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平戈

作為一個醫生,經常會有人問“吃什么好?”??此坪唵蔚膯栴},卻很難回答,因為個體差異很大,沒有標準答案。
飲食對健康影響重大,與疾病、壽命密切相關。飲食是人體終身暴露的風險因素之一,也是可調控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1992年WHO將合理膳食作為健康維護和促進的四大基石的第一條。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和糖尿病等)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已經超過了傳染性疾病,成為主要死因。這些與飲食相關的健康風險,目前在全球是個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和生存環境的快速提高和改善,吃的風險已由“衛生”轉變為飲食的結構問題即“不健康飲食”,吃什么、怎么吃?已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對我國居民膳食總體評價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特點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膳食纖維含量豐富,谷類食物攝入過多,動物性食物攝入偏少,奶類和水果長期缺乏。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畜肉類和油脂消費過多,而粗雜糧、薯類食物消費銳減,從而導致營養素攝入失衡和肥胖等慢性病高發等新營養問題。根據2017年統計,我國因為飲食結構問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癌癥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位大國中的首位。造成死亡的不合理飲食習慣前三位的是:高鹽飲食、低全谷物飲食和低水果蔬菜飲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5克以內,高血壓患者控制在3克以內,保持好這樣的飲食原則,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低谷物飲食是指飲食過于精細,只吃細糧,不吃或少吃粗糧,目前世界各國都推薦全谷物飲食,講究主食粗細合理搭配,細糧和粗糧的比例至少為4:1,粗糧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國外相關研究表明,全谷物飲食可以降低40%左右的肝癌、腸癌風險,全谷物飲食可以通過降低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癥、慢性炎癥等引發肝癌的高風險致癌因子,從而達到消除肝癌、胃癌風險的目的。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花青素、B族維生素、葉酸、膳食纖維、果膠等營養素,對于人體細胞的生長更新以及機體免疫力、抵抗力的提高作用都是十分顯著的,因此建議大家平時一定要嚴格保證水果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最少吃250克水果。

目前存在突出問題是:進入健康的食物少,不健康的食物多。在對全球飲食結構的分析中,研究人員調查了15種類型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堅果和種子、豆類、全谷物、纖維、鈣、牛奶、ω-3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和鈉。研究發現,全球飲食中幾乎所有健康食品的含量都低于理想值。最缺乏的是堅果和種子類食物、牛奶和全谷物食品。例如,堅果和種子類食物的平均攝入量僅為最佳攝入量的12%;牛奶的消耗量僅為最佳攝入量的16%;全谷物的消耗量僅為最佳攝入量的23%。而不健康飲食的每日攝入量超過了全球最佳水平。例如,含糖飲料的攝入量遠遠高于最佳攝入量,其次是加工肉類和鈉的攝入量。紅肉的消費量高于最佳水平。作者指出,與大多數死亡有關的飲食是“高鈉、低全谷物、低水果、低堅果和種子類食物、低蔬菜和低ω-3脂肪酸”。
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續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營養素低的食物攝入較多。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非常凸顯!報告還顯示,大家的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攝入不足,主食過于精細化,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精制碳水攝取過多也會導致能量攝入增加。
研究重要發現:攝入健康飲食不足可能與攝入過多的不健康食品同樣有害,甚至更多。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煉出了平衡膳食八準則:
一、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二、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三、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
四、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五、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六、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七、會烹會選,會看標簽;
八、公筷分餐,杜絕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