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豐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建設工地的施工材料管理是指應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高效、低耗、安全現場物資管理進行管理,是建筑材料計劃、供應、使用管理的總稱。它的主要內容是材料的選擇,材料來源的研究,物流分析,預測材料的需求,管理材料計劃的制定,計劃的執行,供應的保證和節約等。建筑鋼材、木材和水泥占我國鋼鐵、木材和水泥產品生產和建筑業總量的很大比例。合理安排建筑材料,保證建筑材料的品種、數量、質量、工期合理化進行,避免施工現場材料的損失。
建筑工地物資管理是建筑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場物資管理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進度、質量、成本和效益。所以,在重視和加強施工現場材料管理的同時,要善于利用材料,防止不合理消耗,是降低施工成本、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建設現場管理主要是物資管理,但物資管理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有針對性,進行結構化管理,加強基礎物資管理,抓好生命線管理,能有效地管理現場物資,實現企業在施工現場物資管理過程中的最終目標,首先應遵循以下原則:①經濟效益原則,在現代企業的建設中,只要堅決杜絕不合理、不合理的費用,就是為企業的利益打好基礎,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保證工作時間和質量;②科學合理的原則,科學合理地管理建筑物資,確保操作簡便,達到合理有效利用建筑資源的目的;③標準原則,施工現場必須進行標準化管理。工程建設現場對物資的管理可以分為存貨管理和使用管理。為降低工程造價,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嚴格控制材料的使用,并充分利用這些材料。
材料保管人員應根據名稱、數量、規格進行檢驗:①對連續采購中需要的物料,倉庫結余批準后,可提交采購申請,進場物料要嚴格驗收,庫房應根據物料性質的不同進行數量驗收,合理選擇物料、計量、稱重等;②對一些特殊材料,必須查驗產品合格證。在不合格產品送檢時,用紅筆說明原因、數量和日期;③部分物料,如周轉架、鋼、木、砂、石等不需要存放,由管理人員配合倉庫經理對所用物料進行驗收,確認無誤后,并在送貨單上簽字,每批收費一個單位,由庫管員直接向施工人員發放一次性材料定額;④建立倉庫進口物資定期監控系統,如材料不符合貯存條件,應負責任,損失達到一定數額時,應當賠償。
在沒有任何手續的情況下,倉庫員工不得發放材料。物料的出庫應遵循先進庫的原則。按照項目的進度計劃,材料經理在收到材料批準后一天內將入庫文件送到收貨人,雙方在倉庫簽字后移交材料。按照進度計劃,施工人員應準備好施工材料分組,定期與材料經理核對。差額部分與預算使用數額有差異的,應當及時向上級報告。材料管理人員應做好材料記錄,按月結算,賬務要符合要求。為確保物資供應不影響工程進度,必須對物資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的統計與核實,并提供最新存貨的實時信息以確定是否補充。物料短缺影響工期,由材料經理和施工人員負責。
監控采購和分配物料,以避免在項目結束時物料過剩:①在庫存平衡統計后,為節省成本,避免浪費,有助于編制補充采購材料清單;②工程結束后,應清點施工現場剩余物資,督促工作組將未用材料從倉庫中回收,防止建筑材料丟失;③施工單位指定人員離開倉庫時,應填寫交接單,注明剩余物資名稱及數量,并與物料庫存量做比較,以便在保修期或下一次施工時合理使用。
①建筑材料許可證和接收限額是建筑商頒發的,在施工開始前一天收到訂貨材料并接受單向工作組時,必須注明使用地點、材料名稱及數量;②物料分發員有權停止將貨物運送到超過使用限度的隊伍,并通知主管或建筑商查明原因,如因工程量增加而繼續提供材料,則額外工程的規模和材料的數量應由建造商決定,由于業務原因造成材料浪費的,工程隊按合同約定從工程量中扣除,由監理或施工單位確定,在施工順序的計算中,采用限額清單法進行計算,施工單位應配合材料員將剩余物料清倉;③為避免材料流失等情況發生,施工企業應采取多項措施,以確保建筑施工現場材料的充足。
①儲存的物料必須根據約定的規則、商定的分類編號和標記進行儲存,倉庫應牢固、干凈、經濟、方便,鋪地應平整、干燥、不積垢;②對入庫的物資要定期檢查入庫質量、保質期,加強防火、防潮、防腐,倉庫內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確保材料儲存安全。核實材料時,確保賬卡的質量、數量和最終對賬,并提供損益原因、掛失報告和賬目更正。
施工中,材料是主體結構和裝修的主要組成部分,材料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造價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現場材料的管理水平,通過增加施工現場材料的用量,保證工程按進度進行,從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對管理措施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其目的是降低成本效益。建筑工地現場材料管理的周期長、工作量大、難度大,日常管理容易產生問題,造成工程材料的損失。建設項目管理應制定有效的材料管理辦法,加強施工現場材料管理,以保證工程造價按時完成,確保工程效益最大化。
當前建筑施工現場內的材料管理混亂,通過招標方式選擇供應商存在很多利益鏈,沒有進行物料計劃和庫存管理。在建設過程中,現場施工經常出現材料短缺、材料處理不規范、現場材料管理不實、現場材料審核不實等問題。當前,大部分建設項目的物資管理都是人工進行的,而且庫存管理不當,信息交流機制不完善,閑置物資數量巨大。因為工程物資管理人員短缺、不穩定,專業化程度低,不能嚴格按照指令操作,現場管理責任心差,嚴重影響了現場物資管理的科學化、程序化。
由于建設現場物資管理過程中,許多員工管理水平和質量不高,經常導致物資質量和數量出現差錯,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有的管理者不熟悉現場管理材料的工作流程,有些項目經理不夠重視材料管理。認為材料的管理與核算不重要,導致材料成本高,造成工程成本高,竣工結算和材料費用差異也不能遲交,影響項目財務報表。
近幾年,建筑材料的市場更新速度快,市場上新材料不斷涌現,管理部門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使經營管理存在缺陷。工程物資采購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詳細的物資采購計劃和質量保證,相關管理人員只采購施工組提供的物資,不進行研究和分析,造成采購管理失控。此外,由于缺乏對材料的質量保證,許多材料和設備不能正常使用,造成了浪費。
工程分包商材料管理不善,造成材料的浪費,增加了項目的財務成本,增加了項目的總成本。缺乏具體的消耗標準,部分員工從物資銷售中套取資金,造成項目的資金損失。有的項目不重視材料的驗收工作,導致材料質量不合格。建設工程所用材料較多,管理人員要進行驗收、交貨單、統計、匯總、月報等工作,工作重復性強,難度大,導致現場配置不合理,材料不合格、鑒定不及時等問題出現。
在管理上,相關建筑管理部門應明確物料價值預測,規劃、實施采購計劃、物料貯存、物料使用等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和職責。在工作質量方面,對物資管理專業人員進行操作技能專項培訓,確保物資質量從事物資資源管理的人員能在競爭中發揮最大潛力。
伴隨著信息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物資資源管理由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物料管理人員應深入施工現場,收集和處理材料價格信息,在施工開始后,對施工現場及周圍的其他設施進行材料需求預測,評估材料價格的上漲,合理確定投標價格,降低運營風險。
首先,要根據物資預算,制定采購計劃,避免超計劃、盲目、隨意采購,造成庫存積壓,影響資金周轉;其次,大宗物資,如鋼材、水泥等,嚴格按照合同的規定和條款供貨,避免采購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材料;③材料質量的保證,物料到達現場后,收貨人仔細核對材料的數量、規格型號,并要求提供相應的材料合格證,核對材料是否符合合同規定,及時采購,避免臨時停工,影響施工進度;最后,物資采購部及時向會計部提供物資供應合同等相關采購文件等信息,保證了財務報表和采購資金的及時、準確的順利流動。
①手續齊全,項目需要施工材料時,收貨人應當在技術機構或單位提出申請后驗收入庫,負責按施工圖紙完成單項工程;②控制物料量,實際耗材數量以計算期間的實際消耗為準,不得更換,超收由有關人員核實,并說明超收原因,不用的材料應及時接收;③及時回收邊角、廢品、廢品。對銷售剩余收入不多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并從有關材料的價值中扣除,另外,保管人在辦理使用流動物品、低值易耗品的正式手續時,應設立專門賬戶,及時歸還,并對遺失物品負責;④保管人應及時將材料報送財政部,及時準確地計算材料費用,及時分析材料費用與計劃費用的差異,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①要把各類物資明確分類,明確材料型號、規格等;②要認真做好物資的收發、退、保管的記錄,及時上報各類物資,加強宏觀調控和物資有效利用,加強安全防護,注意防火、防潮、防劣、防銹、防盜;③物資財務部門應努力增加投入,實行自動化管理和核算制度,提高物資信息傳遞速度,及時調整和控制消耗,有效降低建設成本。
注重對技術物資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按照物資管理的要求進行核算,把物資的核算與分析作為物資管理的重點,保證在物資管理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及時有效,決策者能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決策和資本準備;及時提供相關信息,以供其他相關部門及時分析和總結整個項目的運作情況;同時,存量在流動資金中所占比例也很高,這也促使有關部門對其進行合理性分析。
做好施工現場物資管理,必須從建筑企業自身出發,建立完善的物資管理體系。建立一套完整的企業施工現場材料管理制度,使每個員工都能遵守公司制度,運用專業知識和良好管理,將物資管理作為建筑施工現場物資管理的重要生產要素。材料在建筑安裝工程成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材料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原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企業的利潤和經濟效益,只有在如何管理好原料的同時,才能使項目成本低、質量好、效益高。
[ID:01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