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方宏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4)
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范圍和施工內容與工程計劃初期的工程施工定位相關,一般情況下,在有限的工程建設周期中,其工程建設的流程往往比較固定,無論是前期的招投標工作或項目建設方案的優化工作,還是中期的施工建設工作及工程監管工作,或者是后期的工程維護及竣工監管工作,其均應符合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一般要求,即控制細節性要好,控制時效性要強。這樣,才能在出現問題時,將此類問題以數據化的形式與造價控制數據聯系起來,通過系統化的數據控制辦法,調節施工項目成本核算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現階段,工程施工項目成本控制辦法已經具備了體系化特征,這種體系化特征與項目成本核算的數字化核算手段相關,此類數字化的項目成本核算手段可以以一種圖形化的形式直接展現項目成本的控制效果。更關鍵的是,從造價控制角度分析,通過應用這種數字化的成本管理辦法,也可為造價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數字接口,從而可以促使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與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工作有效聯系起來,形成有效的成本核算機制。
建筑工程企業的利益保障條件需要具備適應性特征,這種適應性特征不僅需要表現在工程建設工作目標與市場經濟效益評估結果的適應性方面,也需要表現在環境適應性層面,包括區域性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以及政策環境。在現代化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建設的細節性相對較強,并且在一些新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術的參與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也表現出一定的動態變化特征,而這種動態變化特征往往與會表現在項目成本核算工作之中。期間,在有效的施工項目成本核算流程支持下,企業可以根據具體的施工方案,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明確地定位,并根據此類問題涉及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問題處理角度。更關鍵的是,針對企業工程建設資金的應用方向問題,在開展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可對這種方向進行進一步地優化,促使其不會對企業工程建設的整體經濟利益產生較為明顯地影響。在此這種經濟效益經營背景下,企業工程建設監督監管工作也可得到進一步地細化。尤其是在工程監管部門的部門建設和相關部門工作職能的落實層面,在有效成本核算目標引導下,此類工作將會得到全面的優化,并且將會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發展目標有機聯系起來,從而促使企業可以在開展此類工程建設工作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進而達到工程建設初期的經濟效益指標。
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角度分析,施工質量不僅與施工材料、施工技術以及其他各類施工資源的應用質量相關,更與施工期間施工項目成本的核算工作相關。由于在實際的項目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些設計變更問題,而此類設計變更問題往往會直接影響項目建設的成本。這是因為,在出現了此類問題時,與此類問題相關的結構調整工作或者施工工藝調整工作,均會在資源投入層面出現表現,無論是施工材料的應用數量,還是施工材料應用類型的調整,其均會產生額外的開支。這對建筑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會產生影響,而在有效的核算工作支持下,這種影響會被降到最低。實際上,在項目建設資金的流動過程中,項目資金的流動方向以及流動過程應盡量清晰,在此期間,需要加入與項目成本核算相關的工作,更需要以此類工作為基礎開展監督監管工作,這樣才能將施工質量監管與施工成本核算工作有效聯系起來。而不難發現的是,這種施工監管工作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相對較高,為此,在確定了具體的施工項目成本核算辦法時,相應的監督監管工作要求和能力要求也應準確落實。從施工項目成本核算數據應用模式的角度分析,這種數據應用模式具有一定的預測性,這種預測性即為工程造價控制工作的重要特點,而在項目成本核算的實際過程中,不僅可對項目施工建設的相關數據進行精確度層面的優化,還可以為相關監督監管部門指出關鍵性的管理方向,從而可結合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和實際要求,做好問題處理預案。
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核算內容具有較強的參考性和指導性,這種指導性不僅與施工指導相關,也與資源的應用指導相關,并且對資源應用的指導性往往強于施工指導性。實際上,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其實際的施工成本來源往往相對復雜,其不僅包括與項目施工材料應用成本,也包括與工程技術應用和施工設備應用相關的成本,而其中動態成本對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的影響最為明顯,這種動態成本一方面包括與施工設計變更相關的資源應用成本,另一方面包括與人力資源流動相關的工資變動成本。而此類成本一旦呈動態變化的趨勢,其就會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進度。在有效的項目成本核算工作支持下,管理部門可對此類成本變化的實際趨勢進行細化分析,并選擇合適的角度分析此類問題在實際的施工建設過程中的表現形式,進而能夠提前準備相應的解決方案,降低此類問題對工程建設整體進度的影響。更關鍵的是,在現代化的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一些新型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技術設備的應用,促使工程建設的進度得到了一定的加快。但是此類技術或者設備的應用成本往往較高,需要在前期進行針對性的成本核算,這樣才能促使此類新型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可以在工程施工中表現出較強的應用適應性。
項目成本核算過程中存在的顯著問題即為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參考問題,此類問題會導致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缺乏合理性。從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工作要求的角度分析,其需要與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有效結合,并且在實際的工程建設過程中互為參考和補充,這樣,才能為工程評價工作提供有效參考。而在施工項目成本核算過程中,相關工作也需要與實際的施工建設需求聯系起來,這種需求在施工建設初期可能并不明顯,但是其往往具有一定的施工成本控制導向性。這是因為,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市場化屬性相對明顯,尤其是在針對一些新型的施工材料進行成本核算工作時,其會在不同的施工周期、施工區域中表現出不同的價格特點,而此類市場化因素也成為影響項目成本核算合理性的關鍵因素。另外,從施工工作誤差的角度分析,無論是設備應用和管理誤差,還是材料應用或者技術工藝施工流程誤差,其均會集中表現為項目建設成本層面的問題,此類問題在實際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屬于顯性問題,可以直接對此類問題進行定位。但是,這種問題定位工作的實際操作難度卻比較高,這一方面與工程建設和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相關,另一方面也與項目施工流程的變更要求相關。實際上,這種流程變更不僅包括施工流程或者技術應用順序的調整,也包括施工中的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流程加入,從而促使項目成本核算工作存在一定的動態特征。
此處所指的審核憑證泛指項目施工中的各類實際操作記錄,包括材料應用、設備運行以及施工人力資源的調整數據記錄等。從核算工作基本要求的角度分析,核算工作中應用的數據需要具備較強的參考性,而這種數據表參考性以數據的真實性為基礎。在施工項目成本核算過程中,真實的數據來源于具體的行為記錄,而行為記錄往往具有一定的自發性,這種自發性與成本控制意識相關,具體的實際的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即可表現為節約用料的施工行為習慣,這是一種行為習慣層面的問題。從此角度分析,如果在項目施工建設行為習慣層面出現了問題,則會導致相應的數據記錄過程出現失真問題,這種失真問題在初期并不會有明顯的表現,但是如果一些關鍵數據出現了問題,則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的材料應用成本或者設備維護成本。實際上,審核憑證的完整度需要以科學合理的監督監管工作為基礎,這種監督監管工作并非簡單的工程監管工作,而是細化到施工行為監管領域,觀察并分析在實際的施工項目過程中,與施工材料、施工設備或者施工工藝技術相關的行為,從而對此類行為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確保與此相關的施工數據也科學有效,這樣才能為項目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有效參考,并且也可從施工行為的層面優化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的行為習慣。
施工圖與竣工圖在結構細節上會存在差異,這是由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特點所決定的,但是這種差異的影響范圍不能過大,更不能影響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以及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在選擇了具體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方案之后,工程施工單位需要與方案設計單位進行溝通和交流,溝通和交流的內容需要包括施工圖中的特殊設計要求以及與此類設計要求相關的資源應用要求和設備選用要求等。在明確了此類要求的基礎上,管理部門需要合理選擇施工中的工程管理目標,并將這種管理目標細化到各個項目施工建設環節之中。這樣,才能在適應施工要求的基礎上,符合施工圖中的相關結構設計要求和材料應用要求。但是,在實際的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這種針對性管控工作需要以相對細致的管理流程為基礎,而管理流程往往會具備一定的行為特殊性。尤其是在最終的竣工圖總結分析過程中,如果此時竣工圖的結構細節與施工圖出現差異,則這種差異就會導致工程造價工作出現一定的問題,而此問題會滲透到工程施工成本預算工作中,對此類工作的具體方向和實際的工作重點產生影響。現階段,在BIM 等技術手段的支持下,這種施工圖與竣工圖之間的差異在逐漸縮小,但是其依舊會對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產生不良影響,是新時期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重點優化內容。
健全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制度是新時期建筑工程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效能的有效手段。首先,工程建設管理部門需要結合區域性的政策要求,對工程建設的成本核算流程進行明確的限定,尤其是一些與成本核算憑證相關的文件準備工作,此類工作需要細化到具體的成本核算環節中。其次,管理部門需要對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監督監管要求進行分析,并將這種監督監管要求與具體的施工環境對應起來,明確各級管理部門在此期間需要完成的監督監管工作。同時,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要求進行分析,并將這種工作能力要求加入到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中,促使制度建設工作可以與綜合能力增強工作聯合起來;再者,在這個過程中,管理部門需要借助相對成熟的項目管理方案,對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監管制度進行優化和簡化。這是因為,在區域性的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其區域中的經濟環境、政策環境以及市場環境具有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即促使不同的工程建設項目之間,在項目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層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時,管理部門在參考典型工程案例的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制度建設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本次工程施工項目的實際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優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項目成本核算制度的內容不能過于復雜,否則會導致制度執行難度過高,實際的制度監管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提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精度是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的關鍵要求,也是確保施工項目成本核算有效性的關鍵所在,而提高成本核算精度,需要從市場信息調查和部門信息分享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市場信息調查工作的角度分析,管理部門需要對工程建設期間市場的變化信息進行調查,包括材料的價格信息、運輸成本信息以及相關設備的租用成本信息等。結合此類信息,管理部門需要采用動態管理的辦法,細化成本核算管理流程,并且此間出現的動態管理問題細化到實際的數據管理層面,這樣才能提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精度。其次,從部門信息分享的角度分析,各級管理部門之間應及時分享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相關的信息,此類信息可以是與審核憑證相關的信息,可以是與施工行為管理相關的信息。同時,需要注意提升部門信息分享流程的有效性和即時性。這就要求管理部門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渠道,在出現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相關的問題時,應將次此類動態變化信息及時分享到各部門,這樣才能從信息層面提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整體精度。
全周期成本核算辦法在控制施工圖與竣工圖差異性層面有著較為良好的應用表現,這種應用表現的實際表現形式也相對具體,即可以直接確定竣工圖與施工圖之間的差異性,并對此類差異性實際性質進行分析,包括結構性質、資源應用性質等。首先,在全周期成本核算過程中,管理部門需要從施工建設環節的角度,分析項目建設過程包含的施工環節數量以及各施工環節中包含的具體施工內容。此類施工內容包括技術應用內容和資源應用內容,也包括與人力資源調整相關的內容,而這也是施工項目成本出現變更的原因。為了減低施工環節中成本核算變更的影響,管理部門應積極應用數字化的管理方式,例如BIM 數據管理模型。在應用此數據模型時,工作人員可以針對不同的施工環節選擇合適的數據控制條件,這個條件即為成本核算基準,從而可直接篩選出影響成本核算有效性的數據;其次,在全周期成本核算過程中,管理部門也需要從整體上明確不同施工環節的成本核算要求。實際上,施工項目成本核算要求在不同的施工環節是不同的,并且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這與不同施工環節的施工進度控制要求相關,也與施工環節的成本核算重點內容相關。為此,管理部門在應用全周期成本核算辦法時,應具有全局管控意識,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質量。
總之,在開展與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相關的項目時,管理部門需要在明確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目標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在此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而解決此類問題違法方向,細化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從而切實提升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工作的整體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明確影響成本核算工作質量的具體因素,將此類因素與實際的工作行為、工作規范和工作制度聯系起來,這樣才能關注到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的細節性問題,從而為制定翔實有效的施工項目成本核算方案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制度建設在建筑工程造價控制中尤為關鍵,這種制度建設工作可以為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有效的工作管理規范,并且在這種制度的支持下,一些新型的技術管理流程以及問題分析辦法也可及時得到切實的落實,這樣即可從整體上優化施工項目成本核算流程,并突出期間的工作重點,實際的工作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持續性也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