑的標準,即資源節約的要求。具體可以從節約建筑能源的角度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設計,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資源的二次使用效率。施工單位需要現代化的各項綠色施工技術使用在自己的施工當中,大幅度地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技術標準,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貫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科學發展理念,可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目標。
從建筑設計人員介入建設項目開始就需要結合整個建筑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本文從建筑造型設計、建筑通風設計、水資源及電能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力求將綠色建筑的六大主題“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提高與創新”有效地利用在建筑設計中;使建筑項目在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中體現出其設計作用及成果,為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