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慧芳(阜陽泉信咨詢服務管理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在推動經濟發展、保障經濟安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財務核算是企業財務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財務核算正從傳統的會計核算向綜合性的財務管理轉變,成為企業重要的財務管理機制[1]。然而,在實踐層面,國有企業財務核算中面臨著多重問題,未能有效發揮財務核算對企業的作用。因此,要從盈利導向出發,多維度優化財務核算,助力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財務核算屬于經濟核算的范疇,以審核后的原始憑證,如發票單、收貨單、領料單等為依據,以貨幣為計算尺度,持續、全面、系統地記錄、計算企業及其內部核算單位或者核算項目的經濟活動。財務核算能以價值形式反映、監督企業及其內部各核算單位物資消耗、資金占用情況,并評價其經濟效果。傳統的財務核算為狹義上的財務核算,即會計核算。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財務核算的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會計層面拓展到財務管理層面,成為企業為實現財務目標而構建的一種管理模式。財務管理層面的財務核算主要包括機構及人員管理、資金核算、會計核算、預算管理、財務分析五個方面的內容。對國有企業而言,財務核算既包括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活動,也包括企業內各分支機構,如子公司、分公司間的財務關系。
依據財權配置的差異,國有企業財務核算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集權型財務核算、分權型財務核算、混合型財務核算。集權型財務核算對企業財務實施集中管理,由總部財務中心統籌負責經營活動及財務行為,企業下屬各機構需要嚴格遵循總部要求。分權型財務核算由各下屬機構自行開展財務核算,總部僅負責把控企業戰略問題。混合型財務核算則同時具有集團型財務核算與分權型財務核算的特點,部分財務行為由總部統一決策,另外部分財務行為則由下屬機構自行決策。以往,國有企業財務核算類型以分權型財務核算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集權型財務核算有了更為有利的實施條件。諸如中石油等大型國企,均以財務共享中心為依托,實施集權型財務核算。
財務核算對國有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微觀層面而言,財務核算有助于規范國有企業財務工作。財務工作不規范是當前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國有企業的財務安全與長遠發展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作為市場經濟下的主體,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這就需要國有企業進行嚴格的財務核算,避免相關人員在報賬中中飽私囊。從這個角度而言,財務核算能夠提高國有企業財務工作的規范性,并以財務工作的規范性降低國有企業的廉政風險。
從中觀層面而言,財務核算有助于培育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與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的今天,國有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顯著增加,其中,既包括國有企業內部的競爭壓力,也包括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競爭壓力。強化客戶關系管理、穩固并拓展市場是培育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而財務核算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財務核算有助于國有企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以更為低廉的價格提升客戶的認可度與信任感,從而使國有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
從宏觀層面而言,財務核算有助于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相對于低質量發展的概念,以注重發展的品質性、持續性、創新性、效益性為主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3]”,為國有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財務工作的重點內容,財務核算不僅可以提高國有企業資金運轉效率,提升國有企業成本控制水平,也有助于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深入開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從而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缺乏正確的核算理念是當前國有企業財務核算中的典型問題,并對國有企業財務核算作用的實現帶來了干擾。首先,對財務核算的理解較為片面。財務核算與會計核算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二者均以原始憑證為依據,以資金為主線,核算企業及其下設機構的經營活動,同時,財務核算有著更加豐富的功能,但在財務核算實務中,不少國有企業對財務核算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未能發揮財務核算其他方面的價值;其次,缺乏財務管理增值的理念。未能從盈利導向出發樹立財務管理增值理念,弱化了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發展中的作用,不利于企業盈利目標的實現。
財務核算是一項高度專業且非常復雜的工作,對核算方法有著很高的要求。傳統的財務核算以財務人員的人力核算為主,不僅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現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對企業財務工作的開展以及財務管理增值的實現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國有企業創新財務核算方法的要點,但不少企業并未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比如,缺乏財務共享中心。不重視財務共享中心建設,財務核算存在分散、零碎的問題,難以服務企業盈利。又如,在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中存在滯后性。財務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傳統數據技術為主,未能發揮好大數據技術的作用。
財務核算流程層面的問題也是國有企業財務核算中的典型問題。業務工作與財務工作分屬不同的范疇,同時,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推動二者的協同開展就成為國有企業優化財務核算的必然要求。但在實踐中,不少國有企業并未做好業務工作與財務工作的整合工作。比如,缺乏常態化的溝通機制。財務部門、業務部門溝通不足,財務人員、業務人員對彼此的信息了解不充分。又如,存在數據壁壘。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的今天,國有企業業務、財務領域均有專門的信息系統,但信息系統的兼容性不佳,存在著數據壁壘,導致財務數據成為數據“孤島”。
財務人員作為國有企業財務核算的實施者與第一責任人,他們自身的素質,對國有企業財務核算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國有企業財務核算中面臨著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不少財務人員缺乏盈利導向意識,仍將財務核算視作簡單的會計核算,難以發揮財務核算對企業經營發展的整體作用。培訓是提高財務人員素質的必由之路,培訓層面的問題也是導致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的主要問題。從培訓內容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財務人員培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全面性,不利于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從培訓方法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財務人員培訓方法單一陳舊,難以有效實現培訓目標。
所謂體系,指的是一定范圍內或者同類事物依據一定的秩序及內部聯系而組成的整體。財務核算體系則是以財務管理為目標,以財務核算為內核,涵蓋企業財務各方面內容的整體。財務核算體系有兩大特征:一是系統性。財務核算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內部包含著若干個子系統,如會計核算系統、資金核算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等。各子系統又包含著若干個構成要素,如資金核算系統中的加強資金的計劃性、統一資金的收支;二是開放性。財務核算是利潤導向下企業財務工作的重點,企業追求利潤沒有重點,財務核算也沒有盡頭。因此,要將財務核算體系建設作為盈利導向下國企財務核算優化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做好財務核算各子系統的整合工作,協同發揮好財務核算各子系統在企業盈利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與時俱進地調整企業財務核算模式。
內部控制先后經歷了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三個發展階段。內部控制的每一次發展,均推動了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在內部會計控制中,風險管理僅是內部控制的附加產物,風險管理尚不具備獨立的地位,而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評估已經成為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與控制環境、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共同構成了內部控制框架。至于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則將風險管理作為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圍繞風險管理的目標與要求,將內部控制框架拓展為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控。要重視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建設,發揮好內部控制在財務核算中的作用,如降低財務核算風險等。
缺乏完善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是國有企業財務績效考核中的典型問題,對財務績效考核結果的準確性、全面性形成了很大的制約。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則,使指標和財務管理內容以及具體要求深度銜接起來,保障財務績效考核的開展。在全面財務管理理念日益普及的今天,充分調動企業全體成員的積極性是保障財務管理效果的客觀需要,而妥善運用財務績效考核結果,以財務績效考核結果來構建獎懲機制,則是調動全體成員積極性的有效手段[4]。要從權責統一的角度出發,合理地劃分不同主體在財務管理中的責任,將財務管理落實到具體的崗位、具體的人,并依據各崗位、各人員的考核結果,給予一定的獎懲措施,如對盡心盡力完成財務管理任務的崗位、人員,予以物質、精神上的獎勵,而對財務管理中存在漏洞的崗位、人員予以通報批評、取消年終獎等。
理念層面的問題是國有企業財務核算中的首要問題,因此,轉變財務核算理念就成為盈利導向下國企財務核算優化的基本要求。首先,更新財務核算理念。摒棄財務核算以會計核算為中心的理念,將財務核算納入更廣闊的財務工作中,強化財務核算在資金集中核算、會計集中核算、預算集中管理以及財務分析中的作用,擴大財務核算的范圍[5];其次,樹立財務管理增值理念。增值管理是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從管理目標的角度而言,增值管理的重點從微觀層面的財務轉變信息為宏觀層面的財務運行,更加關注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情況,力圖以財務工作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保存并企業價值。從管理功能的角度而言,傳統的財務管理功能局限于財務領域,增值管理更具有確認和咨詢功能,注重財務工作在決策咨詢、內部控制等方面的作用。要從財務管理增值的高度出發,重新界定財務核算的作用。
財務核算方法陳舊是制約國有企業財務核算水平的重要因素。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國有企業創新財務核算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對此,要以盈利為導向,從以下兩點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首先,打造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中心是信息時代企業財務工作的重要平臺,在提升財務工作效率,發揮財務核算的價值增值作用中具有顯著的作用。要積極打造財務共享中心,做好財務核算工作的統一化管理,提升財務核算水平;其次,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信息時代,各類數據爆炸式增長。傳統的數據技術在數據處理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大數據技術不僅具有海量數據處理能力,更能借助關聯分析、聚類分析等數據分析方法,充分發掘數據價值。要加強大數據在財務核算中的應用,以財務數據的分析、研判,形成有助于國有企業盈利的數據資源,發揮財務數據的價值增值作用[6]。
業財一體化是利潤導向下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業財一體化指業務工作與財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既能發揮業務工作在財務信息搜集、整理中的作用,保證財務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及時性,也能強化財務工作對業務工作的支持、指導作用,更好地推動國有企業各項業務的開展。因此,要以業財一體化重構國有企業財務核算流程,彰顯財務核算對國有企業盈利的價值。首先,加強業務部門、財務部門的信息溝通。構建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常態化交流機制,讓業務人員充分了解企業財務信息,讓財務人員準確把握企業業務開展情況,增強業財管理的協同性;其次,破除業務系統、財務系統的數據壁壘。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搭建功能模塊齊全的ERP系統,充分整合業務信息系統與財務信息系統類的各項數據,推動數據在業務、財務的自由流通,釋放財務數據的業務支持價值。
盈利導向下國有企業財務核算與傳統財務核算有很大的差別,既為國有企業財務核算的轉型與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就成為盈利導向下國有企業財務核算優化的重要內容。首先,完善培訓內容。以打造復合型的高素質財務人員為培訓目標,緊扣盈利導向下國有企業財務核算的內容、特點、要求,出臺財務人員崗位素質模型,并依托崗位素質模型制定系統化的培訓方案,完善培訓內容,將財務增值管理、信息操作能力等作為培訓的重點[8];其次,創新培訓方式。以提升財務人員的實務能力為中心,一方面,廣泛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到企業內部開展專題講座,豐富財務人員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組織表現優秀的財務人員以及儲備干部到其他財務核算工作開展水平較高的國有企業開展觀摩、學習,系統性提升財務培訓效果。
對國有企業而言,有效的財務核算是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保障。對此,要以盈利為導向,一方面,以體系建設、內部控制、績效考核作為財務核算的要求,另一方面,從財務核算的問題出發,圍繞理念更新、方法創新、流程優化、人員培訓四點內容采取好措施。