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中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081)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這也意味著元宇宙開始真正的商業化和產業落地。從大趨勢上看,元宇宙將經歷云游戲、數字孿生和虛實共生三個階段,最后實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有機融合。在短期內,元宇宙產業將在VR/AR/MR、游戲、NFT、通信、廣告等領域率先落地,此后元宇宙產業鏈將快速擴大和深化,最后進化為全新的經濟系統。本文主要研究短期內元宇宙的產業機會和主要參與企業。
元宇宙作為集合了互聯網、物聯網、AR/VR、智能可穿戴設備、3D圖形渲染、AI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云計算等技術的集合體,其產業發展既需要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又會給相關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也會在此基礎上與用戶需求結合產生出新產業機會。目前,由于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的不斷深化,元宇宙的產業鏈條已經初步形成,主要包括硬件層、軟件層、服務層、應用和內容層等方面,發展趨勢則是軟硬件有機結合。[1]按照Beamable公司創始人Jon Radoff的標準,元宇宙產業鏈具體可以分為如下七個方面。
包括網絡設施與芯片等,主要有5G基站、Wifi6設備、物聯網、云服務器等網絡基礎設施等。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各大電信運營商,英偉達、AMD等芯片制造商等。
包括消費級和行業級的零部件、交互設備、VR輸出設備等,主要有手機、智能眼鏡、VR/AR/MR等設備。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有谷歌、蘋果、Meta、華為、騰訊、字節跳動、百度、阿里、小米、三星、諾基亞、科大訊飛等。
包括邊緣計算、區塊鏈等幫助生態系統構建分布式架構。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主要有微軟、亞馬遜、華為、蘋果、IBM、萬向集團、螞蟻集團、Oracle、百度、商湯、阿里云、騰訊云、亞馬遜云、微軟云、華為云等。
包括3D化層,主要有3D引擎、VR/AR/XR等。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有Meta、英偉達、騰訊、谷歌、華為、字節跳動、百度、阿里等。
包括幫助創作者制作并將成果貨幣化,主要有設計工具、貨幣化技術等。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有Meta、騰訊、英偉達、Roblox、字節跳動、網易、百度、阿里等。
包括人們了解到體驗層的途徑,主要有各種應用商店等。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有蘋果、谷歌、微軟、華為等。
包括人們實際參與的社交、游戲、現場音樂等非物質化的體驗。 可以分為2B和2C兩個部分,其中,2B主要有房地產、教育、醫療、工程等領域,2C主要有社交、直播、游戲等領域。顯而易見,這個環節是潛力最大、前景最好、參與者最多的產業鏈條。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有騰訊、Meta、網易、字節跳動、Roblox、字節跳動、百度、阿里等。
從短期來看,元宇宙細分產業將主要集中于游戲、NFT、VR/AR/MR、內容產業等。根據ARK投資基金的研究,元宇宙的收入將以每年17%的復合增長率,從2021年的1800億美元增長到 2025年的3900億美元,而游戲產業將在其中居于重要位置。而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報告,長期內元宇宙有望成為一個8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并很可能成為下一代的社交媒體、流媒體和游戲平臺。
游戲是數字化生活的典型場景,且游戲玩家被視為元宇宙的種子用戶。根據Newzoo發布的2021年全球游戲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游戲市場收入將達到1758億美元,全球玩家人數將接近30億,到2024年,全球游戲市場的年收入規模將增長至2187億美元,全球玩家人數將會增長至33億。其中手游市場收入將達到907億美元,占全球游戲市場總收入的比例超過50%。尤其是VR游戲市場在復蘇,2020年全球VR游戲市場的總收入達到了8.16億美元。[2]根據《2021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1上半年,中國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504.93億元,同比增長7.89%;中國游戲用戶規模近6.67億人,同比增長1.38%。其中,國內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147.72億元,同比增長9.65%,占國內市場總收入的76.26%。[3]
未來,對游戲玩家來說,游戲不再只是單純的娛樂行為,在虛擬世界中還可以進行游戲、體驗、社交、創作、娛樂、購物等,“游戲+社交”成為虛擬世界的新場景和新應用。例如,2020年4月,美國說唱歌手 Travis Scoot 在Epic Game旗下的《堡壘之夜》(Fortnite)中舉辦了一場線上沉浸式虛擬演唱會,表演時間僅 10 分鐘,但借助全息人物投影的方式,Travis Scott空降到《堡壘之夜》與用戶近距離互動。這一全新的交互方式,吸引了1230萬人觀看了這場演唱會,說明更多的玩家愿意參與虛擬世界。元宇宙上市第一股Roblox打造了一整套“UGC游戲平臺+沉浸社交屬性+獨立經濟系統”的閉環世界,能夠為玩家提供更好的體驗。
NFT作為元宇宙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既能解決身份認證和確權問題又可以實現元宇宙之間的價值傳遞,更是作為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之間的橋梁,加速元宇宙的到來和成熟。
目前NFT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相關數據顯示,2019-2020年,NFT的全球USD交易總額從6286萬美元上漲到2.5億美元,增長近三倍。2021年NFT迎來了井噴,NFT作為區塊鏈破圈的新代表大規模、大范圍商業化,先是3月份前沿藝術家Beeple通過佳士得拍賣行以6900萬美元天價出售了他的NFT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這也使得他成為全球第三富有的在世藝術家;后是Twitter CEO Jack Dorsey以3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2006年發的第一條推特,此后更多的創作人、藝術家、明星、投資人、品牌、機構、國家等開始大舉進入該領域。據DappRadar 數據,2020年到2021年2月,全球NFT市場的交易額為1.7億美元,而2021年上半年NFT的全球銷售額達到25億美元,2021年8月首周全球NFT藝術品的交易額達到4.43億美元,相當于2020年全年交易額的近三倍。[4]
AR/VR及智能穿戴設備是實現讓用戶持續穩定接入元宇宙、獲得沉浸式體驗的關鍵,也是元宇宙用戶和產業發展的前提。
根據IDC《2021年第二季度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市場VR頭顯預計出貨837萬臺,其中中國市場2021年VR頭顯預計出貨143萬臺。未來五年,中國市場VR出貨復合增長率為69.4%,AR頭顯復合增長率為109.9%。根據中國信通院預計,2024年全球虛擬設備出貨量可達7500萬臺,其中VR設備占3300萬臺、AR設備后來居上占4200萬臺。據 Trendforce統計,未來5年AR/VR出貨量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9%。根據華西證券的預測,2021年AR/VR虛擬終端設備市場空間為1150億元,其中VR設備市場空間約為650億元,AR設備市場空間約為500億元。到2024年,AR/VR虛擬終端設備市場空間將達到4800億元。[5]
此外,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預計2021年,中國VR內容市場規模將達到279億元,其中消費級內容和企業級內容市場份額合計為46%,是VR市場中最大的細分市場。
在泛AI產業領域,根據華西證券測算,2021年約合7400億元的泛AI產業空間將孕育出407億元的元宇宙業務空間。
在醫療場景領域,根據華西證券測算,預計2021年全球市場空間將達到29億美元,約合120億元人民幣。
在工業場景領域,根據華西證券測算,2021年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市場規模預計超過2300 億元,若以5%的AR/VR滲透率衡量,則對應市場空間也超過百億元。
互聯網巨頭幾年前就開始布局元宇宙,采取自己打造、投資并購等方式,從游戲、社交業務到VR、AR、MR、XR等產業,從元宇宙平臺到新產品和服務,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
早在2014年,Facebook就以20億美元收購了虛擬現實(VR)廠商Oculus VR,開始在元宇宙產業的布局,此后不斷取得新突破。2016年3月,發布了Oculus Launch Pad和第一代VR頭顯Oculus Rift;2016年12月,Oculus Touch發布,加入了手勢追蹤功能并推出Robo Recall、The Climb等多款游戲;2017年6月,Lone Echo和Echo Arena游戲發布;2018年1月,Oculus Start發布;同年,Oculus宣布將Oculus Research重新命名為Facebook Reality Labs(FRL),相當于專門開辟了元宇宙研發部門;2019年5月,Oculus Quest和Rift S發布,同時風靡一時的游戲Beat Saber發布;2020年9月,刺客信條和細胞分裂在Quest平臺上發布;2020年10月,Quest 2發布,全方位升級,提供全新內容體驗,并降低內容價格,普及VR。Facebook的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認為元宇宙將是移動互聯網的繼承者,并于2021年6月底表示,在接下來的5年左右,Facebook將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過渡到一家元宇宙公司。[6]2021年10月,Facebook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于Facebook Connect開發者大會中正式宣布,公司名稱將更改為“Meta”,并承諾在VR部門的投入將達到100億美元。此外,Facebook更名為“Meta”后,已經表示將引入NFT作為生態一環,并可在元宇宙中設置廣告展位,更想建立一個能夠讓用戶產生真實交易的元宇宙。
整體來說,目前Facebook在元宇宙的布局最全面且投入最多,包括Creator內容創作社區、VR/AR Oculus Quest、數字貨幣diem及商業,以及Workplace虛擬辦公空間。其中,Creator App讓內容創作者圍繞內容搭建社區,并提供一站式創作服務,包括創作、編輯、發布視頻等。[7]具體說來,一是通過Creator收取來自Instagram、Messenger等App的信息和評論;二是通過Creator分享Facebook上的信息,可以將內容發送至Twitter、Instagram等其他平臺;三是幫助創作者進行統計分析并有能力發布更受歡迎的視頻。此外,Facebook為Instagram推出了Spark AR功能,并將其描述為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在Instagram上創建和發布AR效果”的平臺。
騰訊作為集游戲、社交、娛樂等元素于一體的公司和全球游戲業務收入最高的公司,天然具備元宇宙基因,并從游戲領域出發全方位布局元宇宙。2020年年底,馬化騰在年度特刊《三觀》中寫下了對“全真互聯網”的理解:“移動互聯網十年發展,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我們稱之為‘全真互聯網’。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無論是從虛到實,還是由實入虛,都在致力于幫助用戶實現更真實的體驗。”[8]可以看出,全真互聯網與元宇宙的本質完全一致,而且騰訊對全真互聯網志在必得。
第一,騰訊積極通過投資布局元宇宙。早在2012年,騰訊就投資了以3D內容及AR/VR內容開發為主的公司Epic Games,且是持股40%的大股東。Epic Games旗下的虛幻引擎被認為是構建元宇宙底層數字空間的載體,其在2021年4月宣布獲得10億美元投資,主要用來構建元宇宙相關業務;2019年5月,騰訊宣布與元宇宙代表企業Roblox合作成立其中國公司,代理Roblox中國版 ——“羅布樂思”;2020年2月,在Roblox尚未上市前,騰訊就參與了Roblox高達1.5億美元的G輪融資,2021年Roblox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了元宇宙第一股,截至2021年11月9日收盤時市值為628.41億美元。根據Roblox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為5.093億美元,同比增長102%,本季度增加了4730萬日活躍用戶,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31%;2021年7月,由騰訊和Roblox合作開發的《羅布樂思》正式上線。此外,還投資了VR游戲公司威魔紀元,數字動漫制作公司魂起網絡,VR電影公司Original Force等。
第二,自身不斷布局和探索元宇宙。2020年,騰訊云推出了智慧城市底層平臺CityBase,這被看作是其進入全真互聯網時代的標志性動作;騰訊旗下天美工作室負責人姚曉光將親自帶隊,開發一款對標電影《頭號玩家》中虛擬世界“綠洲”的游戲;騰訊上線了國內首個NFT藝術品交易App“幻核”。2021年8月,騰訊正式上線國內首個NFT藝術品交易App“幻核”并發行首個NFT藝術品——許知遠擔任主持的《十三邀》的音頻黑膠。
字節跳動作為互聯網新貴,對有著巨大發展前景的元宇宙采取積極進入的態度,方式為投資和自研相結合。
2020年4月,字節跳動以1億元戰略投資了“中國版Roblox”代碼乾坤,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公司產品有青少年創造和社交 UGC平臺《重啟世界》(Reworld),和Roblox構建元宇宙的愿景相似。8月,字節跳動以90億元收購青島小鳥看看(Pico),這也標志著字節跳動正式入局VR賽道。Pico技術水平領先,其所屬的小鳥看看科技及其關聯公司在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758件已公開的專利申請。根據IDC數據,2021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中,Pico位于國內第一,全球第三。[9]其旗下的Pico開發者平臺主要為開發者提供國際領先的VR技術集成和支持服務,主要功能有SDK接入、技術支持、數據統計和支付系統等。2021年6月,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就與亮亮視野共同打造了一款AR透明光波導眼鏡。目前,字節跳動內部或在開發一款元宇宙社交產品“Pixsoul”,以打造沉浸式虛擬社交平臺。
2021年11月,微軟在年度技術盛會Ignite 2021上發布了面向MR的數字化生產力平臺——Mesh for Microsoft Teams,以創建企業化元宇宙,預計于2022年上半年推出測試版。Teams將允許用戶以3D卡通形象出現在視頻會議中,同時支持VR/AR設備,支持用戶分享Office文件和其他功能,讓用戶可沉浸式體驗虛擬工作空間。微軟將通過一系列應用融合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未來Xbox平臺也將加入其中。
英偉達是全球最大的AI芯片制造商,通過打造“GPU+CPU+DPU”的 “三芯”戰略,建設元宇宙的底層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其自身競爭力。英偉達發布了Omniverse,為元宇宙的建立提供基礎的虛擬世界模擬和協作平臺,此后又發布了Omniverse Avatar和Omniverse Replicator。其中,Omniverse Avatar是一個用于生成交互式AI化身的技術平臺;Omniverse Replicator則是一種合成數據生成引擎,可以基于現有數據持續生成用于訓練的合成數據。Omniverse的本質是一個數字蟲洞,未來任何計算機都可以連接到Omniverse,并將一個Omniverse世界連接到另一個世界。
第一,Google、蘋果等國外互聯網巨頭積極謀劃元宇宙業務。一是Google通過Stadia布局云游戲,同時通過Youtube VR布局軟件和服務;二是蘋果預計在2022年發布VR設備新品,售價可能會超過3000美元。
第二,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等采取各種措施布局元宇宙業務。在阿里巴巴方面,投資了AR獨角獸Magic Leap,并專門成立了研發VR設備硬件公司;2021年6月,支付寶結合敦煌等IP在螞蟻鏈粉絲粒小程序上限量發售了“敦煌飛天”“敦煌九色鹿”兩款付款碼皮膚;阿里的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申請注冊“阿里元宇宙”“淘寶元宇宙”“釘釘元宇宙”等多項商標。在百度方面,擁有百度AR實驗室、VR實驗室、VR交互平臺等,投資了美國全息技術公司8i,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申請注冊“metaapp”商標。在網易方面,網易投資了Avatar-Based社交平臺Imvu,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廣州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多個網易關聯公司也在申請注冊“網易元宇宙”“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等商標。在愛奇藝方面,2020年愛奇藝已經發布了VR硬件產品奇遇3 ,以打造世界上最大的中文VR服務,重慶愛奇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奇遇元宇宙”等商標。
此外,米哈游已經組建了米哈游研究中心(逆熵工作室),目的是打造出《頭號玩家》所描繪的虛擬世界。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發布了元宇宙MIGU演進路線圖以及首款消費級增強現實眼鏡Nreal Air。湖南廣電將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5G重點實驗室為基座,探索搭建芒果“元宇宙”平臺。佳創視訊、中青寶、天下秀等游戲類上市公司也推出了與元宇宙相關的產品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