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亮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是我國當代城市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相比于常規的地面汽車出行,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準時、潔凈等諸多優勢。我國憑借軌道交通建設有效地緩解了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和高污染狀態,如今在“地鐵新時代”的目標下,我國致力于建設更加優質高效的城市軌道運輸網絡,在實現該目標的過程中,加強安全風險技術體系構建,是很有必要的一環。
在提出了軌道交通作為大城市交通建設的主要方向后,我國各大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發展迅速,在形式上以地鐵為主,輕軌、有軌電車、市域鐵路、單軌和高端磁懸浮列車相繼投入實踐。在里程方面,截至2020 年,全國(不含港澳臺)44 個城市共233 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運營總里程已經達到7 545.5 km,同比2019 年增長率達20.1%,總量接近2013年的2 倍,并且預計在未來的10 年內,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都將保持高速的發展速度。
雖然我國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國的城市軌道建設起步晚,發展經驗不足,在安全管理上始終存在一定欠缺。從城市軌道建設本身的環境來看,以地鐵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始終處于高風險建設和高風險運作狀態,城市軌道對巖土物理力學參數的要求很高。再加上地下軌道交通空間有限,安全風險因素隱蔽性大的特點,城市軌道交通在防控和救援上也存在較大難度,一旦出現危險,則可能引發巨大的損失。如2007 年南京地鐵施工中的爆炸事故、2008年杭州地鐵的坍塌事故以及上海地鐵坍塌事故,這些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直接超過數億元,這充分說明了城市軌道交通中做好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針對城市軌道安全建設管理頒布了《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國辦發〔2018〕13 號)(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從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法規標準、創新管理制度、強化技術支撐等方面切實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整體目標。之后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尤其是地鐵建設部分又出臺了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法案,這些法案為我國城市軌道安全管理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初步實現了我國城市軌道尤其是地鐵建設的標準化、程序化和規范化。
如今,我國城市建設環境越來越復雜,城市高層建筑大量增加,城市地鐵建設面臨更大的壓力,這對其專業性要求更高,因此,建設更加健全的城市軌道交通管理體制更加有必要。在當下階段,我國在信息化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且有更多精確的軟硬件設備做支持,在接下來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構建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現代化監測管理手段,比如,使用網絡傳輸、無線通信、網絡數據庫、數據分析以及自動預測預警等技術,實現風險源的及時發現跟蹤和防控,技術化的城市軌道安全體系構建是接下來的工作目標。
文化、技術和管理是風險防控的3 個重要維度,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防控的管理中,同樣要善于在這3 個維度上下功夫,具體要求是:堅持“一個理念”、把握“兩個關鍵”、優化“三個機制”?!耙粋€理念”就是要落實防控大于應急的根本理念,要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在尚未出現事故時就要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將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中?!皟蓚€關鍵”主要是風險預警決策和應急保障,這兩個關鍵點主要用于風險控制處理的場合,旨在通過提升事故處理效率,快速抹除安全隱患?!叭齻€機制”則指的是“多元共治”“精細防控”和“多重保障”3 個機制,這都是有效預警防控安全事故,將意外損失降到最低的有效辦法,“三個機制”的基本內容,正是當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防控管理體系構建的重要建設內容之一[1]。
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管理方面,《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一文中提出了要善于從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運營全流程、全周期、各環節著手。本文主要從安全管理防范意識、綜合體系制度構建、建設技術升級革新、應急能力強化保障4 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在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管理的歷史中,城市軌道交通事故率始終處于較低水平,這種現狀導致在地鐵安全管理工作中開始出現部分管理人員思想松懈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很容易成為事故的誘發點。思想決定行動,要持續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就需要堅持做好城市軌道運營團隊的思想建設。
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軌道安全管理負責部門,包括質量安全部和安全監察部,首先要做好源頭上的團隊人員的思想素質把關和審核,要建立詳細的考核制度,對從事城市軌道安全管理的人員要做好全方位的風險評估。對于現有的城市交通軌道管理團隊,要定期做好思政培訓,進行思想上的疏導和提升。
在提升團隊人員的思想認識上,尤其要強調責任意識。對于管理層,要建立完善的責任評估體制,幫助管理層人員做好失責風險評估,善于引導管理層人員根據不良后果進行深度反省。對于普通工作人員,要將責任詳細落實到其工作中,將責任納入其績效考核,普及預防大于搶險的根本理念。在工作職責安排上,可參考《意見》中給出的指導,把和城市軌道安全相關的交通運營部、交通安全監理部門、各級治安保衛人員、關聯的消防人員以及維護秩序的反恐防暴公安人員等各部分人員做好統籌安排,以提升團隊的運作效率。
在長期的工作中將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在吸收其中的精髓后將其上升到體制化角度,作為今后工作的參考,這可不斷提升后續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效率性和秩序性,強化其應對風險的能力,降低安全運營管理的成本。這種體制化的建設思想在城市軌道安全風險體制建設中可從風險管理責任體制、專項設計及審查論證體制、安全風險監控體制和應急響應體制4 個角度進行構建。
在風險管理責任體制構建方面,要重點從風險防范角度出發,建立起以安全管理責任部門為核心的關聯式矩陣風險防控體系。在建設中將風險防控貫穿于勘察階段、設計階段、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全流程中,在運營中要將其落實在日常檢修維護工作中。
在專項設計及審查論證體制構建中,要建立快速的城市軌道安全的響應機制。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出現異常點時,要保障異常能及時上報審核并得到上級的快速反饋核實。
在安全風險監控體制構建上,要落實外部引入的根本原則,聘用外部安全風險監管團隊對潛在的風險問題進行二次審核,外部審核團隊要保持獨立監管,且具備風險咨詢、風險評估、實時監控和快速反饋等高度專業的團隊實力。
最后是應急體制構建,在應急體制構建中,要加強演練,提升應急部隊實力,且在應急系統中,要能根據現場問題進行靈活的應急部署,能快速將應急力量調配到最合理的位置,將意外損失降低到最小,全面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體制建設中,要注重體制的地域性建設。所謂地域性建設,就是城市安全風險管理體制很容易受到地方的城市布局、人口分布、軌道實況和列車調度等因素的影響,而各個城市在這些因素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體制中,除了理論核心可以進行遷移借鑒外,在體制的執行細則上,需要根據地域特色進行總結設計,如沿海城市軌道建設中要考慮沖積平原粉砂巖層環境下的地鐵安全設計,但是在中西部地區,并非粉砂巖地質,因此,在安全管理體制上要結合實際進行合理變更[2]。
城市軌道的安全性能和軌道的建設工藝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針對施工技術做好技術的管控,是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角度來看,當下我國在基建中取得的一系列的偉大成就,都和先進的技術突破有著直接的關系。比如,我國在城市軌道地下建設的盾構機研發中,打破西方的封鎖,研發了屬于自己的超大直徑盾構機,極大地提升了城市軌道安全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所以在該趨勢下,在體制建設中加強普及現代科技工藝,更新技術,是提升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重要途徑[3]。
對于技術的安全監管,要做好技術工藝的優劣勢分析,重點針對其存在的技術漏洞問題展開專項的技術風險監管。比如,施工對巖土層的擾動較大,則要重點監管巖土層的安全風險。對于關鍵點的施工部分,要優先選擇低風險高可靠性的技術施工方案,在存在使用多種安全技術方案的場合下,可采用冗余設計的方式應對重大風險,這相當于給可能存在的風險增加數道保險栓,大大降低了風險的發生概率。另外,冗余設計理念還表現為,存在多個不確定擾動因素時,可適當提升設計的底線標準,保證在出現異常時,異常數據依然處于安全范圍內,這樣可有效提升軌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系數。
信息化是現代各領域建設升級的重要方向。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的構建中,也要做好向信息化方向的普及和建設,這樣能更好地提升風險管理體系的執行回饋效率,提高指導意義。
在整個體制系統的信息化的建設中,要做好核心平臺的智能化建設、傳輸流程的快速化建設和末端設備的完善化建設。在核心平臺上,要將城市軌道安全風險管理體制從定性轉化到定量的角度,提升核心平臺收發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監管數據的能力,加強其智能化建設,能自動對異常發出警報和響應。在傳輸流程的優化中,要善于使用機器設備替代人工進行風險管理數據傳輸,提升系統應急響應效率。該步的重點是要做好軌道交通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的業務化拆解,將安全管理內容從系統化的人類語言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機器語言,讓每一條監控指標變成機器可執行的數字化監控指令。在末端,要積極普及物聯網傳感技術,安裝更多先進的監測設備和傳感器,在信息傳輸中,要善于利用有線加無線等多種通信方式保障信息傳遞質量,在核心區域,要加強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建設,提升對數據的全流程監管,同時能對異常數據做出警示,這可大大提升對異常風險點位的響應速度,最快對安全隱患完成處理[4]。
綜上所述,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中,要善于從人員思想優化、體制完善建設、工藝技術升級和平臺信息化建設等多個層面上進行。在操作中,要善于結合本地實際環境展開地域性建設,注重理論加實踐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