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支隊伍進社區(村),千名骨干包樓宇,萬名黨員訪群眾……今年,沈陽市和平區啟動品質社區建設,以“百千萬”黨員志愿服務活動踐行沈城“兩鄰”基層治理工作部署,引導廣大黨員增強“黨派我來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到“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條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問,問寒問暖問到家”。
聚焦“三環節”,下好招募“先手棋”。“人勤春來早”,早在今年年初,和平區便提早謀劃、廣泛發動、示范帶動,布好了招募的“先手棋”——
和平區將重點任務細化落實到每一天、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制作招募令等工作模板,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操作,提升壯大志愿服務力量的效率;廣泛發動區直機關、事業單位、街道、社區(村)、非公企業、“兩新”組織等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立足實際、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強化“招”的質量;依托自管新媒體、戶外媒體廣泛宣傳志愿服務典型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老帶新”的良性循環,全面營造“人人爭當志愿者”的濃厚氛圍。
夯實“三機制”,把好服務“質量關”。“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和平區健全長效機制,激勵黨員在踐行精準服務鄰里上當先鋒、作表率——
建立“睦鄰雙對接”服務機制,推動百支隊伍進社區(村),制訂月度服務計劃,確保“月月有活動,常年有服務”,擦亮“九大媽”“好八男”等黨員志愿服務品牌;強化“暖鄰幫幫團”服務機制,實施千名骨干包樓棟,全區各社區選派黨員中心戶作為“黨員樓長”,組織包樓聯戶,發動樓棟內的黨員志愿者與居民群眾將空巢老人、殘疾人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叫響“近鄰有我,黨員先行”;完善“助鄰雙崗位”服務機制,建立并推行“工作在機關、志愿在基層、服務雙崗位”的模式,廣大黨員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應對雨雪冰凍災害等任務中迅速響應,將服務形式由崗位履職向志愿服務延伸拓展。
推進“三創新”,抓好工作“閃光點”。為有效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和平區亮出了治理新招——
創新聯絡方式,將服務力量沉下去,實現服務“零距離”,試點“五門行動”(上門、串門、叩門、守門、心門)工作法,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深化“心愿式”服務,建立并推行“三單”(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服務機制;創新激勵措施,建立“積分超市”,根據服務內容、時長以及發揮作用情況進行量化計分,志愿服務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著力實現“奉獻—積分—激勵—奉獻”的良性循環;創新暖心舉措,定制“兩鄰”主題紀念品(例如口罩等),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黨員志愿者發送感謝信1122 封,表彰在各項志愿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基層黨組織63 個、黨員志愿者80 名,扎實推進黨員志愿者隊伍規范化建設,營造“對標先進守初心、見賢思齊勇擔當”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