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方 劉德雙 徐春方
(1.亳州廣播電視臺,安徽 亳州 236800;2.肅州區融媒體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3.云和縣融媒體中心,浙江 麗水 323600)
當前我國傳媒領域正在經歷重大而深刻的變革,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下,通過挖掘媒體內容數據和用戶服務數據提升了電視節目的制作水平,進一步滿足了人們的收視需求,也提升了廣電單位的市場競爭力。
在不同類型的媒體相互融合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直播憑借其新穎性、互動性等特點吸引了大量關注,并且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多平臺相關融合也帶動了傳統媒體向著融合媒體轉變,所以融媒體直播和互動技術結合驅動了新媒體業務。當前我國廣電行業正轉變傳統單一的節目采集、編寫和傳播方式,將以上業務流程相融合,并且打造多屏節目播出模式。比如央視進行節目錄制的過程中需要綜合節目演播室信息互動系統支持,該系統管理著整個電視臺的全部綜合節目演播室組群。在互動平臺下豐富了節目制作互動模式,然而傳統演播室組群建設還不能充分滿足全媒體網絡的直播要求,所以需要在傳統視頻系統上設計架構。[1]
近年來,隨著廣電技術的發展以及媒體融合進程的推進,手機客戶端應用開始增加,覆蓋面擴大,也讓新媒體網絡直播需求飛速增長。在該背景下,電視臺的各個頻道和欄目陸續通過全媒體進行節目直播,不僅保證了節目良好的收視率,還通過手段的豐富讓新媒體網絡直播用戶群進一步擴大。因此要在互動技術應用的前提下利用網絡直播技術,要通過網絡互動直播系統在綜合演播室錄制,讓全部直播信號都有IP地址,這樣觀眾就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直播界面和直播間主持人現場互動。與此同時,網友發送的直播信息也可以在演播室接收,然后實現雙方互動,以此增加直播間人氣,提升節目的關注度和互動量,進而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讓廣播電視臺和用戶的聯系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要拓展演播室的互動場景,實現多角度直播。技術層面也需要實現互動制作和信號來源的結合,在兩者相互推進的背景下促進融媒體演播室多種技術融合,包括了SDI信號/IP信號一體化管理、多種形式的互動模式設計,進而在融媒體切換臺之下混合調度兩種信號。此外,為了實現多渠道進行現場直播節目直播,融媒體演播室設置了多路流信號,并且網絡直播涵蓋若干個單點PGG移動直播信號以及多現場PGM信號,并且模糊化區分信源結構界限,讓互動成為新媒體播出的主要特征,實現了演播室播出場地的全覆蓋,對制作現場充分利用,滿足用戶移動端多維度觀看節目的需要,由此提升了用戶的收視體驗。
當前央視在綜合節目直播間組群系統下增加了融媒體直播與互動,整個過程的最后環節就是多次運用新媒體技術,實現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深入結合,不管是在電視端還是新媒體端都實現了節目高質量播出。融媒體演播室的直播互動系統在互聯網與廣電制作技術得以實現,比如演播室現場與用戶在線互動,還實現了用戶手機小屏與電視大屏交互。
除了演播室的應用系統模塊,融媒體的直播切換子系統也有自身的局域網,在SDI信號以及傳統演播室下實現互聯互通。融媒體的直播切換子系統不僅支持SDI信號還支持IP信號,并且傳輸過程中兼容UDP、RTP、RTMP和HTTP,滿足拉流和推流的需要。此外,從系統的硬件角度來分析,涵蓋了融媒體切換以及推流兩個部分,使得演播室畫面能夠靈活切換。[2]
作為工作系統核心部分,融媒體的直播切換子系統在以往演播室管理體系基礎上結合了流媒體信號、SDI信號,這種技術的改進避免了系統大量設置編碼器。具體說來:首先,借助VMC1和Tricaster460輸入模塊進行初步部署,由此具有多路拉流功效,并且實現多路SDI輸入/輸出,進而混切SDI信號/IP信號。其次,SDI信號、同步信號在演播室連接演播室音視頻系統。
圖文包裝信號具有兼容性,主流圖文包裝服務器能夠獨立影響輸出包裝信號,之后連接大屏設備,還可以借助其他方式連接融媒體切換臺,進而將包裝渲染內容輸入融媒體的切換系統。此外,可以把帶有實時互動數據的PGM信號傳送到傳統演播室,也可以傳輸到央視新媒體集成發布平臺,實現在網絡直播環境下發布新媒體端信息。[3]
推流設備需要編碼轉碼器的支持,型號為RM9010-HD-SDI,支持8路HD-SDI與SDI輸入,在該技術支持下將演播室機位信號、PGM信號發送到央視新媒體集成發布平臺,為網絡直播提供巨大便利,這一過程中借助同軸電纜跳線盤實現了演播室視音頻與信號系統同步,連接電視臺網絡層后打造了流信號融合制作的輕量化系統,可在獨立的融媒體直播切換子系統前提下保證安全性,和原有的演播室系統不發生影響,讓演播室的節目正常播出。此外,為了讓系統可擴展性提升,需要在設備接口和機柜等位置預留足夠的空間。
融媒體平臺進行直播節目并且與用戶實時互動過程中,需要保證演播室節目同步新媒體端,制作更加符合節目特征的傳播內容,還要考慮到是否有利于網絡用戶在社交App分享直播內容,由此進一步提升媒體機構的影響力。[4]
融媒體信息互動子系統和融媒體直播切換子系統相匹配,其中互動服務器、虛擬機是核心,在互動服務器的軟件平臺上可以對訪問人數、評論、彈幕等數據抓取。比如騰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用戶利用手機參與當期節目,成為直播間的互動觀眾,在后臺審核之后即可分享觀點,其他在線觀看節目的觀眾就能獲取留言觀眾的昵稱和頭像。此外,獲取的數據通過過濾子網的隔離區過渡、擺渡進入演播室系統,呈現在大屏幕渲染設備與在線包裝服務器中,然后在融媒體切換系統的網絡直播端實現數據多平臺互動。
在互動信息的統計、發布期間需要大數據計算新媒體端獲取的信息,可以分析與統計用戶位置信息、評論信息、話題討論范圍、話題熱度。一,在大數據中包括了在線人數、投票信息、留言等內容,在電視機中在線展示互動人次以及收看并互動的地域、人數、年齡結構等信息,讓用戶在全媒體平臺中參與感得到滿足。二,在實時滾動留言板塊對用戶的留言分析與回復,篩選之后將評論內容展示在話題討論區,以此形成獎勵機制。再如嘉賓點贊環節,根據用戶評論內容讓參與的用戶通過手機點贊,在電視畫面呈現之后能夠掌握用戶對嘉賓的評價,也有利于增強嘉賓的發言主動性,在整體上提升品質。[5]
隨著網絡信號與覆蓋面提升,該背景下視頻直播平臺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并且網絡所帶來的實時互動技術有著諸多優勢,比如視頻直播期間可以設置討論熱點,通過彈幕、刷榜吸引關注。電視行業在多年發展中具有的專業性能夠保證視頻質量,傳統的演播室會在直播期間受到區域因素的影響,不利于更多的用戶進行節目現場參與,也影響了節目的創作空間。融媒體通過多種途徑滿足人們觀看電視節目的需要,以此增強節目影響力。其中包括面向電視觀眾投票、評論以及調查等服務,還包括節目直播、點播、投票、評論。[6]
信息化演播室連接了演播室和互聯網數據,讓數據傳輸到演播室,并且對接了演播室大屏幕包裝系統、場內互動系統,用戶在直播期間打開互動入口,使得融媒體直播流量入口開啟。所以當前在電視節目直播過程中通常把直播互動當作工具,有效結合傳統媒體的優勢,建立更為廣泛的用戶群體。[7]
3.2.1 《全球中文音樂榜中榜》
央視音樂頻道的《全球中文音樂榜中榜》是一檔每周播出一期的節目,根據節目需求以及制作設計融入了互動評論板塊,其中包括每周的歌手打榜投票、互動邏輯設計節目預告文章編輯、配合直播環節。之后還開設《全球中文音樂榜中榜》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觀眾進入頁面即可參與投票和話題討論,比如用戶經過微信授權并填寫信息之后,經過審核就能參與現場節目討論,選擇自己支持的歌手,然后把觀眾地域信息以地圖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節目演播室的網絡直播系統當中,主線路和備用線路分別有四路信源接入,包括PGM主備導播室固定機位主備、化妝間固定機位主備、手機直播機位主備。其中演播室網絡直播系統主備切換臺PGM是演播室外來信號,演播室網絡直播系統把PGM和切換臺PGM和IP流信號發送到集成發送平臺,之后通過內容分發網絡,分配給新媒體端網絡直播,這樣用戶可以在手機端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視頻流,通過H5互動頁面可在線觀看演播室的直播情況,根據打榜歌手和直播進程來到評論區留言。融媒體直播互動系統當中的Tricaster460、VMC IN可以混切SDI和IP流信號,接入互動系統包裝信號輸入圖文包裝服務器能夠獲取實時數據嵌入包裝模板輸出到演播室大屏幕,RM9016-HDSDI編轉碼服務器完成新媒體集成發布平臺推流。[8]
3.2.2 《熱線 12》
央視社會與法制頻道的《熱線12》欄目每天播出,該檔節目當中的“中華慈善日特別節目”以及“國際禁毒日特別節目”同步在網絡中直播,央視移動客戶端和多個網絡播出平臺充分利用了多平臺融合優勢,獲取新媒體端用戶評論信息,然后反饋到演播室節目現場。和《全球中文音樂榜中榜》的節目直播子系統相同,同樣采用了Tricaster460、VMC IN混切SDI和IP流信號,編碼器服務器主要實現新媒體集成發布平臺推流。
3.3.1 場景的重構和畫面傳播
央視新聞頻道在融媒體背景下打造了“央視新聞+”客戶端,每天都進行將近10場的新聞直播,新聞場景的入口為地圖的地理位置標記,之后用數字化的形式分析新聞熱點,實現了大屏和小屏的切換,還可以通過不同場景的移動互換重構時空,由此豐富場景,比如呈現演播室與新聞現場,圍繞直播延伸到社交、互動、應用。比如《云端上的天路》對西藏地區的電力工程建設情況進行了直播,讓4000米海拔的信號同步回傳,直播期間還設置了融媒體互動演播區,為人們呈現了更多的新聞背景,在與用戶互動環節,記者通過評論、彈幕實現。此外,通過用戶移動社交網絡與新聞直播的結合形成社交化傳播,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如四川九寨溝的地震新聞直播中,通過電視與網絡的同步直播呈現解放軍現場救援場面,獲得134萬人觀看和點贊,實時評論達到1000多條。新媒體的直播室建設主要面向移動用戶端,節目直播期間可以和用戶互動,在記者采訪與專家同步解答后形成高質量UGG場所。此外,央視與微信、微博等具有媒體和社交雙重屬性的合作可以產生多次傳播,讓人們都能參與到新聞事件中, 在社交化的傳播模式下提升央視新聞的影響力。[9]
3.3.2 個性化的設置以及臨場感服務
央視新聞媒體高度重視移動端產品的服務功能,重視個性化應用,為用戶在移動端自主搜索和觀看節目提供便利,并且在強大的功能下對頁面個性化設置,進一步提升觀看和瀏覽質量。在產品的功能開發方面,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都能定期推動信息,還可以提供美食搜索、火車票訂購、酒店查詢等板塊。央視新聞網絡平臺不僅是新聞的集散地,還是實時觀看電視節目的服務平臺,其中設置了直播窗口,用戶可以自主選擇訂閱視頻內容,還可以對節目預約。此外,借助網絡媒體強大的數字化處理功能,可以存儲用戶的搜索記錄,之后大數據會根據用戶的偏好推動同類新聞信息,節約用戶的搜索時間。用戶在自主選擇確定播放方式、內容,提升瀏覽體驗。[10]
綜上所述,當前演播室的節目融媒體直播已經在央視的多個欄目中應用,隨著新媒體技術架構的融入,可以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支持,隨著網絡直播與在線互動的深入結合,不僅讓節目質量整體提升,滿足了人們的收視需要,還進一步提升了融合媒體傳播的影響力,促進我國傳媒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