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瓊
(慶陽市合水縣人民醫院兒科,甘肅 慶陽 745400)
抗菌藥物為臨床應用廣泛、用量最大的一種藥物,在細菌性感染疾病患者的預防與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抑制細菌、殺滅細菌,繼而延緩疾病的發展。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濫用抗菌藥現象出現,侵犯患者的利益。在英國一項研究數據中指出,全球因耐藥感染而死亡者約為70萬人。國內學者表示,若此現象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改善,在2050年我國面臨抗菌素耐藥問題者高達100萬人,全球面臨此問題者約為1 0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萬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們可能進入到“抗生素后時代”,也即是無藥可用時代。抗菌藥物濫用是引起耐藥性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濫用抗菌藥物還可導致病程延長,副作用增加,而醫療費用也隨之增加,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生理痛苦,由此可見,抗菌藥物規范且合理管理十分關鍵[1]。為了滿足廣大患者對藥學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更好地提高用藥安全性和合理性,藥劑科在門診藥房開設用藥咨詢窗口,由專業的藥師為患者解答包括藥品的用法、用量、副作用、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等問題。除了提供日常用藥的咨詢外,還開展了個性化的合理用藥宣教指導,保證了用藥安全,滿足了患者們的需求。文章以100例患兒為對象進行研究。
以100例兒科用藥者為對象,其中50例患者應用常規管理設為參照組,另外50例患者應用合理用藥管理設為研究組。參照組患者中,22例男性,28例女性;疾病類型中,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分布為22例、20例、8例。研究組患者中,24例男性,26例女性;疾病類型中,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分布為23例、21例、6例。參照組、研究組患兒資料比較,P>0.05。
參照組實施常規用藥管理:完善抗菌藥物分級使用規定,分為3級,一級藥物需在取得醫師處方權以后使用,二級藥物需得到主治醫師批準使用,三級藥物由副主任醫師、專家會診后使用。結合患者的疾病情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
研究組實施合理用藥管理:(1)成立管理小組,藥劑師擔任負責人,以《抗菌藥物使用原則》、醫院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管理制度;(2)加強醫院的教育宣傳工作,由醫院定期組織小組討論、個人談話、講座等,向護理人員、醫師、患者普及抗菌藥物有關知識,熟悉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方法與作用,提高合理用藥的意識。建立健全完善抗菌藥物管理制度,由藥劑科工作人員對醫院各科室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詳細統計,內容有用藥數量、種類,以及不合理用藥情況,及時分析不合理用藥原因,并給予糾正,制定抗菌藥物的采購計劃,嚴格檢查,入庫登記,對抗菌藥物定期檢查,結合藥房的盤點、申領與登記情況,制定獎懲制度,加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培養;(3)規范開展處方點評管理由藥師參與患者用藥管理,加強藥師培訓,包括新員工的培訓、員工的繼續教育與技能考核以及信息的獲得。首先,以門診藥房總負責人為首,積極學習本院臨床應用多類型藥品的用法、劑量、服用時間、禁忌事項、不同人群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和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等。其次,建立考核制度。可定制每一季度進行一次考核,關于本院臨床藥品服用禁忌的具體內容、日常對患者的服務態度、解答疑問的正確率等。最后,多總結反思。每月對門診藥房的工作進行全面總結,互相提出遇到的疑難問題,并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在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進取、不斷優化。定期舉行本院藥物說明書的詳解,進一步提高整體藥師隊伍的素質水平和專業技能;(4)給予患者用藥指導:針對不同患者所服用的藥物進行服用時間的講解,提高患者對自身服用藥物的認知度,進一步促進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從根本上確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藥,最終發揮藥物的真正療效;(5)梳理優化內部流程:建立優化窗口配發藥流程、患者取藥流程、麻醉藥品專窗配藥流程、配發藥信息系統故障處理流程、藥品養護管理流程、藥物咨詢窗口服務流程、門診藥房窗口發現不合理處方處理流程、窗口退藥流程等8個主要流程。通過取藥等流程的不斷優化、改進,縮短患者取藥的時間,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時效,從而提升患者的取藥體驗,進而提升患者對本院的良好感知和滿意度。實行全院分部門、全樣本處方醫囑點評,有問題的處方醫囑每周書面反饋到科室和個人并簽字,每月召開全院處方點評工作小組會議,討論存在問題,并與質控掛鉤。
評估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情況,其中給藥符合有關標準,無不良反應,藥敏性高,即為合理;給藥與有關標準基本符合,不良反應少,藥敏性一般,即為基本合理;不滿足以上情況,即為無效。詳細統計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住院時間,進行對比分析。最后,評估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分為3個等級。
使用SPSS 20.0軟件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對于用藥合理率,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結果 例(%)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住院時間均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見表2。
表2 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50例兒童實施合理用藥管理,十分滿意患者共28例(56.00%),比較滿意患者共20例(40.00%),不滿意患者共2例(4.00%),護理滿意度是96.00%。參照組50例兒童實施常規護理,十分滿意患者共21例(42.00%),比較滿意患者共21例(42.00%),不滿意患者共8例(16.00%),護理滿意度是84.00%。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χ2=4.523)。
抗菌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對于抗生素病原學方面的監測很少,存在盲目用藥,不具有針對性,且部分醫師經驗用藥,繼而出現藥物指正不明確用藥現象。兒童為特殊軀體,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時,治療效果受到以下因素影響:(1)患者因素:主要是因小兒生理特殊[2];(2)藥物因素,對于非感染性發熱或發熱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多采用抗菌藥物治療,病原學檢查被忽視,然而部分病毒性感染不具有抗生素使用指指征,若直接使用藥物治療,干擾診斷,防治時間被延誤,提供給致病菌感染機會。當前,濫用抗生素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病毒性感染者采用抗生素治療。研究數據表明,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性感染者約占90%,在治療時選擇抗病毒藥物聯合多種抗感染藥物治療,但是,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是沒有效果的,只有患者細菌感染時才可使用抗生素治療。抗菌藥物可有效降低與預防感染率,然而,若長時間使用抗菌藥物,效果不佳,且影響預后效果,伴隨多種不良反應,嚴重者可引起藥源性疾病,引起院內感染,造成嚴重后果[3];(3)未遵醫囑用藥,患者在就診完后需要從藥房取藥窗口取藥,如藥師僅僅簡單地口頭告知注意事項,許多患者的疑問往往不能得到及時的解答,易出現未遵醫囑用藥現象。
門診藥房是處方審核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時刻為患者的用藥安全保駕護航。門診處方審核及用藥咨詢的開展拉進了于患者的心理距離,根據不同患者的特殊病情給予科學地指導,如服用禁忌、飲食搭配等,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充分發揮藥物療效,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復。藥房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改變了藥師傳統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患者取藥時效和滿意度。患者看病需要找相應的科室醫生,但是具體的用藥方法是需要詳細咨詢藥師。門診處方審核及用藥咨詢的開展讓藥師從幕后走到了臺前,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用藥建議,解決用藥難題。藥師是提供藥學專業技術的重要醫護人員,所以,醫院藥師要努力提高優質、安全、人性化的藥學專業服務。加強藥品的適宜性審核管理,如處方用藥與診斷是否相符,規定做皮試的藥品是否標注了過敏實驗及判斷的結果,處方的劑量用法是否正確;單次處方總量是否符合規定;選用進行與給藥途徑是否適宜,是否有重復給藥和藥物間相互作用的情況;是否存在著配伍禁忌;是否有兒童、老年人、哺乳期、孕婦、臟器功能不全等人群的禁忌藥物;輸液溶酶的選擇用法用量是否適宜,靜脈滴注給藥的速度是否適宜。審核處方最重要的就是適宜性的審核,為患者合理安全用藥把好最后一個關卡。
針對抗菌藥物使用者實施合理用藥管理,有效預防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疾病的治療。本次研究中,2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進行管理,結果可見,對于用藥合理率,研究組更優,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住院時間均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有學者[4-6]選取抗菌藥物治療患兒為對象,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合理用藥管理,研究結果可見,合理用藥管理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管理組,與本次研究結果保持一致,證實了合理用藥管理具有顯著應用價值。門診處方審核及用藥咨詢質量對臨床合理用藥與療效的影響起著決定性因素。藥師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能,并耐心指導用藥方法,才能保證病人用藥的安全合理性。隨著醫院處方前置系統的不斷升級,已由傳統的線下轉為線上,所以醫生在開具處方時,系統就會對處方進行審核,再確認處方無誤后,藥師會根據處方進行調配,在發藥時還要進行具體用藥交代,比如部分藥物儲存條件,只有在相應的溫度下才能保證藥物的正常療效;特殊裝置的使用方法;還有一些藥物的注意事項等。醫院的醫生為病人去除疼痛,根據病情開具藥物,醫護人員協助醫生護理患者,而藥房才是最后關頭的監督者,通過加強藥師點評,確保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兒科患者在抗菌藥物治療過程中應用合理用藥管理,促使合理用藥率有效提高,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患者恢復,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