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佳樂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經濟制度體系中占據基礎性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成果。2021年,學術界圍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問題展開探討,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取得進一步進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新概括,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等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作為“十個明確”中第七個“明確”中的一部分,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對此,學術界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演化規律、內在結構、創新發展、制度優勢等方面作了論述。
一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概括,反映了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和經濟體制的內在一致性,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有學者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縱向時代發展和橫向內涵擴展的動態演變中不斷更新深化,逐步實現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3)鄭尚植,張茜.基本經濟制度內涵拓展的三重邏輯與新時代意蘊[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21(6).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歷史演進始終依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邏輯主線。(4)宋冬林,謝文帥.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歷史演進與實踐愿景[J].社會科學戰線,2021(6).它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將獲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5)龐慶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邏輯[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1(1).
二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構成要素相互依存、緊密聯系,所有制關系、分配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共同構成“三位一體”的有機整體。有學者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決定作用,不僅決定和影響其他兩個構成要素的性質,而且決定和影響具體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的發展方向。(6)譚勁松,姚菲菲.完整準確把握基本經濟制度內涵創新[J].當代經濟研究,2021(8).“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生產力標準——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體現了社會主義特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7)楊新銘,杜江.所有制結構調整的演進邏輯、現實基礎與政策取向[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1(5).
三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概括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和發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8)顧海良,等.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1921~2021(第四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1.有學者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9)武漢大學改革開放研究課題組.基本經濟制度探索:中國道路與治理效能[J].經濟管理,2021(11).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深化,適應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新要求。將“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定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個明確”之一,其實質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之中,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10)李正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進一步堅持和完善[J].上海經濟研究,2021(12).
四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實現了公平與效率的辯證統一。有學者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能夠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價值,契合社會主義國家追求公平與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要求;又能夠激發社會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社會經濟效率的提升。(11)喬慧波.新時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與治理效能[J].求索,2021(2).在克服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缺陷的基礎上,將作為手段的市場機制納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框架中,既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優勢,同時又避免了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增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系的協調性和統一性,形成制度合力,實現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的協同提升。(12)李楠,陳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三個維度[J].江漢論壇,2021(5).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和基礎。2021年8月,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強調,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3)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報,2021-08-18.學者們從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展開闡釋。
一是不斷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有學者指出,公有制主體地位是保障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基礎。大力發展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這一屬性是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遵守的基本所有制前提。要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形成以監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占據主導地位。(14)周躍輝.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理解中國經濟奇跡[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6).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增強競爭力、控制力、影響力和創新力,在國內亟須的關鍵技術與“卡脖子”的關鍵領域起到創新的正向外部性作用。(15)韓文龍,劉璐.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1(3).
二是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比較優勢,構建“國民共進”的共同發展格局。有學者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條件下,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16)彭宏偉.論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J].理論視野,2021(2).民營經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全可以各得其所、各展所長,共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發展活力。(17)陳林,陳煥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路徑選擇——基于“雙向混改”模式的討論[J].學術研究,2021(5).將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與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經濟結構和經濟布局的優化,構建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的“國民共進”微觀基礎。(18)楊瑞龍.探索國有制與市場經濟相兼容的中國特色改革道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1(3).
三是穩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在融合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學者指出,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僅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也是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實現形式。(19)胡家勇.奠定高質量發展的所有制基礎[J].南開經濟研究,2021(1).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常態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控制力的有效途徑,具有放大國有資本、增強國有資本影響力的功能,同時也是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能夠實現多種所有制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20)廖紅偉,劉永飛.構建國資監管體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協同推進大格局[J].理論學刊,2021(6).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2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報,2021-08-18.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2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學術界從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等方面作了論述。
一是堅持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題中之義,決定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有學者指出,分配制度由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所決定,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分配制度納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根本導向是實現共同富裕,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而要充分發揮這一制度優勢,既要遵循解放與發展生產力的基本要求,也要立足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23)李楠,陳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三個維度[J].江漢論壇,2021(5).要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發揮按勞分配的主導作用。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不僅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也為全體社會成員實現共建共享奠定了堅實基礎。(24)張天姣.共享發展理念下深化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標與政策建議[J].當代財經,2021(10).
二是妥善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有學者指出,效率與公平兩者之間不是一成不變的關系,當某種公平的分配方式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并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效率時,公平與效率即實現了內在的統一。要堅持公平與效率的辯證統一,將效率與公平貫穿到分配的每一環節中。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能夠有效形成創造社會財富的多元力量,充分利用各種生產要素推動經濟發展。通過調節分配差距,增進民生福祉,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力,使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從而實現社會公平及高層次、高水平的全民共建共享。(25)鄭尚植,張茜.基本經濟制度內涵拓展的三重邏輯與新時代意蘊[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21(6).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縮小收入差距的共享發展長效機制。有學者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環節。要注重分配結果,完善分配制度,調節分配政策,構建橄欖型分配格局,防止出現貧富分化,切實保障全社會大部分成員都能夠獲得相對富足的收入與平等的發展機會。(26)顧海良,等.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1921~2021(第四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1.通過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和技能素質,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實現要素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結構最優化。在再分配領域,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使再分配更好地發揮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功能。(27)孔祥利,諶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發展:從單一公有制到基本經濟制度[J].當代經濟研究,2021(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其重要的實現形式和實現載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資本野蠻生長”(2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1-12-11.。學者們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優勢等方面進行論述。
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發展,標志著我國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化經濟制度體系。有學者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當代中國發生的最具原創性、最富動力感的變化。(29)李華峰,俞思念.從三維度上深化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J].理論視野,2021(6).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構成部分,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獨特貢獻。(30)楊英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原創性貢獻[J].科學社會主義,2021(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沒有拋棄經典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也沒有否定或違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是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31)簡新華,程楊洋.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J].財經科學,2021(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源配置和經濟調節機制,有效解決了市場經濟的內外部失靈問題。(32)嚴金強,夏碧英.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困境與中國破解方案[J].上海經濟研究,2021(1).
二是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深度結合。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核心問題,也是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有學者指出,在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中,政府和市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彼此影響、相互促進。只有政府和市場深度融合、協同發力,才能構建更可持續、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3)林志友,李子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三維論析[J].經濟學家,2021(9).政府與市場的組合模式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超越了政府和市場“二元對立”的傳統思維定式,實現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優化與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34)劉儒,郭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和市場的互補關系及特征[J].東南學術,2021(1).一方面,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具有天然優越性,政府要高度重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加以監管與規范,規避和克服資本邏輯造成的貧富差距和兩極分化現象。(35)閆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內在要求探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1(4).
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兼具優勝劣汰與促劣變優雙重機制,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超越。有學者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區別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特征在于以公有制為主體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因而能夠克服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36)榮兆梓.工業化階段的生產力特征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J].經濟縱橫,2021(6).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所謂的市場失靈雖有市場缺陷的因素,但從根本上說是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內在矛盾所致,這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固有且不可能化解的矛盾。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與優勝劣汰機制,導致強者支配弱者的局面,固化了兩極分化的社會對抗態勢。與之相比,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呈現出社會平等的光明前景。(37)余金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普照的光”[J].社會主義研究,2021(2).
總體來看,2021年學術界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了進一步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是深刻分析了所有制關系、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指出“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二是闡釋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比較優勢,提出構建“國民共進”的協同發展格局,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在融合中高質量發展;三是要正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建立縮小收入差距的共享發展長效機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四是提出要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更加完善的現代化經濟制度體系,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深度結合。
為進一步推進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學術界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聚焦和關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文獻,特別是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論述,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行系統化歸納和全面性闡釋。二是理論聯系實際,既要研究理論問題,又要關注現實問題。一方面,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行整體性的宏觀研究;另一方面,圍繞相關的現實問題做具體性的微觀分析。三是拓展國際視野,聚焦學術前沿,揭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科學性和優越性,構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全面彰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