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桂林廣播電視臺技術部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 541000)
伴隨著近些年不斷推廣普及的新媒體傳播手段,我國廣電部門也不斷將互聯網的應用融入在技術平臺構建中,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融合,從而構建出交互式更強的融媒體綜合演播室。新媒體具有較高的互動性,不僅提升了電視媒體傳播的影響力還顯著增強新穎性。從長遠發展來看,融媒體綜合演播室的構建標志著新媒體日益走向成熟。
具體說來,可以將傳統演播室技術系統劃分為攝像系統、用于主控切換的系統、音頻系統等,同時還包含了必備的音箱、調光臺以及攝像機等相關硬件設備。各個系統的設備在傳統演播室中是相互獨立的,每個工種被妥善管理并有效控制,按部就班、各司其職提供可靠性較高且質量較高的技術保障,一切為節目制作服務。但是,在制作過程中的所有素材都需要相關負責人事先編輯好。在這種情形下,一旦遇到突發新聞,就不能保持隨機應變的節目包裝能力,同時也大幅度削弱了節目與觀眾的互動能力。
現代電視傳媒技術發展較快,以往比較單一的演播室只能采用比較簡單的播報方式,這種方式與當前觀眾的實際需求不相符合,同時也不能與時俱進朝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出現了綜合融媒體演播室。融媒體演播室的實際功能如下。
從具體功能分析,融媒體綜合演播室每個區域之間都采用了整體規劃的設計方案,這些區域并不是簡單分割而成的。在設計中,遵循了環保節能、安全實用的原則,整體可以實現無障礙過渡。在使用功能方面,造型時尚大氣、簡潔細致,而且還依據不同色彩對每一個演播區域進行詳細劃分,主持人可以選擇站播或坐播的播報方式。
在融媒體綜合演播室中,攝影鏡頭可以伴隨主持人或坐或站的姿勢進行移動,自始至終保持完美的構圖并將其呈現在鏡頭中。同時,演播室的各區域之間還可以采用實景呈現、智能化虛擬場景、大屏幕充分顯示等功能,觀眾可隨時參與點評互動,從而保持了各區域之間的密切聯系與有效融合,促使整體能夠進行更頻繁的信息交流。在此基礎上,充分滿足不同欄目取景與精心制作的需求。此外,觀眾還可以在觀看過程中獲得較多的參與感與嶄新體驗,逐步強化了電視節目的創新性,為促使電視媒體比較長久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1]
在進行景區設計時,結合未來全媒體節目制作需求,將多種技術充分融合,從而達到虛實結合的目的。通過節目編排,新聞資訊可以伴隨主持人的不同姿態實現多個運動鏡頭的靈活轉場,而且轉場效果顯得自然高效。同時,還能將整個節目制作流程逐漸簡化,以此將整個欄目的個性與特色充分展示,整個節目制作效率也得到顯著提高。
統籌規劃融媒體綜合演播室的燈光設計效果與舞美效果,同時采用相似于演播室舞美風格的實際方案并結合真實尺寸,遵循全景式以及多機位的拍攝需求,使得整個演播室的色彩更加自然統一,空間布局細致合理,以此讓觀眾感受到明快簡潔的時代感,應對各類節目的制作需求。
3.1.1 打破傳統的空間局限
在以往,節目錄制工作只能在演播室運行時利用有限的物理空間穩步進行。因為演播室空間有具體面積,并不能容納太多的工作人員與錄制設備,在極大程度上對節目的創新造成約束。[2]但是,利用融媒體的互動平臺與互動技術,可以將受限于空間這一實際問題完全打破,促使觀眾及演播室外的空間與媒體節目實際演播室進行無縫鏈接,從而形成一個由內到外的互動整體,較大程度讓演播室的運行空間擴大。在此情形下,媒體節目就得到了更好的創新條件,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與創新觀念進行靈活制作,觀眾也能獲得更新穎的觀看效果。
3.1.2 強化數據資源
傳統媒體演播室的數據資源獲取渠道比較單一,因為每個系統是相互獨立的,只有事先準備好數據資源才能按部就班播放節目,但是采用這種方式只能對非常有限的數據資源進行運用。可以充分利用融媒體綜合演播室互動平臺的完美設計,徹底打通演播室獲取資源的途徑,從而獲得更豐富的可運用資源。可以對互聯網絡與高新技術手段進行靈活利用,促使互動平臺有效連接演播室的系統與互聯網絡,依據實際運行需求搜集出更多豐富資料,再通過互聯網絡將這些資料有效傳輸到整個演播室系統,互動平臺的數據處理系統能夠對這些資料進行細致分析與靈活轉化運用。由此可以看出,互動平臺讓融媒體綜合演播室擁有更加豐富的可以利用的資源,從而為節目制作創新空間拓展了廣闊發展渠道。
3.1.3 促使觀眾與演播室的黏合度逐步增強
在以往節目播出期間,傳統媒體演播室完全與觀眾隔離。這樣一來,觀眾若想觀看節目只能從電視屏幕上,在潛移默化中保持著與節目之間的較大距離。但是,現在可以構建出融媒體綜合演播室,使其成為觀眾與節目進行良好互動的堅固橋梁,這樣觀眾在觀看時獲得了更好的參與感,與演播室的黏合度也越來越強。[3]觀眾對節目越來越喜愛并能長期堅持觀看甚至成為忠實粉絲,節目也獲得了長久發展的戰略。
設計融媒體綜合演播室平臺時,要對網絡信息互動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從而拓展節目空間并將其朝向多維空間模式轉換。這種設計方式,即便參與節目的人員沒有真正待在演播室內,也能夠確保其充分參與電視節目的錄制,將傳統電視節目所有參與人員必須待在演播室的實際問題妥善解決。同時,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參與節目的人數與所采用的參與方式也不再受到限制。此外,融媒體綜合演播室可以對多個界面進行靈活切換,電視節目參與者可以處在不同空間中,但是在切換輔助下為觀眾帶來同時在一個電視節目當中出現的場景,靈活實現了多維空間轉換的目的。
互動數據信息整合系統結構要出現在融媒體演播室信息系統中,以此確保觀眾能夠與電視節目之間形成良好互動。通過這樣的設計模式,在具體播放節目期間,處于演播室的主持人可以隨時與場外記者進行互動連線,還可以與其他的一些場外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為演播室與觀眾的互動打下了扎實基礎。而且,還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利用數據整合系統收集整理觀眾在觀看節目時所發送的互動信息,將這些收集來的信息傳輸到演播室,進行節目播放的主持人能夠隨時對觀眾的真實想法進行充分了解,還能夠針對觀眾的疑惑或者問題進行當場回答,與觀眾進行更密切有效的互動。[4]在播出電視節目之后,還可以利用該系統詳細分析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信息,從而對觀眾觀看節目時的真實想法與具體感受進行深刻了解,梳理觀眾的需求之后進一步優化電視節目內容。
融媒體綜合演播室采用互動技術平臺設計期間,要為觀眾提供更多參與節目的真實感受,不斷提升觀眾的參與感與直觀體驗。可以采用互動技術平臺將觀眾在直播電視節目期間的所有評論信息進行整合收集,然后針對觀眾提出的建議認真分析,不斷優化改良節目內容。在此情形下,觀眾會越來越對節目給予高度認可,認為節目組非常貼心,不斷提升觀眾對節目的參與度并促進其能夠對節目保持長期的喜愛。
融媒體綜合演播室互動技術中包含了多個先進技術,電視節目可以在此基礎上對這些比較新型的技術進行利用,從而促使節目更加多樣化、豐富化。同時,相關的電視媒體節目在制作中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技術,構建出多樣化的節目形式與豐富內容,使得互動模式擁有更多的可能性。觀眾在觀看節目時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節目內容獲得更豐富的觀看體驗。在對節目進行具體設計制作時,制作者需要綜合分析觀眾的互動信息,充分了解觀眾的良好建議與殷切希望,對于電視節目進行比較有針對性地優化。此外,相關設計電視節目的人員需要不間斷學習,并對當下比較流行的元素與新鮮資源進行充分掌握,在電視節目中像這些資源和元素適當加入其中,以此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利用數據采集系統,可以將演播室所需要的具體數據信息通過外部數據信息的鏈接充分收集。當然,這些信息主要包括觀眾在觀看時的信息留言,系統可以通過諸如微博、貼吧、微信、彈幕或者公眾號的渠道進行收集,這些信息可以是豐富的圖片也可以是詳細的文字概述,更可以是生動豐富的視頻,觀眾的留言方式比較多但是系統能確保完全收集到。
統一對后臺所采集獲取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仔細整理、有效存檔的系統稱作數據整理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有效輸出具體的數據分析結果。同時,因為該系統具有較高的封閉性,既可以較大程度確保信息的安全完整性又能保證相關數據內容不會被泄露出去。
獲取來的數據信息內容需要進行認真審核,在審核過程中就運用到數據播控系統。可以通過這個系統與數據進行實現互通,逐步促使互動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
互動系統的形式比較多,具體如下:一是投票模塊。在電視節目進行播放時,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互動時可以利用比較常見的實時在線投票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后臺管理人員可以對投票的內容通過手機終端或網站終端進行必要的維護,管理者還可以通過調整投票選項、修改投票題目等滿足用戶需求。[5]在進行設置與維護時,管理員還要盡量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惡意投票情況的發生,還要盡可能避免一些人通過相應的技術進行重復刷票,最終才能確保整個投票活動的公正公平。在此基礎上,管理員還要認真統計觀眾實時投票的具體數量,在公布時還可以通過微博或者公眾號等方式。二是評論模塊。觀眾在對節目內容進行評價時,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選擇微博公眾號或者貼吧等進行評論,管理員在看到后會對這些評論進行處理或給予及時回復。三是調查模塊。在對節目喜愛程度進行調查時,管理員可靈活利用網絡向觀眾發放問卷,文件內容可以設置能夠有效節省時間的解答題或選擇題,在規定時間結束后由后臺對這些問卷進行收集,并對最終的結果進行認真統計分析,將最終的結果報告通過調查模塊進行輸出。四是有獎競猜。電視節目組可以為觀眾設置豐富多樣化的競猜問題,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可以對這些題目的答案進行精彩回答,一段時間結束,節目組會將正確答案公布并將最終的正確統計結果公布。五是管理模塊。管理模塊即二維碼管理模塊,之所以出現這個模塊,主要是為了給廣大智能手機用戶廣泛應用微信而提供的。在節目播出期間,觀眾可以打開自己的微信掃一掃功能,從而進入互動頁面保持較高的節目參與度,這個二維碼需要專門工作人員進行設置。
電視節目的管理內容比較多,既有對現場突發情況的管理也有對現場嘉賓選手與人員就位等情況的管理,還包括統計節目過程中淘汰以及晉級等環節的管理。[6]通過管理系統,可以詳細統計現場嘉賓與選手的具體個人資料與互動數據,當時給予及時處理,有效把控現場節目節奏與節目氛圍。
對于節目播出期間互動演播的相關環節,都可以通過整體互動系統進行有效管理,該系統需要由后臺終端管理員進行處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整合所有的管理模塊并實現最終的有機統一,還可以將具體信息分類歸檔并進行有效存儲,在后期審核問題時可以隨時查看。[7]可以說,融媒體的互動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創新,充分體現了新媒體與電視媒體的密切融合。在相關技術上,可以對融媒體綜合演播室的所有系統與屏幕進行充分調動,同時接入多路信號與資源,在此基礎上實行每個屏幕之間的聯動。在節目內容上,也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實現無縫鏈接,無論場內還是場外都可以進行立體傳播,觀眾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或者微信等多形式參與互動。在運營方面,可以優先搶占更多的觀眾市場,對電視節目的運營模式進行有效補充,在逐步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達到最終的增值效果。
綜上而言,融媒體綜合演播室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新時代中媒體整合傳播的具體需要。將傳統演播室作為核心,以此為基礎逐步擴展出一整套能夠進行有效互動的龐大信息系統,促使電視節目播出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化,促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有新意,全面體現出靈活獲得海量資源、全面實現多屏聯動、廣泛進行網絡傳播的主要特色,讓觀眾能從更多角度體驗新媒體的即時性。在未來,相信國內所有電視臺演播室都要全面朝信息化、網絡化以及互動化的方向發展,因此電視節目也要做出必要的整體改革,促進網絡技術與業務層面之間的密切融合。在此基礎上,廣大技術人員需要在電視臺技術系統改造中不斷付諸更多努力,以此確保電視節目技術的不斷創新并保持可持續性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