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愛群
遼寧葫蘆島興城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背倚遼西丘陵,南臨渤海,雄踞遼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東北地區進入關內的重要門戶。綿延118 公里的海岸線,使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水養殖地理優勢。
憑海而生,靠海而立,興城當地沿海海域漁場盛產各類魚、蝦、蟹、貝及海蜇等60 余種海產品,養殖總產量近15 萬噸。2012年,興城多寶魚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近兩年,由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組成的興城市海水養殖科技特派團,在當地積極開展技術服務,對相關產業養殖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特派團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現場指導、舉辦培訓班等方式,積極助推興城海水養殖向高質量轉型。
海參,大家都熟悉,但刺參恐怕沒多少人了解。
目前,全世界已開發食用的海參有60 多種,我國有20 多種。其中自然分布于黃渤海區域的仿刺參(一般稱刺參)是品質最好的,也是當前海參唯一規模化養殖的品種。
遼寧刺參生活環境優良、生長周期長,具有“色黑、肉糯、多刺”的優點,位列“海產八珍”之首。興城“五島”區域是遼參原產地之一,品質較高。其中徐大堡鎮是“遼寧特產海參之鄉”,出產的刺參苗種不僅在本地區使用,還遠銷福建等地,成為國內較受信賴的高品質地標性苗種。
“刺參養殖在興城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產業模式低端,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方式推廣力度不夠,養殖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生態發展意識不強,養殖技術、模式的研發和推廣滯后。”興城市海水養殖科技特派團團長董穎介紹,“當地沒有高效的質量安全保障技術和產品市場溯源體系,雖然有十幾個刺參品牌,但沒有如棒棰島、獐子島那樣的高端品牌,缺少市場競爭力。”
要打造高質量刺參品牌,特派團決定從扶持龍頭企業入手。
興城市大潤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是遼寧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針對刺參產業現狀,特派團在大潤水產建立示范基地,與企業合作繁育適合遼寧本地的刺參新品系“遼參1 號”,至今已經培育至F4 代;協助企業建設微生態制劑擴培車間,通過指導企業培養自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實現了刺參的綠色生態養殖;特派團還幫企業制定了刺參苗種、刺參養殖及干海參企業標準。
2021 年,“葫蘆島市大潤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海水養殖專家工作站”獲批,特派團4 位專家成為工作站進站專家,為建設刺參養殖苗種良種化、養殖生態化、生產集約化、運營智能化的現代化智慧漁業示范園提供科技支持,搭建面對興城市刺參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服務平臺,研究解決產業發展難題。
每年進入10 月,毛蚶就進入了收獲的季節。
特派團的專家前往當地進行貝類養殖指導與技術推廣。針對海域特點及水產品產業發展現狀,專家們確立了以土著品種毛蚶作為當地水產和鄉村振興的優勢品種,開展了土著品種的南繁北養、中間培育、淺海底播等系列研究和推廣工作。
之所以要恢復土著品種的毛蚶,主要是因為,“興城毛蚶曾是遼寧海域標志性生物,是優質的土著灘涂貝類,品質優于國內其他產區,不僅是漁業生產的重要捕撈對象,也曾是重要的出口創匯品種。由于市場需求的毛蚶一直依靠采捕野生資源和多年持續大量采捕及環境改變等原因,資源和產量大幅下降。”董穎向記者介紹。
興城沿海灘涂,多為平緩的泥灘和泥沙灘,潮間帶寬闊、灘面平坦,底質以泥、粗沙為主,是貝殼類棲息的理想場所。
特派團在楊家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
今年,特派團幫企業申請到省農業農村廳水產優勢品種引進更新與改良項目,著重在毛蚶良種的選育、中間育成的銜接、底播技術的改良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截至8 月,已培育出平均殼長14.5 毫米、601 枚/ 斤的大規格毛蚶苗種3500 萬枚,成活率達70%以上。
“苗種于11 月底播,經過兩年生長到2025 年達到商品規格,預期可新增效益200 萬元。”能為興城海域毛蚶土著品種的恢復及毛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技術保障,董穎很興奮。

特派團的專家(左)現場傳授毛蚶養殖知識
海水養殖,少不了魚類。
2000 年,興城市利用地下井鹽水工廠化養殖大菱鲆,2001 年成立了興城現代漁業園區。園區以曹莊鎮為中心,如今已擴展至沿海5 個鄉鎮,養殖戶近600 戶,養殖面積近200 萬平方米,年產量3 萬多噸,占全國產量一半,產值超過10 億元。
董穎細數養殖成績:2012 年,“興城多寶魚”地理標志商標成功注冊;2014 年,曹莊鎮被評為遼寧特產“大菱鲆”之鄉;2016 年,“興城多寶魚”榮獲“最具影響力水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曹莊鎮被列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為保持海水魚養殖健康高質量發展,我們在興城市龍祥源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示范基地,開展海水魚工廠化養殖技術示范,在優質苗種引進、合理密度控制、高效飼料使用、物聯網應用等關鍵技術上進行指導,并通過減少開放式流水養殖模式的規模,減輕養殖尾水污染。”董穎告訴記者。
海浪滔滔,海風陣陣,董穎躊躇滿志。2021 年,特派團幫助興城市編寫了《興城市大菱鲆養殖產業發展規劃》。今年,協助國家海水魚體系舉辦了海水魚健康養殖技術培訓與研討會,圍繞遼寧經濟魚類的養殖技術、養殖模式、新品種研發與應用進行專題研究,通過技術推廣促進興城地區海水魚養殖業健康發展,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由“海洋大縣”向“海洋強縣”邁進的號角已經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