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亮
最近媒體披露的一批落馬貪官令人惋惜和痛心。不可否認,這些人曾有過輝煌的過往,然而卻在放松自我要求中迷失了方向,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不禁讓人想起唐代詩人杜荀鶴的《涇溪》一詩:“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說的是人在涇溪險石上行走時總是戰戰兢兢、小心謹慎,所以一年到頭沒有人掉入水中;而恰是在平坦無險處,卻常有落水的事件發生。深含哲理之言,當引起我們深思。
要慎終如始,保持“兢慎”的奮斗姿態。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牢記“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的古訓,持之以恒保持“兢慎”的奮斗姿態,“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無論順境逆境、大事小事,都要全神貫注、兢兢業業,時刻保持韌性、韌勁,一往無前,永久奮斗,確保人生航船穩步前行。
要落細落小,以“兢慎”之姿確保行穩致遠。“盡小者大,慎微者著。”歷覽前賢,舉凡成事者,無不是細微處尤“兢慎”;而敗事之因,很多皆緣于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對黨員干部而言,干事創業不僅是自己的事,更是人民群眾的期許和重托。要確保工作不出紕漏,就要力戒麻痹思想,做到從大處著眼、在小處著手,以謹小慎微的工作狀態把工作差錯率降到最低,在穩扎穩打中鍛造實干能力;要“吾日三省吾身”,常想為政得失,常思小事小節,在一點一滴中力爭做到盡善盡美,真正把“兢慎”固化為干事創業的一種習慣,以扎實過硬的作風干好每一件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