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 劉強
骨科門診中經常可以見到主訴“膝關節痛”的小患者。他們在跑步、踢球或者跳躍后,膝關節痛得尤為明顯,有的甚至連休息也不能使其緩解。家長們憂心忡忡,經常問到這樣一些問題:孩子膝關節痛要不要免體?孩子是不是以后不能再跑步了?體育考試怎么辦呢?
體育鍛煉對于提升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非常重要,重視體育鍛煉不僅要重視考試成績,還要確保孩子的關節健康。學習正確的運動方法和選擇合理的運動強度,是關節健康的有力保障。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在跑、跳等運動過程中,常常會承受2~5 倍的身體重量。因此,膝關節是比較容易在跑步等運動中發生損傷的。數據顯示,青少年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高達10%~25%。門診中,中小學生最常見的運動損傷發生在膝關節。
膝關節損傷的主要表現是疼痛,這種疼痛會在運動后增強,休息時緩解;如果處理不及時、不得當,可能會發展為慢性疼痛,或者漏診某些重要的結構性損傷。因此,當孩子出現膝關節疼痛時,家長不要認為是孩子“嬌氣”,也不要被“休息后緩解”的假象蒙蔽。此時,膝關節疼痛不僅提示有損傷的可能,更提示孩子目前的運動方法和強度很可能是有問題的,應及時就醫評估。
下面是一些膝關節自檢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初步判斷孩子的膝關節是否出現了需要緊急就醫的情況。
1.仔細詢問孩子的受傷經過和疼痛情況:大多數膝關節損傷或者疼痛都有明確的誘因和發生過程。在孩子主訴膝關節疼痛時,家長應詳細了解受傷經過和疼痛的具體表現,如果有關節錯位,明顯的聲響、卡鎖,感覺不穩定等情況,應及時查看孩子的膝關節,并盡快就醫。
2.觀察孩子的步態和活動情況:
在玩耍或者日常生活的不經意間,觀察孩子的走路和運動姿態。如果發現孩子出現腿部不敢發力、疼痛躲避、跛行等情況,說明存在關節損傷限制活動的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3.膝關節皮溫:以手指背側分別觸摸健側和患側膝關節,對比皮膚的溫度差異。如果患側膝關節的皮溫高于健側,說明患側存在損傷性炎癥反應,需要及時就醫。
4.膝關節痛點:以手指輕按膝關節,與健側膝關節進行對比。如果出現與健側不一樣的按壓痛,說明這些位置的結構存在損傷的可能,需要及時就醫。
孩子是否能繼續運動取決于膝關節疼痛的病因。
中小學生的膝關節損傷,常見的疾病有3 種,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以便早期識別、早期治療。
脛骨結節骨骺炎是發生在脛骨結節骨骺部位的損傷性病變,主要是由于脛骨結節骨骺受到髕韌帶的反復牽拉所致。此病好發于發育期少年,男孩、喜好運動者多見。其主要表現是脛骨結節部位疼痛,局部壓痛,上下樓、跑步、蹲起可以誘發疼痛,常需要通過X 線片來確診。多數情況下,該病是可以自愈的,但需要嚴格避免引起疼痛的跑、跳等動作。疼痛嚴重時,可以外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對癥治療。對于喜好運動者,要做運動康復治療,以減輕髕韌帶壓力,恢復正常的運動能力。
髕骨脫位是指髕骨脫離股骨滑車所引起的損傷,多見于青少年,常發生在跑步轉體、半蹲側方移動或者膝關節受到撞擊時。發作時,患者常感到突然的劇痛,有關節錯位或者無力感,伸直時常可自行復位,伴有明顯彈響聲,繼而出現明顯的關節腫脹。髕骨脫位絕大部分是向外側脫位,脫位及自行復位過程中會引起髕骨軟骨、髕骨支持帶的損傷,甚至撕脫骨折。此病常需要通過磁共振來明確損傷的范圍和程度。患者應及時就醫和治療,急性期需要佩戴支具、消腫消炎;更重要的是預防二次脫位,以免發展成習慣性髕骨脫位;必要時,可以采取手術治療。
半月板或韌帶損傷常發生在劇烈運動過程中,膝關節大角度扭傷或者受到強大外力的作用。損傷時可有關節彈響,繼而出現關節疼痛和腫脹。半月板和交叉韌帶可能同時損傷,需要醫生查體,并配合磁共振檢查才能診斷。此病的治療方式取決于損傷的程度和范圍,如果是引起明確機械癥狀的半月板損傷,或者交叉韌帶斷裂導致關節不穩定,應及時行手術治療;如果是具備保守治療指征的損傷,可以通過藥物、支具、運動康復等綜合治療,來促進組織修復,恢復關節的運動能力。

孩子是否能繼續運動取決于膝關節疼痛的病因。
如果是過勞性的膝關節疼痛,多數情況下經過短暫休息就可以緩解,不影響孩子的正常體育鍛煉。如果是反復發作的膝關節疼痛,就要注意評估運動方式和強度是否超過了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圍,建議及時降低運動強度,減少運動時間,以降低損傷發生的風險。
如果孩子經過專業評估,存在一些運動方法錯誤或者運動能力缺陷,應及時通過運動康復治療給予糾正,增加孩子的運動能力儲備,以便應對日常的體育鍛煉和考試。如果醫生診斷了以上疾病,或者明確給出了免體建議,就應該免體,并接受正規治療。
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掌握基本的運動醫學和關節保健常識,幫助孩子在提升運動能力的同時,呵護關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