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明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 科信部,工程師,廣西 南寧 530029)
鐵路運輸技術規章是按照國家鐵路運輸發展需求,圍繞技術規章管理工作的全要素、全過程及其內在聯系構建而成的科學有機整體[1]。2020 年7 月《中國鐵路運輸技術規章管理辦法》(鐵科信〔2020〕132號)(簡稱132號文),對技術規章體系構架、管理職能、業務流程等進行優化,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技術規章規范化管理,確保技術規章適應性、穩定性和長效性,為鐵路運輸秩序安全穩定提供制度保障[2]。各鐵路局集團公司采取何種細化措施,如何保障國鐵集團技術規章管理要求嚴格落實,成為技術規章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32號文明確一個管理對象(作業或設備等)只制定一個技術規章的原則[3],在技術設備和作業組織方式固定的條件下,技術規章數量應基本固定。目前鐵路局集團公式各專業部門、運輸單位,對滿足本專業、本單位運輸生產所需最少技術規章數量均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說明技術規章體系構架目標性不夠明確。
1.1.1 技術規章細化“多”部分鐵路局層面技術規章服務現場意識不強,未能充分考慮統一、規范指導現場作業,隨意要求站段細化,導致部分站段發布技術規章數量較多且大多數內容照抄照搬上級文件。
1.1.2 技術規章分布“散”部分專業對同一項技術設備或作業,制定有多個技術規章,內容交錯、重復或互補,既不利于內容統一修訂,也不利于技術規章學習者系統性的學習掌握、執行。
1.1.3 技術規章內容“亂”部分單位對技術規章定義把握不準,將屬于技術規章內容作為規范性文件管理未納入技術規章目錄或存在部分技術規章中含有不符合技術規章定義內容,卻被納入技術規章體系中。
132號文規定技術規章編制必須包含制定依據(目的)、適用范圍、解釋部門、執行日期、廢止文件等要素內容,在遵守上位法的前提下,提出“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用語規范、簡明易懂,采用國家、國鐵集團統一規定術語、符號、計量單位”的總體要求,明確規章發布前的起草、征求意見、審查、會簽、批準發布等管理流程[3],對照既有運輸技術規章文件,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1.2.1 基本格式不規范 部分技術規章正文第一頁未編寫技術規章編號,制定依據、目的、適用范圍、解釋部門、實施日期、廢止文件存在缺漏或不準確。
1.2.2 不利于執行 部分技術規章使用“相關”和“前發文與本文沖突的以本文為準”等含糊的表述、規定,要求站段細化但未明確細化內容,施行日期未預留足夠時間供站段細化辦法或學習培訓,部分規定與現場實際不符。
1.2.3 內容結構不合理 如個別技術規章名稱、章節標題與內容不符,內容有缺漏或含應急預案、設備前期建設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等大量非技術規章內容。
132號文明確鐵路局集團公司對技術規章的宣傳貫徹、培訓和考核職責[3],但對如何開展貫徹落實未作詳細規定,各鐵路局集團公司在貫徹落實技術規章工作上存在差異較大,影響落實工作實效性。
1.3.1 貫徹落實不及時 個別技術規章未在上級技術規章實施前完成制修訂。
1.3.2 未及時編制培訓教案 個別技術規章制修訂后未編制培訓教案,不利于現場學習掌握。
1.3.3 未及時組織宣貫培訓 對于國鐵集團、集團公司發布的技術規章,個別對口專業部門未及時牽頭組織相關單位進行宣貫培訓或僅提供培訓教案給站段自行學習培訓。
132號文規定運輸單位技術規章的制修訂應經本單位技術委員會研究審議、領導班子研究審批[3],部分無技術委員會的站段雖成立技術委員會,但主要是為滿足技術規章編制發布程序合法要求,對于技術委員會如何設立、如何發揮作用保障高質量審議技術規章,缺少思考和制定具體有效措施。
1.4.1 成員結構不科學合理 如未按部門設置技術委員成員或缺少現場作業組織層面成員,不便于機構運作。
1.4.2 職責分工不明晰 部分運輸單位僅規定技術委員會審核技術規章問題或重要技術規章,技委會日常管理部門未對技術規章編制管理流程工作質量進行審核。
1.4.3 會議流程不明晰 部分單位技術委員會會議形式化,運行過程存在參會成員缺席、前置研究準備不充分,技術委員會審議認為需進一步研究修改的技術規章,經會后修改完未再次提交技術委員會審議。
自2008年《鐵路技術規章制度管理辦法》(鐵科技〔2008〕69號)規范鐵路技術規章制度管理工作以來,技術規章管理辦法先后經過了3次修訂,逐步構成了主要包含體系構架、管理機制、信息化3個子體系的技術規章體系[4],其中體系構架縱向分為國鐵集團、鐵路局、站段三個層級,橫向主要分車務、客運、貨運、機務、車輛、工務、信號、通信、供電、信息、其他等11類專業;管理機制構建了三級縱向管理體制和多部門橫向分工協作整體框架;信息化對應有滿足國鐵集團、集團公司、站段三級管理的技術規章管理信息系統。
技術規章體系構架的縱向、橫向劃分,信息化系統使用要求,均需要通過管理制度來明確。管理機制是為保障技術規章管理工作達到預期目標而建立的一系列規定要求,直接影響著技術規章體系運作情況。針對技術規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適時補充相關管理要求,健全完善管理體系,進一步強化技術規章管理工作。
以同一管理對象(作業或設備等)只制定一個技術規章為原則,結合設備、運輸生產實際,綜合考慮技術規章的適用面及篇幅大小,合理劃分管理對象,分別建立鐵路局集團公司、運輸單位技術規章基本目錄,明確技術規章體系架構需求。可梳理出基本目錄與有效技術規章的對應關系,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①基本目錄無對應的有效技術規章;
②一項基本目錄對應多個有效技術規章;
③一個有效技術規章對應多個基本目錄;
④有效技術規章無對應的基本目錄;
⑤一項基本目錄對應一個技術規章。
前四種反映有效技術規章與基本目錄不匹配的關系,針對不匹配關系逐步補充、合并、拆分相關技術規章,最終建成與基本目錄相匹配的有效技術規章體系。
技術規章編制質量和參與編制人員能力水平密切相關,能力越高、有效參與人員越多,越能保障技術規章編制質量,組建一支具有較強文字表達能力、熟悉技術規章管理要求、專業覆蓋全面的技術規章編制團隊,負責技術規章起草編制工作,可保障技術規章的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用語規范、簡明易懂,進一步提高技術規章編制質量。
根據技術規章管理工作實行歸口管理和專業負責方式,鐵路局集團公司專業部門應為本專業技術規章管理主體,在編制本專業技術規章時,充分考慮運輸單位需求,對共性需求做統一規定要求,制定直接適用于運輸單位的技術規章,對于某項工作無法在鐵路局集團公司層面技術規章作統一規定的,應明確運輸單位所要細化補充內容,避免隨意簡單要求運輸單位結合實際進行細化的情況。
在132號文規定的技術規章編制管理流程基礎上,增加技術規章模擬寫實論證管理流程,在征求意見環節后開展,模擬寫實內容主要為新制訂或有變化的規定。對現場作業人員需要執行的規定,按照技術規章規定要求,組織所涉及作業人員模擬操作;對非現場作業人員執行的規定,組織技術規章編制團隊論證,驗證技術規章可操作性。
從收到上級技術規章文件開始,明確貫徹落實各項工作要求,明確對口專業部門為主要負責部門,負責文件學習,梳理要求細化或補充的規定,組織召開貫徹落實工作布置會,制定細化辦法、編制教案、培訓組織、落實情況檢查確認等相關工作具體責任人、完成時限,確保在上級技術規章實施前,完成辦法細化、教案編制和培訓工作及實施后現場落實情況,確保技術規章實施的時效性,避免出現空窗期。
指導運輸單位成立由分管技術副職擔任主任,各專業科室和主要車間負責人為成員的技術委員會,負責本單位技術規章審查、重大技術問題咨詢論證、跨專業結合部技術管理協調等工作,為領導班子研究審批、準確決策技術管理問題做好前置工作,明確日常管理部門工作內容、會議結果公布形式、會議資料存檔要求等,專業部門根據專業職責加強技術委員會監督檢查力度,規范技術委員會管理,強化技術委員會作用發揮。
基于國鐵集團運輸技術規章管理要求,構建包含組織機構、基本制度、過程控制、持續改進四個子體系的技術規章管理體系,根據基礎管理要求及主要存在問題,制定信息平臺運用管理制度、編制質量控制標準、實施過程控制標準、歸口管理標準、編制格式標準、臺賬記錄標準、計劃管理標準、編制團隊建設標準、會審寫實標準、評價與改進標準等標準,簡單、高效、統一規范技術規則管理,形成管理制度標準。
鐵路運輸技術規章是鐵路企業用以規范鐵路運輸生產的企業法規,其內容和發展受鐵路局集團公司生產布局、技術裝備、安全管理等因素影響,通過構建鐵路局集團公司運輸技術規章管理體系,規范運輸技術規章管理形成完整的自我檢查、更新與完善機制,促進鐵路局集團公司運輸技術規章實現現場動態完善,為運輸技術規章有效貫徹落實打好基礎,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生產,提升鐵路運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