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淵
(甘肅省白銀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甘肅 白銀 730900)
宮頸系統疾病是婦科臨床最常見、多發病之一,而宮頸癌是婦科系統疾病中最典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宮頸癌早期基本無癥狀,病程發展又非常緩慢,發展為癌前病變一般需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漸變過程。但是一旦發現陰道有經常性不規律流血、不明液體排出,且檢查身體貧血嚴重以及腎盂有積水時已發展為后期階段[1],為完全治愈造成了難以克服的困難。研究表明[2],HPV與宮頸上皮瘤變、生殖道尖銳濕疣、宮頸癌變等具有高度的相關性。近年來隨著對宮頸癌病理機制的深入研究,其引發原因得以明確,通常認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原因。因此,早期或定期進行婦科疾病檢查是有效篩查和預防因HPV持續感染致宮頸癌變的有效措施[3]。只有早做篩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發展,才能切實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目前篩查宮頸癌應用比較的方法主要有:薄層液基細胞學(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檢查、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檢測、宮頸刮片和陰道鏡等。TCT檢查是利用宮頸癌細胞學分類檢查的一種先進技術,其與傳統的宮頸刮片、陰道鏡檢查相比,宮頸病變細胞檢出率更高,而HPV檢測具有針對性且準確率很高。因此,選擇合理而高效的篩查方法對早期診斷并確診,以及降低宮頸癌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本文選取73例宮頸癌病變患者的病歷資料做回顧性分析,就HPV聯合TCT檢測在宮頸疾病篩查方面的有效性及應用價值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甘肅省白銀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門診就診的宮頸系統疾病患者124例,均接受HPV、TCT單一檢查及HPV+TCT聯合檢查,并結合陰道鏡活檢及組織病理學結果,最終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者73例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資料。患者年齡最小的23歲,最大的71歲,平均年齡35.76±5.13歲,其中23~30歲22例,31~35歲28例,36~45歲16例,46歲以上7例。
選入原則:①均經行HPV聯合TCT檢查;②均已婚且性生活史3年以上;③子宮及宮頸無切除、腫瘤史,且宮體完好,盆腔無放射性治療史;④無妊娠或產后恢復6個月以上;⑤所有入選者病歷資料完整,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排除原則:①同時患有其他婦科腫瘤疾病者;②伴有急性陰道炎癥者;③中途放棄者,隨訪或病歷資料不全者。在臨床基礎資料方面,比如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環境等,個體之間的差別等兩組患者數據比較無意義(P>0.05)。
1.2.1 采集標本
所有入選患者標本取樣時必須滿足以下3點要求:①3 d內陰道不能放置藥物、常規沖洗、物理理療等任何處理;②24 h內不能有性生活;③不在月經期。滿足以上條件患者,由經驗豐富的??漆t生用窺器使宮頸張開,將宮口不需要采集的分泌物和血液黏稠物清除干凈后,用專用取樣毛刷于宮口及宮頸鱗柱交界處,以順時針方向旋刷3~5圈,用時10 s左右,準確采取脫落此處的上皮細胞組織或分泌物,然后將采集的標本物放入裝有保存液且標注姓名或編碼的小瓶中保存,切記擰緊瓶蓋,豎直放置或立即送檢;一次取樣2~3份,一份做HPV用,一份做TCT用,剩余一份聯合檢測備用。
1.2.2 HPV檢查法
取之前所采集的標本一份,通過HPV分型檢測試劑盒進行分析檢測,并確認最常見的23種HPV基因型號。包括17種高危亞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 和6 種 低危亞型:HPV6、11、42、43、81、83型。HPV陽性診斷標準:結果≥1.0 pg/mL為陽性診斷。
1.2.3 TCT檢查法
將另一份采集的標本送至病理科,按照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儀說明書,通過震蕩將標本細胞分散并混合均勻,用專用制片機制成基液薄層涂片,再用95%的乙醇加以固定約0.5 h,然后進行巴氏染色,在顯微鏡下閱片和診斷。陽性診斷標準:依據TBS檢測系統將檢查結果劃分為:①鱗狀細胞癌(SCC);②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③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④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LUS)等幾種。其中前3種可作為宮頸癌陽性診斷。
1.2.4 病理組織檢查
對HPV、TCT檢查陽性及HPV+TCT聯合檢查雙陽性病例再進行病理組織檢查。病變組織檢測結果可分為:①鱗狀細胞癌;②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③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④正常或炎癥。以此分辨和確認真假陽性或陰性結果,使檢測結果更準確。
1.2.5 儀器與試劑
本次篩查所用PCR擴增儀、HPV-DNA提取試劑盒、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均由香港凱普公司生產并提供技術支持。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儀則由南寧松景天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2.6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用SPSS 21.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0.05時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HPV、TCT及HPV聯合TCT三種方式檢查結果對比。病理活檢結果顯示,陽性73例,陰性51例。124例受檢者中HPV檢測顯示陽性79例,陽性檢出率為63.71%,陽性患者中病理活檢顯示,17例正?;蜓装Y、陽性62例。TCT檢測結果顯示,陽性72例,陽性檢出率為58.06%,陽性患者病理活檢顯示,2例正?;蜓装Y,陽性70例。HPV+TCT聯合檢查結果顯示,陽性73例,陽性檢出率為58.87%,陽性病理活檢顯示,正?;蜓装Y0例,陽性73例。具體數據詳見表1。

表1 病理活檢與三種檢測方法陽性檢出情況對比(例)
經過數據處理,分析對比可以看出:HPV聯合TCT檢測的靈敏度、診斷準確性均優于HPV或TCT單一檢查結果,對比差異明顯(P<0.05)。而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差異不明顯,比較無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種檢查方式檢測效果指標對比(%)
在婦科常見病癥中,炎癥性疾病更為多見,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諸多痛苦等不良影響,但惡性腫瘤造成的危害和影響最大,他涉及到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等多方面,宮頸癌便是其中之一,應引起廣大已婚女性及全社會的重視。盡管該病癥高危且對患者影響巨大,但是宮頸癌"漫長"的潛伏期卻給了人們控制甚至遏制其早期癌變和發展的時機。有研究顯示,早期宮頸癌患者治愈率高達89.5%,因此早期發現和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篩查方法的科學與有效對早發現早治療以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意義重大[4],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臨床大量病例及相關學術研究證實,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變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持續發展。統計顯示,90%以上的宮頸癌患者都伴有高危型HPV感染[5-6]。傳統醫學在臨床上對于宮頸疾病篩查的主要方式多采用巴氏五級診斷法,但實踐證明其檢出率低、假陰性高達10%~20%。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高危HPV檢測、陰道鏡活檢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準確性更高的方式方法不斷涌現,特別是TCT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因其先進性和準確性被廣泛應用在宮頸疾病篩查,取得了積極成效。盡管如此,但這些技術均屬于有創性和侵入性檢查,很難作為普適性方法進行篩查,同時這些手段均不能百分之百單一篩查出宮頸癌變,因為或多或少受制于各種不確定因素,比如TCT很先進,但人為操作環節多,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HPV檢測雖然速度快、特異度和靈敏度高,但易受所采標本中脫落細胞樣量及宮頸疾病大小等因素影響[7],等等。因此還需加強對其他篩查方法的探究[8]。比如將多種檢測手段結合起來,取各自所長以彌補不足,就能有效提升檢查結果的準確度,降低誤診和漏診率。
文章選取124例宮頸疾病患者中的73例癌前病變患者,分別研究采用HPV、TCT和HPV聯合TCT檢測法篩查宮頸癌的有效性及使用價值。結果顯示,HPV和TCT檢測,在敏感性方面HPV(90.87%)高于TCT(85.55%),但特異度不如TCT,兩者特異度存在很大差異,分別是36.29%、45.79%,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PV檢測結果陽性79例,經行病理活檢確診62例為陽性;TCT 檢測出陽性72例,結合病理活檢最終確定70例為陽性;TCT聯合HPV檢查結果陽性為73例,經組織病理學檢測兩者結果幾乎一致,由此可見,聯合檢查能夠顯著減少非研究需要因素的影響,其診斷結果的準確度(98.4%)、靈敏度(95.16%)均明顯高于單一檢查診斷結果(P<0.05),大大提高了篩查的有效性,減少了誤診率,聯合檢測的誤診率為(5.81%),顯著低于HPV檢查(32.47%)和TCT 檢測(18.35%)結果。說明HPV聯合TCT檢查在宮頸疾病篩查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對于宮頸癌癥病變在早期及時發現、篩查、診斷、治療有現實意義。因此,臨床效果好,使用價值高。據周慶云[9]等研究發現,甘肅地區女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占有相當比例,尤其是高危型和亞型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應有針對性進行篩查。對于像白銀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這樣的基層醫院更應大力推廣,因為,這些地方地處偏遠,衛生資源匱乏,人們的經濟文化水平比較落后,限制了對宮頸系統疾病的認知,患病后能扛則扛,等到診療發現時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經濟高效的聯合篩查方法更適合在農村應用。
綜上所述,經過對比分析研究,HPV分型檢測聯合TCT技術檢查,在宮頸疾病癌前病變各種篩查方法中,其有效性、準確率及應用價值更高,經濟實惠無創傷,易于患者接受,適合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